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抵制雙重暴擊,特斯拉cybercab首秀已不能再拖
4月21日消息,2025年本應是特斯拉史上最重要的一年,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對此曾信心滿滿。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504/469583.htm在今年1月底的財報電話會議上,馬斯克向投資者表示,2025年將成為“特斯拉歷史上最具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他承諾,特斯拉將在6月份于奧斯汀推出付費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Robotaxi(Cybercab),正面挑戰Waymo,并計劃在年底前將該服務拓展至更多城市。同時,他還為公司設定了一個內部目標:生產1萬臺Optimus人形機器人。高管們還預計,特斯拉電動卡車Semi的首批車型將在年內實現量產。
然而,僅僅三個月后,這一切開始急轉直下。
特朗普政府宣布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高達145%的關稅,預計將波及特斯拉美國制造的四分之一車輛,并進一步削弱其在這一關鍵市場的競爭力。與此同時,中國電動車巨頭比亞迪憑借更具性價比的車型持續蠶食特斯拉在亞洲的市場份額,進一步侵蝕其區域領先地位。今年3月,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還要求特斯拉召回幾乎所有Cybertruck車型。在第一季度,特斯拉的汽車銷量再次低于公司自身預期。
馬斯克作為特朗普“特別政府雇員”的身份,不僅將他的注意力從特斯拉的超級工廠轉移至華盛頓的政治事務,更使其個人品牌與特朗普形成深度綁定。這種政治關聯已導致特斯拉汽車遭到惡意破壞、美國門店外頻現抗議活動,同時也在歐洲市場損害了客戶信任,并引發外界對其在中國市場前景的嚴重擔憂——而中國正是特斯拉制造與銷售體系中的關鍵環節。
特斯拉的長期多頭分析師丹·艾夫斯(Dan Ives)在接受采訪時指出:“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已和馬斯克上次參加電話會議時完全不同。” 他表示,過去一個月中,他對特斯拉的研究報告結論正變得愈發嚴苛,并估計由于“品牌自毀行為”,特斯拉在全球范圍內已失去了至少10%,甚至可能超過20%的潛在客戶群。
從某些角度看,特斯拉確實比底特律的傳統車企在這輪關稅風暴中處境略好。相比之下,通用和福特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更高。與此同時,自2020年首次實現全年盈利以來,特斯拉的股價一路領先行業,但背后推動力更多是馬斯克描繪的人工智能與自動駕駛的宏大愿景,而非實際的財務基本面支撐。
也正因如此,許多分析師認為,特斯拉股價的走勢已與公司的財務表現背離。摩根大通分析師瑞安·布林克曼(Ryan Brinkman)年初在一份報告中寫道:“特斯拉的股價似乎已經完全偏離了基本面。”
然而,在馬斯克因白宮事務分心、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又對其核心業務構成巨大壓力的背景下,特斯拉能否嚴格執行已承諾的產品發布和發展時間表,變得尤為關鍵。隨著投資者逐漸失去耐心,馬斯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重建市場信任、提振投資者信心。即將于周二召開的季度財報會議,將是馬斯克在關稅政策出臺后首次回應的機會,也是重塑市場信心的關鍵時刻,但這一過程注定充滿挑戰。
關稅陰云之下
特朗普關稅計劃的不確定性持續攪動市場,即便在實施90天暫緩期后仍未見消退。然而汽車行業關稅依然有效。
自4月3日起,美國開始對所有進口整車征收25%的關稅。同時,關鍵零部件的關稅也已同步生效:對全球汽車零部件統一征收25%的關稅,而對自中國進口的電池與稀土材料征收的關稅則高達125%至245%。這一系列措施對整個汽車產業鏈構成了極大的壓力。
受此影響,標普全球移動(S&P Global Mobility)將其對美國全年汽車銷量的預測下調了70萬輛,創下該機構單月預測下調幅度的最高紀錄。作為最早受波及的企業之一,特斯拉已經顯現出明顯壓力。在中國對進口整車加征125%報復性關稅后,特斯拉已暫停向中國客戶銷售Model S和Model X車型。另據報道,由于關稅成本過高,該公司已暫停向美國運送部分Cybertruck和Semi卡車的零部件。
不過,整體來看,特斯拉相比其他傳統車企可能在應對此次關稅風暴中更具韌性。特斯拉的大部分整車均在美國本土制造,盡管仍需從海外進口部分鋼材、鋁材等原材料,但其整車制造多在美國超級工廠完成。分析師丹·艾夫斯(Dan Ives)評價道:“特斯拉就像是‘爛街區里最好的房子’,但仍有20%至25%的美國產車輛面臨關稅風險。”
市場普遍預計,特斯拉將在本周二公布第一季度財報,預計營收將達215億美元,凈利潤為13億美元,分別較去年同期的213億美元和11億美元增長0.9%與18%。截至上周五收盤,特斯拉股價報收于241.38美元,較今年1月下跌超過36%,但仍較去年同期上漲逾64%。
Piper Sandler的研究分析師亞歷山大·波特(Alexander Potter)在本月早些時候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我們認為,一旦出現有利催化劑,市場情緒有可能對特斯拉迅速轉向。而未來幾個月將是充滿催化劑的密集時期。”
為何Robotaxi發布如此關鍵
對部分堅定看好特斯拉的投資者而言,如今真正重要的只有一個問題:自動駕駛。
當前最受關注的近中期技術創新領域正是自動駕駛。多頭投資者普遍認為,如果特斯拉能夠率先在大眾市場開發出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系統,該公司面臨的所有其他挑戰,乃至馬斯克本人的一系列“出圈行為”,都將變得無足輕重。
不出所料,馬斯克本人也在該領域大肆宣揚。他宣稱,特斯拉將在2026年啟動Robotaxi的量產,這款車型將完全取消方向盤與踏板,目標年產量最終達到200萬輛。此外,他還承諾將在今年6月率先在奧斯汀推出一項付費Robotaxi出行服務。
分析師艾夫斯表示:“這是當下最關鍵的項目,它將開啟特斯拉未來發展愿景的重要起點。因此,能否能如期推進至這一節點,對特斯拉來說至關重要。”
然而,特斯拉當前在Robotaxi項目上的實際進展仍然撲朔迷離。2024年10月底,馬斯克曾表示,特斯拉已在舊金山灣區為員工提供配備安全駕駛員的Robotaxi試乘服務。但媒體通過《信息自由法》獲得的一封奧斯汀消防局內部郵件顯示,截至2024年11月,特斯拉尚未在美國任何公共道路上進行過Robotaxi的自動駕駛測試。
“我們尚未在任何公共道路上進行自動駕駛車輛的測試。”一位特斯拉工程師在郵件中寫道。他還補充說:“我們確實在奧斯汀超級工廠內部有Robotaxi原型車運行,但這些車輛僅用于研發測試,目前尚未進入公共道路環境。”
到目前為止,特斯拉在公共道路上的所有自動駕駛測試仍屬于“L2級”(輔助駕駛)系統,即車輛可實現自動轉向與制動,但駕駛員必須始終保持專注、隨時準備接管。而作為主要競爭對手的Waymo,已經在多個美國城市實現了“L4級”(完全無人駕駛)付費出行服務,每周完成約20萬次付費訂單。更重要的是,Waymo今年早些時候已在奧斯汀開放用戶預約——這意味著,在特斯拉計劃首發的城市,它已經明顯落后于對手。
不過,特斯拉還有一項"秘密武器"——數據。
倫敦自動駕駛AI軟件公司Wayve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亞歷克斯·肯德爾(Alex Kendall)指出,數據是構建高效自動駕駛系統的核心基礎。他表示,特斯拉不僅基本可以確定擁有全球車企中規模最大的真實道路駕駛數據,其數據的多樣性也遠超如Waymo等專注于封閉道路測試的競爭對手。
這一優勢在應對“邊緣場景”(edge cases)時至關重要。所謂邊緣案例,是指那些少見但極具挑戰性的復雜駕駛場景,例如消防車橫向封路、騎行者摔倒在車道中等。更廣泛和多樣的數據,不僅有助于識別這些極端情況,還能支持更高質量的仿真系統建設,進而生成大量仿真數據,用以持續優化自動駕駛算法的表現。
但肯德爾也強調,打造一個成熟的自動駕駛系統遠非“數據多即成功”那么簡單。“我多希望這只是一個‘數據輸入、自動駕駛輸出’的過程,”他說,“但現實要復雜得多。”
在這些更深層次的技術環節上,特斯拉可能并不具備明顯優勢。肯德爾指出,盡管大規模、具備多樣性的駕駛數據確實更可能覆蓋更多邊緣案例,但從如此龐大的數據集中精準提取這些案例,本身就是一個高度復雜的技術問題。
同時,構建能準確復現現實路況的仿真平臺,并明確哪些場景最值得模擬以增強訓練效果,也是自動駕駛領域的關鍵競爭點。最終,想要訓練出真正具備駕駛能力的人工智能模型還需要最優的學習算法,而這背后離不開頂級人工智能研究人員與工程師團隊,以及強大的計算資源支持,以驅動先進模型的開發與優化。
“特斯拉可能已經具備了部分關鍵要素,”肯德爾表示,“但它尚未真正展示出能將這些要素高效整合、發揮最大效能的能力。”
特斯拉自動駕駛系統最終能否匹敵乃至超越競爭對手(尤其在承諾的6月奧斯汀Robotaxi發布日期臨近之際)并如期實現,對其度過艱難之年至關重要。
艾夫斯警告說:“如果將發布日期從6月推遲到了8月,8月又拖到10月,那后果將非常、非常嚴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