- 湖南省是一個能源匱缺的內陸省份,能源供應日趨緊張,該省已將新能源、節能環保列入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重點項目。
據新華社4月8日報道,位于中國中部的湖南省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同時也是一個能源匱缺的內陸省份。據介紹,目前這個省利用國家大力支持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機遇,發揮現有產業優勢,全力發展新能源產業,以緩解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
近幾年,湖南省工業經濟快速發展。2009年,全省規模工業實現生產總值1.23萬億元,規模工業實現增加值4,20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1%和 19.8%。
- 關鍵字:
新能源 光伏 半導體照明
- 在2010年全國人大政協兩會上,新能源和“就業、住房、低碳經濟”等一樣成為熱點話題,備受國人關注。
兩會代表委員提出了大量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的建議和議案。其中,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兵裝集團總經理助理、天威集團總經理丁強的議案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人大代表、皇明太陽能集團董事長黃鳴與多名代表聯名上書,建議中國申辦2012年世界氣候變化大會,讓世界感受中國在發展新能源和節能減排方面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自從有消息說,國務院出臺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的同時,還要出臺一個能
- 關鍵字:
新能源 光伏
- 部委對多晶硅門檻準入標準無法達成一致,使得標準遲遲無法推出。此背景下,工信部為推動多晶硅產業的發展正擬推出多晶硅產業化招標。
發改委與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門的爭議焦點在多晶硅電耗指標。發改委要求還原電耗60千瓦時/千克,但工信部、科技部認為應定在80千瓦時/千克,雙方難以協調,因此標準難以出臺。
2010年3月29日,國內首個千噸示范項目擁有者四川新光硅業總工程師張惠國向本報記者表示,還原電耗標準合理水平在80千瓦時/千克,但國內最大的多晶硅制造商江蘇中能總經理蔣文武稱,“60千
- 關鍵字:
新能源 多晶硅
- 2010年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元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對汽車零部件企業來說自然意味著一場新的發展機遇。但目前汽車發展瓶頸依然存在,比如成本不具備優勢,充電站基礎設施滯后,關鍵零部件、技術仍不過關。投入大,突破小,讓許多汽車零部件制造商“望而卻步”。
目前來說,中國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概念是混亂的。傳統汽車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很多時候被大家混淆。前兩年商務部考察說他們在搞新能源汽車,其實他們是在搞傳統汽車的節能,可以省90%的油,估計2010年投放市場。整車控制系統、電池控制系統和
- 關鍵字:
新能源 電機控制 充電站 電池控制
- 通用汽車日前宣布正為量產開發全新一代氫燃料電池系統。新系統主要對體積和重量進行了縮減,與傳統四缸發動機相當,同時有效地降低了制造成本。通用已為2015年實現氫燃料電池商業化量產做好了準備。
與雪佛蘭Equinox燃料電池車上的燃料電池系統相比,新一代氫燃料電池體積縮小了一半,重量減輕了220磅,應用的鉑金材料僅為三分之一。這不僅減輕了車型的重量,合理布局了車內空間,并且大幅降低了燃料電池的制造成本。
作為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氫燃料電池車市場測試項目,通用汽車“車行道計劃&rdqu
- 關鍵字:
通用 新能源 氫燃料電池系統
- 編者語:全球氣候日漸變暖,低碳經濟成為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的主流。種種跡象表明,我國新能源設備制造業將進入掘金時代。
我國在電力結構調整規劃中,已把發展風電、光伏、水電、核電等清潔能源作為主攻方向,目前,風頭最勁的當屬風電和太陽能光伏產業。
風電設備制造業——領風騷
風電產業成為未來重要的發展領域,風電設備制造企業將迎來巨大商機。
據有關部門統計,2009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位居世界第一,未來幾年還將有更大的發展,這表明,我國“追風逐電&rdquo
- 關鍵字:
新能源 設備制造
- 新能源汽車產業標準和私人購買電動車的補貼標準出臺在即,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在2010年將持續“升溫”。
從充電設施的建設到汽車電池的提供,再到整車的生產和銷售,沒有一個方面不牽動著企業和投資者的神經,也為資本市場帶來了掘金機會。
充電站建設各地“風起”
3月22日,安徽省電力公司與合肥市政府簽訂了《關于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項目戰略合作協議》,拉開了安徽省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的序幕。
3月21日,按國家標準及國家電網實際要求,由華北電網
- 關鍵字:
新能源 混合動力車
- 3月20日晚間發布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下稱《規劃》)中提出了未來三年內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戰略。
《規劃》指出,到2011年,包括純電動、充電式混合動力和普通型混合動力在內的新能源汽車要形成50萬輛的產能,新能源汽車銷量要占到乘用車銷售總量的5%左右。同時,主要乘用車生產企業應具有通過認證的新能源汽車產品。
根據《規劃》內容,國家將啟動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示范工程,由中央財政安排資金給予補貼,支持大中城市示范推廣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等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縣級以上城市人
- 關鍵字:
新能源 汽車電子
- 編者語:全球氣候日漸變暖,低碳經濟成為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的主流。種種跡象表明,我國新能源設備制造業將進入掘金時代。
我國在電力結構調整規劃中,已把發展風電、光伏、水電、核電等清潔能源作為主攻方向,目前,風頭最勁的當屬風電和太陽能光伏產業。
風電設備制造業——領風騷
風電產業成為未來重要的發展領域,風電設備制造企業將迎來巨大商機。
據有關部門統計,2009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位居世界第一,未來幾年還將有更大的發展,這表明,我國“追風逐電&rdquo
- 關鍵字:
新能源 設備制造 光伏發電
- 3月20日晚間發布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下稱《規劃》)中提出了未來三年內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戰略。
《規劃》指出,到2011年,包括純電動、充電式混合動力和普通型混合動力在內的新能源汽車要形成50萬輛的產能,新能源汽車銷量要占到乘用車銷售總量的5%左右。同時,主要乘用車生產企業應具有通過認證的新能源汽車產品。
根據《規劃》內容,國家將啟動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示范工程,由中央財政安排資金給予補貼,支持大中城市示范推廣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等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縣級以上城市人
- 關鍵字:
新能源 混合動力汽車
- 低碳概念層出不窮,亂花迷人眼,讓人難以把握誰才是“真命天子”。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已經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報告明確提出:“著力突破新能源汽車、高速軌道交通、工農業節水等一批重大關鍵技術。”新能源汽車成為所有的低碳行業中唯一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新興產業,可見國家對新能源汽車扶持力度。
今年初,國務院決定,2010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將由13個擴大到20個,還將選擇5個城市進行對私人購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補貼試點。其目的是引導社會更加重視
- 關鍵字:
新能源 混合動力汽車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
- 全國兩會期間,九三學社提出的《關于推動我國經濟社會低碳發展的建議》得到了國家發改委的高度認同,被列為本屆政協會議的“一號提案”。盡管《低碳經濟指導意見》并未在兩會前如期推出,但從兩會上傳出的一個明顯信號是:我國將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業。
將出臺政策刺激產業發展
新能源汽車從降低排放、節能環保上來看,可謂低碳產業的排頭兵,也因此成為這次兩會最受關注的焦點話題之一。代表委員們就“新能源汽車的私人補貼政策、加大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研發投入以及相關技術標準盡快出臺&r
- 關鍵字:
新能源 電動車,混合動力汽車
- 編者按: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溫家寶總理提出“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信息網絡和高端制造產業;同時將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三網”融合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快物聯網的研發應用……”物聯網首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這也意味著物聯網的發展進入了國家戰略考慮的層面。而與物聯網概念相關的上市公司,成為投資者和機構爭相追捧的焦點。
中星微電子董事局主席鄧中翰
兩會·代表訪談
□ 賀 駿
- 關鍵字:
中星微 物聯網 新能源 新能源 新材料
- ADI亞洲區副總裁鄭永暉將新能源應用的關鍵歸結為采用低功耗、高性能的元器件。在中國,這種“綠色”創新的兩個關鍵能源領域是交通及智能電網。中國在2009年生產了1千萬輛汽車,超過了日本和美國,成為世界領先的汽車制造大國。更安全、更環保的汽車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已被中國的消費者和汽車設計者所認可。由于政府要求到2012年電動汽車的數量占全國汽車制造總量的5%,因此混合電動汽車技術將從今年開始獲得增長。中國還在智能電網投資領域領先世界,目標是在2020年完成智能電網的建設。2010年我們
- 關鍵字:
ADI 元器件 新能源 低功耗
- 每一次國際金融危機都會帶來一場科技的革命。在當前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大背景下,改變傳統粗放式發展的問題愈發突出。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信息網絡、高端制造業、新能源汽車、“三網”融合、物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將逐漸成為中國新的經濟增長點。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搶占經濟科技制高點,決定國家的未來,必須抓住機遇,明確重點,有所作為。
歷史經驗表明,每一次國際金融危機都會帶來一場科技的革命。在當前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大背景下,改變傳統粗放式
- 關鍵字:
新能源 新材料 生物醫藥 信息網絡 新能源汽車
新能源介紹
為了環保和節約能源,現在全球不少地方已開始提倡采用新能源動力車作為交通工具,但新能源動力車需要配套的充電設施,僅在中國普及新能源動力車就需耗資幾百億人民幣用于電網電源、停車場、充電設施或者居民的電表系統改造,均攤給社會會造成很大負擔,導致新能源動力車推廣困難。
針對這種情況,我發明了“新能源動力車充電方法及其充電設備”(已申請中國專利)。
該發明優點是新能源動力車可用電網直接充電,也可脫開電網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