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六地競逐蓋DRAM廠,最快三年影響產業
今年3月中國武岳峰資本宣布以6.4億美元并購在美國上市的芯成半導體后,中國政府正式向全世界宣布要進軍半導體領域。TrendForce旗下記憶體儲存事業處DRAMeXchange統計顯示,2014年中國市場的DRAM消化量金額為102億美金,占全球營業額約20%,其龐大內需就足以撐起中國DRAM產業的發展,而美國芯成半導體的整并,只是中國DRAM產業的開端。DRAMeXchange表示,目前有六個地方政府積極爭取設立DRAM廠,而中國中央政府將會選出其中一個地方政府設廠,整合上游廠商發展出具中國自有的技術并綁定中、下游的產業結構成為一條龍的供應鏈,群聚效應下工廠將不易出走,加上中國自身的龐大市場與經濟規模,維持中國半導體產業成長的永續動能。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72155.htm北京、上海、合肥與武漢等六地方政府競逐中國半導體建廠資格
中國半導體政策推動下,包含上海、北京、合肥與武漢等六個地方政府積極向中央爭取興建半導體廠。其中北京是中國 IC 設計的重要市場,不少海歸派都落腳于此,還有北京中芯半導體、清華大學以及中科院微電子中心等知識人才優勢,為中國電子產業主要的集散地;上海則有IC 產業鏈為首的中芯國際;而合肥近年在爾必達前社長坂本幸雄的支持下,已經延攬一些IC設計人才進駐。在各地方政府都有可能出線的情況下,成功與否仰仗各地方首長在中央的政治勢力與人脈。
最快三年后中國半導體將影響全球DRAM市場
盡管有資金、市場與政府多方面的支持,但中國政府深知DRAM產業唯一欠缺就是技術與人才,因此去年底中國工信部宣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中國簡稱大基金)成立,挾帶著1,200億人民幣基金,并購成了進軍DRAM領域最快的敲門磚。除了并購芯成半導體,臺灣廠商優異的研發實力與國際接軌能力也是有可能中國下一個目標。礙于目前臺灣法規,陸資直接或間接持股不得超過 30%,中國只好將目標轉向美國或在臺灣未上市的IC設計公司,尋找可能延攬人才的可能性。
中國DRAM產業的對于全世界的影響儼然成形,但實際對產業產生沖擊,DRAMeXchange表示,扣除人才培訓與研發團隊的設立,從建廠到試產短則需要至少兩年以上的時間,如果技術到位,中國將先切入技術較容易的標準型內存與利基型內存;至于近年成長快速的行動式內存,產能若要追上國際一線DRAM大廠,預估至少還要5~10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