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業界動態 > 智能手機國際化 你準備好了嗎?

智能手機國際化 你準備好了嗎?

作者: 時間:2015-04-08 來源:科技日報 收藏
編者按:  國際化,拼的就是專利。

  手機作為一個綜合產品,包含了通信技術、顯示技術、半導體芯片技術、人機交互技術、應用軟件等諸多方面,一部現代智能手機包含的相關專利技術大概在10萬項左右。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72154.htm

  “如果知識產權是火,你不能像諸葛亮和周瑜那樣火燒赤壁,去贏得戰爭,至少墻角放幾個滅火器,保證在著火的時候你自己有一定的防火能力。”

  “過去我們把知識產權僅僅看成是一個重要手段,或者是重要武器,現在看來,更應該把它看成推動業務發展的重要戰略性資源。”

  “如果知識產權沒有轉換成現金流,對于一個商業組織來講沒什么值得光榮的。”

  ……

  3月31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和國家知識產權局保護協調司共同主辦的“電子信息產業知識產權大課堂”上,、中興、聯發科、酷派等企業的副總裁,就“智能手機企業國際化道路面臨的知識產權機遇與挑戰”主題,分享了他們的經驗和看法。

  如何正確對待專利訴訟

  手機領域,專利訴訟呈多發趨勢。 2014年2月,手機中國聯盟向發改委舉報高通涉嫌壟斷;同月,愛立信在美國起訴蘋果;5月,蘋果和谷歌、摩托羅拉和解,蘋果三星約定只在美國訴訟;7月,德國一家地方法院判決摩托羅拉移動侵權,發出禁售令;9月,百加V6手握外觀設計專利,給蘋果發律師函;12月,愛立信在印度起訴小米……接踵而至的專利訴訟,讓越來越多的智能手機企業陷入專利糾紛,幾位企業高管如何看待這種專利訴訟呢?

  中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劉健認為:“中國智能手機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一定會跟國際企業產生激烈的碰撞。你‘走出去’的意愿越強,取得成果越好,受到的打壓會越大。知識產權是整個環節最重要的一個,也是企業最擅長使用的手段。‘走出去’的企業如果不在這方面加強的話,在國際化進程中就可能會嚴重受阻。”

  在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宋柳平看來,訴訟其實是解決問題、解決爭議的一種方法。“我覺得不要把專利訴訟看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其實沒什么,因為大家談不攏就到一個第三方的地方談,這樣更容易談攏或者找到解決方案。”

  酷派集團副總裁郭建軍表示,專利戰打起來的時候,無非兩個目的,一個要錢,一個要市場。“還沒有見到一家手機企業因為專利戰而被打倒,也沒有看到一家公司因為專利戰而生存下來。”郭建軍還提到他們發現的一個有趣現象:有實體的公司進行這種專利訴訟的時候,肯定是這家公司往“下”走的時候。

  知識產權應該成為企業的戰略性資源

  智能手機領域的專利事件備受關注,不管是為“出海”對摩托羅拉的并購,還是小米手機在印度市場遭到的愛立信知識產權“大棒”,都讓我們看到知識產權在智能手機企業國際化道路上的重要性。

  就如何看待知識產權這一問題,移動業務集團中國區副總裁王彥表示:“過去我們把知識產權僅僅看成是一個重要的手段,或者是重要的武器,現在看來它更應該看成是推動業務發展的重要戰略性資源。這個戰略性資源隨著公司業務的發展,特別是全球化戰略的推進,已經成為非常關鍵的一個業務的基礎。”

  而在知識產權領域早早開始布局的,在這條道路上一直走得比較穩健。聯合國機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3月19日發布的報告顯示,華為以3442件的專利申請數量成為2014年申請專利最多的公司。宋柳平表示,人類發明的知識產權制度本身是一個科學的制度。從剛開始的英國,到后來的德國、日本,再到美國,所有建立良好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國家,都使得這些國家競爭力會更強,變得更加強大。1999年華為進入國際市場的時候,就“主動地向歐洲和北美的業界主流公司支付專利費,包括諾基亞、愛立信、西門子、北電等等,獲得它們的專利許可。我覺得只有我們尊重別人的專利權,當我們有專利的時候,才能獲得別人相同的尊重。”

  知識產權的價值由利潤來衡量

  手機作為一個綜合產品,包含了通信技術、顯示技術、半導體芯片技術、人機交互技術、應用軟件等諸多方面,一部現代智能手機包含的相關專利技術大概在10萬項左右,那么企業擁有的知識產權數量越多就越好嗎?

  郭建軍認為:“企業管理者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如何把無形的資產轉化成利潤。當具備這種戰略思維的時候,就不會盲目地去申請專利,去布局。而是想著,如何把控專利質量?實現從數量到質量的轉變,因為專利最后要轉變為利潤。”郭建軍表示,通信行業的競爭,已經不是簡單的知識產權的競爭,而是整個商業生態系統的競爭。要把知識產權這種無形的資產和商業生態系統聯系在一起。

  這一觀點也得到了其他兩位企業高管的認可。宋柳平說:“如果知識產權沒有轉換成現金流,對一個商業組織來講就沒有什么值得光榮的事情。把我們花了這么大力氣申請的知識產權變成商業價值,才是最有意義的。”王彥也表示:“現金流也好、權益也好,知識產權對于企業的價值在于它能夠真正促進公司業務的發展。”在談到這一觀點時,王彥還舉了兩個例子。他說,聯想去年收購摩托羅拉,很顯然我們感覺當我們進入成熟歐美市場,靠聯想自身的專利積累遠遠不夠,我們希望通過快速地并購,獲得專利上的便利或者是通路。前不久,聯想還購買了專利公司Unwired Planet所持有的專利組合,同時,聯想前期與NEC的合作也是該戰略的一部分(涉及3800余項專利組合的收購),這些專利并購涵蓋了3G及LTE相關的重要專利,同時也廣泛覆蓋了如今包括智能手機在內的高端移動終端會用到的相關技術。“有了這些(專利)以后,才真正能夠構建全球化業務的發展。

  企業該如何進行知識產權布局

  來自互聯網數據中心統計顯示,2014年智能手機全球容量超過13億部,其中我國接近4.2億部,成為主要市場之一。智能手機企業該如何進行知識產權專利布局呢?幾位企業高管也分享了他們的做法和經驗。

  這幾年在手機芯片市場風生水起的聯發科,其副總經理暨法務長許維夫表示:“聯發科在全球有6000件已獲權專利,另有6000件申請中專利,加起來總共12000件。我們申請策略堅持重質不重量,所有專利在全球申請通過的比例在9成以上。”

  今年“三十而立”的中興通訊,每年在科研開發上的投入均保持在銷售收入的10%左右,連續五年在國際PCT專利申請量上位列前三名,其中2011、2012年全球第一。在智能終端方面,專利超過8000件,在4G LTE的標準必要專利方面,專利數量全球占比超過13%。劉健在談到企業的知識產權戰略時說:“中興通訊的知識產權戰略從前期的防御為主階段到現在的開放式競爭階段。”他說,從整個國際上來看,中國企業走出去以后,肯定會面臨越來越多愈演愈烈的知識產權訴訟。“注重知識產權是一個企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如果知識產權是火,你不能像諸葛亮和周瑜那樣火燒赤壁,去贏得戰爭,至少墻角放幾個滅火器,保證在著火的時候你自己有一定的防火能力。”中興的這種做法也為他們贏得海外訴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尤其是在InterDigital、TPL、Flashpoint發起的四起“337”調查中均贏得了終裁勝訴,中興通訊也是目前唯一獲得美國337調查終裁四連勝的中國企業。

  而聯想的專利戰略,被王彥解讀為“攻防結合”。一方面是加大研發投入,提高自身的造血機制;另一方面在全球化的戰略下,怎樣獲取更多的專利支撐。王彥提到,2015年,全球的智能手機大概是15億部,中國大概4.5億,大概占了30%左右。可以看出,中國智能手機的增速在逐步放緩。“而像印度、拉美、俄羅斯等市場新興市場成長非常快。聯想正不斷開拓這樣的新市場。我們為什么要做這么多專利方面動作,也是希望能夠在這上面獲取一些必要的支撐。”



關鍵詞: 華為 聯想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