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Force 集邦咨詢最新研究顯示,固態電池正在成為具有巨大商業潛力的下一代電池技術。美國、歐洲和全球其他市場的制造商正在加速汽車應用的大規模生產開發和性能驗證。包括 Factorial Energy、QuantumScape 和 SES AI 在內的幾家初創公司已經進入半固態或準固態電池的樣品交付和試運行階段,第一代產品預計最早將于 2026 年逐步進入量產。在 2010 年代中期,法國公司 Blue Solutions 是歐洲第一家將聚合物基固態電池商業化的公司,主要用于電動公共汽車和港口運輸
關鍵字:
固態電池 電動汽車
盡管它們是科幻電影和陰謀論的主要內容,但在現實生活中,被電池和電子設備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微型飛行微型機器人一直在努力走得很遠。但是,一種稱為“飛行電池”拓撲結構的電路和輕型固態電池的新組合可以讓這些機器人真正起飛,有可能從一個重達毫克的系統為微型機器人供電數小時。微型機器人可能是一項重要的技術,可以發現被埋在瓦礫中的人,或者在其他危險情況下偵察前方。但這是一項艱巨的工程挑戰,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的電氣和計算機工程教授帕特里克·梅西
關鍵字:
電路堆疊 固態電池 微型機器人
2 月 12 日消息,當地時間 2 月 10 日,在接受《Automotive News》采訪時,寶馬研發主管 Frank Weber 直言,不可能“無限增加電池容量”,否則電動車將失去意義。他指出,市面上有不少關于電動車續航突破 620 英里(IT之家備注:約 997.79 公里)的討論,但制造這類車型的碳足跡“完全沒有必要”。相比之下,提升整車效率才是更值得關注的方向。寶馬的用戶調查顯示,大多數電動車車主在日常駕駛中,實際續航在 250 到 310 英里(約 402 到 499 公里)之間就已足夠。寶
關鍵字:
寶馬 電動汽車 電池容量 固態電池
1 月 13 日消息,據韓媒 The Elec 今日報道,在 CES 2025 展會上,三星電機首席執行官張德賢(音譯)透露,公司計劃于今年推出小型固態電池的原型,并計劃在 2026 年擴大其應用范圍。他在上周于拉斯維加斯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三星電機的固態電池在能量密度和容量上已達行業頂尖水平。由于基于氧化物的材料體系,該電池不僅穩定,還可以設計成多種形態,有潛力成為可穿戴設備等小型科技產品中鋰電池的替代方案。此外,該公司計劃于今年開始推廣玻璃基板樣品,并將在 2027 年正式量產,比此前的計劃延遲了一年
關鍵字:
三星電機 固態電池 可穿戴 鋰電池
財聯社11月17日訊(記者 曾楚楚)在碳酸鋰價格下滑與車企價格戰的雙重夾擊下,鋰電池行業淘汰駛入深水區。11月14日-15日上午, 第11屆中國(廣州)電池新能源產業國際高峰論壇(電池“達沃斯”)在廣州舉辦。中信證券分析師在會上表示,結合鋰電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財務數據分析,從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同比增速看,是處于歷史低位,新增的產能占現有產能的比例亦處于低位。明年整個行業的產能利用率是有機會往上行的。盡管業內普遍期待全固態電池成為“下一代電池”突破口,但專家指出仍需解決導電性、生產設備與成本等瓶頸。同時,受
關鍵字:
鋰電 固態電池 液態 鈉電 電池達沃斯
Source:?Getty Images/ilynx_v據CarNewsChina.com于10月18日發布的一篇新聞報道,中國汽車制造商奇瑞當天在奇瑞全球創新大會期間發布了先進的6C超快充電池。值得注意的是,C代表的是電池的充電倍率。充電倍率越高,電池充放電的速度就越快。據報道,這款6C超快充電池在鯤鵬電池品牌旗下發布,該品牌在初期將推出三大品類電池,充電5分鐘即可補充400公里的續航里程。奇瑞汽車還在創新大會上宣布,計劃在2026年推出全固態電池。報道進一步介紹了奇瑞固態電池的發展計劃,奇瑞
關鍵字:
奇瑞 超快充電池 固態電池
Source: Getty Images/vefimov位于美國的高能量密度、快充固態電池(SSB)制造商Ion Storage Systems(Ion)于8月1日宣布,公司自主研發的固態電池單元已實現800次循環,這一重大里程碑標志著其固態電池在商業化道路上的邁出了重要一步。公司表示,其創新的電池單元在循環過程中不會有壓縮或體積變化,而這是固態電池普及所面臨的主要障礙。在此之前,Ion曾于2024年初宣布其無陽極固態電池首次實現了125次無壓縮循環。公司已投入3,000萬美元建造電池制造工廠,并獲得了美
關鍵字:
Ion 固態電池
8月1日消息,據媒體報道,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科研團隊日前在全固態鋰電池領域取得新突破,有望讓電子設備小型化、長續航的夢想成為現實。該成果已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能源》發表。科研團隊開發了一種新的材料——均質化正極材料(鋰鈦鍺磷硫硒),與傳統材料相比,該材料具有高電導率、高能量密度、長使用壽命等優勢。該材料兼具高離子電導率、高電子電導率,比傳統電池材料(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高出1000倍以上。復合正極和均質化正極在充電過程中微觀結構演變示意圖這意味著,即便不依賴導電助劑,正極也能地完成充放電
關鍵字:
固態電池 鋰電池 設備小型化
4 月 11
日消息,IT之家從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官方公眾號獲悉,該研究所先進儲能材料與技術研究組在硫化物電解質研究取得新進展,解決了硫化物全固態電池疊層工藝的行業痛點及瓶頸問題,打通了硫化物全固態電池的大型車載電池制作工藝的最后一道難關,在硫化物軟包電池疊片技術上取得關鍵性突破。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成為實現新能源汽車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全固態電池因其具有安全性高、穩定性好、能量密度高等優點,開創性的解決了傳統有機電解液電池中存在的壽命短、易燃、易爆等一系列問題,成為下一代最受關注
關鍵字:
中科院 固態電池
IT之家?5 月 25 日消息,蔚來在昨天晚間的發布會中表示,150kWh 電池包將于 7 月上線。該電池采用固態電解液、硅碳復合負極材料、超高鎳正極材料,單體能量密度達 360Wh/kg。從發布會上展示的細節可以看到,用上該電池包的 ES6,CLTC 純電續航達到了 930 公里,同時該電池包支持換電。▲?圖源 蔚來發布會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表示,150 千瓦時電池成本很高,成本相當于一輛 ET5(IT之家注:75kWh 電池版整車 32.8 萬元,租賃 25.8 萬元)。因此
關鍵字:
蔚來 固態電池
IT之家 5 月 16 日消息,據 TheElec,三星電機正在研究開發和制造針對 IT 設備的氧化物固態電池。同時,關聯公司三星 SDI 計劃專注于陶瓷硫化物固態電池。該公司計劃在今年第二季度內開始運營一條電池試驗線。簡單來說,固態電池使用固態電解質,而不是目前商業化電池中的液態電解質,而且這也意味著它不需要隔膜,從而大大降低了電池起火的可能性,同時也增加了電池的能量密度,使它們能夠支持更長時間的使用。▲ 圖源:三星電機IT之家查詢發現,目前業界對固態電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陶瓷(硫化物和氧化物)
關鍵字:
三星電機 固態電池
小米公布了正在預研的固態電池技術,這項技術的能量密度已經突破了1000Wh/L,并且有了更好的低溫放電性能和安全性,意味著未來手機可以不會在天冷的時候關機了。固態電池與普通電池最大的區別在于電解液的形態,固態電池采用全部或部分固態電解質,從而具備更高的機械強度和穩定性。小米的固態電池技術已經在實驗室內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未來將帶來三大提升:能量密度超過1000Wh/L,低溫下放電性能提升20%,針刺實驗通過率大幅提升。在實驗室測試中,采用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已經突破了1000Wh/L。固態電池的另一個優勢是在
關鍵字:
小米 固態電池
IT之家 3 月 1 日消息,小米今日上午宣布預研固態電池技術,通過將電解液替換為固態電解質,不僅能量密度突破 1000Wh / L,更大幅提升低溫放電性能和安全性,稱“有望一舉解決手機電池三大痛點”。小米表示,雖然金屬鋰負極的實際應用仍然有很大困難,目前尚不能量產。但在實驗室測試中,采用固態電池能夠讓電池能量密度突破 1000Wh / L,在小米 13 為原型的小機身空間內,裝進 6000mAh 超大容量,顯著改善續航。IT之家從小米官方獲悉,在小米實驗室環境下,固態電池相比普通電池在-20℃下放電性能
關鍵字:
小米 固態電池
11月22日,比亞迪方面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回應稱,近期對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的傳言,經向公司確認后,均為不實信息。近日,市場上傳出“比亞迪全固態鯉電池在重慶生產即將裝車試驗”的消息。該消息稱,這一項目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牽頭,另有三位院士顧問一同參與研發工作,其負極為硅基材料時,能量密度預計能達到400Wh/kg,較二代刀片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升了二倍之多。此外,今日有媒體報道稱,比亞迪計劃于 2023 年二季度量產鈉離子電池,搭載于秦 EV、海豚及新車型海鷗中。比亞迪旗下動力電池公司弗
關鍵字:
比亞迪 固態電池 鈉離子電池 鋰離子電池
固態電池介紹
固態電池作為下一代動力電池技術的核心方向,正以顛覆性姿態重塑汽車電子能源格局。其采用固態電解質替代傳統鋰離子電池的液態電解液與隔膜,通過鋰離子在固態介質中的遷移實現充放電循環。這種結構革新不僅解決了液態電池熱失控、能量密度天花板等歷史性難題,更將動力電池性能推向理論極限,成為電動汽車突破續航焦慮與安全瓶頸的關鍵技術革命。固態電池的核心突破在于材料體系的重構。正極沿用高鎳三元或磷酸鐵鋰材料以控制成本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