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M終迎降價潮 會是國產廠商的利好嗎?
很長一段時間里,由于供貨吃緊、技術受限、需求增加等,DRAM在過去九個季度中價格持續上漲。但隨著技術漸入瓶頸,加之2018年智能手機增長勢頭放緩、PC出貨量不斷下滑、云服務盛行下服務器需求大減等影響,市場中DRAM漸趨供過于求,進而使得DRAM價格持續下跌。這種情況,對于國產廠商而言究竟意味著什么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810/392985.htm
作為目前最常見的系統內存,DRAM在眾多電子設備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與普通產品相比,DRAM市場已成為頭部企業集中的領域,總體來看目前的市場基本被三星、SK海力士、美光所瓜分,這三家壟斷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其中移動DRAM市場三星更是占有超過80%的份額。因此,對于其他企業而言,踏入該市場無疑是極其困難的。
過去兩年,隨著高端智能手機持續受到熱捧,同時大型服務器的需求異常旺盛,間接導致DRAM產量吃緊,形成供不應求的局面,并且大多數商家也只認同前三家DRAM制造商的技術,故采購也基本集中于頭部。盡管這三家企業體量龐大,但依然不足以滿足市場中所有的需求,這才造成了供不應求的局面。
也正因此,DRAM價格一路走高,至此已保持了9個季度,也只有近期價格才稍有回落。這是由于目前智能手機的增長放緩,服務器需求在云服務盛行時代已經大幅削弱,而PC市場也長期萎靡,這些都導致了DRAM增長勢頭的終結,并讓享受了DRAM上漲紅利近三年之久的三星及海力士都需要采取相關措施來控制DRAM價格。
據韓媒Kinews報導,三星原計劃于2018年下半年對DRAM及NAND Flash進行的投資已經被拖延至2019年,取而代之的是對現有產線進行的補強投資,期望能夠獲利并維持一定水平。SK海力士也表示在下半年,將會把重點放在NAND Flash新廠的投資建設,DRAM只會有小規模的補強與轉換投資。
除了當前的市場因素外,讓兩家巨頭對DRAM生產放緩的還有技術方面的原因。目前,DRAM的制程為1y,采用EUV后,將可能推進至1z,但未來的1a將如何實現呢?在沒有有效解決方案的時期,貿然推進制程,除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賺取口碑外,對于營收來說反而是個弊端,畢竟過于昂貴的器件是沒有多少市場空間的。最穩妥的方式則是少量投資,改善良率,且通過目前的技術成本優勢緩慢的收割市場,攫取最大利益。
為了不被這三家頭部企業所掌控,國內的廠商也在不斷的嘗試在該領域中進行突破。目前,國內在該領域研究比較深入的企業有合肥長鑫、福建晉華、紫光國微等,但是這幾家企業的DRAM技術或多或少都源自于國外已落后幾代的技術,想要在短時間內追上,不太現實。
同時在10月11日,紫光國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將轉讓公司旗下專注于DRAM存儲器芯片設計研發的西安紫光國芯半導體有限公司給紫光集團下屬全資子公司北京紫光存儲科技有限公司。理由是,受下游制造代工產能等方面的限制,短期內無法達到規模經濟,經營壓力加大,資產負債率不斷提高,已影響到其正常持續經營,給上市公司帶來了一定的資金和業績壓力,其自身后續的研發投入也面臨很大困難。雖然這是一次紫光集團內部業務的調整,但也能夠看出在國內當前的市場環境中,本土集團想要依靠DRAM實現超越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近日,業內統計機構DRAMeXchange也發布了一項數據統計,其中預計2019年DRAM平均價格將同比下降15%至20%,這也是為何三星及海力士不愿繼續投資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對國內廠商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在錯過了DRAM上漲的紅利期之后,接下來的處境將更加困難,同時很大可能將面臨三星及海力士等企業的降維打擊,并在新一輪價格周期中淪入被動局面。
而在DRAM之外,三星及海力士對于新興存儲器技術的研究已經來到了10ns的目標區,而且不需要更新電流,功耗也大有改善。同時,這些技術可以使用3D堆疊,因此可直接采用現有的技術進行研制,在成本上能夠進一步的降低。這也是這兩家廠商放緩投資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之一,若是技術成熟,將會徹底改變行業格局。
總之,編者認為,目前DRAM芯片降價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點。其一,是市場需求降低導致生產過剩,造成供過于求;其二,是DRAM進制推進緩慢,只能在如今的技術之上進行改良,增加了DRAM的產出,進而增加了市場的投放量。對于國內廠商而言,在錯過了DRAM上漲的紅利期后,將會迎來漫長的價格回落期,同時由于三星及海力士的投資放緩,這個周期獲取還會更加延長,國內廠商的處境在接下來的一年中可能將愈發困難,要做好虧損擴大的準備。在新興存儲器上,三星及海力士的研究已接近商用,國內在這方面的技術積累薄弱,因此需要倍加重視,以避免DRAM技術成熟后發現別人已經站在更高的層面了。一言以蔽之,新一輪的DRAM周期已經到來,各位務必做好準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