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臺存儲器廠商瘋狂加碼DRAM產業 搶占最后的紅利期
長期以來,我國的NAND閃存芯片和DRAM內存芯片的需求幾乎全部靠進口來解決,市場長期被三星、SK海力士以及美光等存儲器巨頭所壟斷。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805/379984.htm以全球存儲芯片市場前兩位的三星和SK海力士為例。數據顯示,三星的全球內存市場占有率為46%,閃存市場占有率為39%。SK海力士的全球內存市場占有率為29%,閃存市場占有率為15%。僅這兩家企業,就占據了全球75%的內存市場以及閃存市場的半壁江山。如果再加上美光的市場份額,這三家企業的全球內存市場份額之和達到了95%。

毫無疑問,現在存儲市場話語權仍被這幾家外國企業控制。但在國家政策支持、大量資金投入后,國內存儲企業取得了不小的突破。2018年下半年,以NAND閃存為主的長江存儲、以DRAM為主合肥長鑫和福建晉華都會開始試產,并于2019年開始量產,雖然短時間內尚未形成較大規模,但未來幾年勢必會對壟斷的存儲器市場帶來一定的影響,這幾年的空檔期內將是DRAM市場上最后的紅利期。
對于中國大陸企業的進入,韓國、中國臺灣地區等存儲器企業表現出了自己的擔憂,并且已經開始采取行動。在中國企業競爭力尚未形成規模之前,韓、臺等存儲器廠商已經正在大規模的擴產DRAM,以期在最后的紅利期搶占更多的市場,獲得更多的利潤。
韓廠商在DRAM上動作不斷
去年的這個時候,正是存儲芯片漲價漲得最歡的時候,市場缺貨引發了價格的不斷飆升。三星為了鞏固自己在存儲芯片的統治地位,于2017年7月宣布至少投資約186.3億美元用于生產線的建設。

當時這筆資金主要用于平澤市的NAND閃存工廠建設,但隨著NAND閃存供應能夠滿足市場需求后,三星已經將平澤廠二樓原定興建NAND的產線,部分轉往生產DRAM,而且三星原有的Line17還有部分空間可以擴產,也已經使用起來。至此,三星在DRAM的產能上已經從2017年的390K上升到了500K的水平。
而近日,三星(中國)半導體存儲芯片二期項目也于西安正式開工了,這是繼2012年第一期100億美元投資之后,三星再一次重注壓在中國。
長期排名第二的SK海力士最近有被美光趕超的趨勢,但絲毫不影響SK海力士著手DRAM產業的布局。
和三星一樣,從2017年開始,SK海力士就將M14工廠二樓的部分NAND閃存芯片產線轉換為生產DRAM,目前轉換還在進行當中,若搭配擴增的后段制程產線,產能將會進一步提升。
2017年年底,SK海力士在重慶的工廠追加投資,增設后段制程產線。
近期在韓國將利川廠區內的舊 LCD 產線轉換為半導體封裝及測試用途,同時也會將現有的部分后段制程產線移轉至此,并添購機臺設備進行擴產。
除了這些,SK海力士還在中國無錫工廠投資36億美元建設新的內存工廠,看來這是要將產能擴張到最大。
韓國廠商這些對DRAM擴產的動作,除了是解決市場供給吃緊的現狀,更有壓低內存價格上漲的意思。不得不說這些韓廠的心機較重,在中國競爭者即將進入之際,通過壓低DRAM或是NAND的價格,可以提高進入的門檻,讓競爭對手的壓力驟增、虧損擴大,進而達到減緩競爭對手發展速度的目的。
臺灣地區上演資本支出大戰

一直以來跟在三星、SK海力士之后默默喝湯的中國臺灣存儲器廠商們近來也開始發力了。
其中主攻存儲器芯片設計與制造的南亞科加碼投資20納米制程,今年資本支出由原訂的115億元上調至197.1億元,增幅逾71%,規劃在明年第2季底前,將20納米制程月產能提升至4.7萬片,也讓南亞科DRAM月產能增至7.3萬片。
華邦電今年的資本支出也達到了182億元新臺幣,支出比去年增加了兩成。預計今年的月產能能夠增長至5.2萬片,明年的月產能增至5.4萬片,其中DRAM產出占比達到了50%。
力晶雖已宣布轉型晶圓代工,但仍有不少業務涉及到存儲芯片,而且力晶近期也宣布將斥資2780億元新臺幣建設一座12英寸新廠,預期從2020年開始,分三期完成建設。第一期到第三期的月產能分別是1.5萬片、3.5萬片和5萬片。
面對存儲器市場持續火熱,臺灣地區各大廠商選擇加大資本投入,擴大產出,希望能搶到更多商機,不過這同時也為未來市場供需失去平衡埋下了伏筆。
期待國內存儲競爭力的到來
筆者在之前的《內存瘋漲將告一段落 NAND/DRAM降價潮并沒有來》一文中曾提到過,以目前國內存儲器廠商的研發實力以及產出計劃來看,起碼還需要3年時間產量才能形成一定的規模。存儲巨頭們一定會趁著這最后的紅利期再狠狠的賺上一筆。
果不其然,韓、臺地區的存儲器廠商紛紛選擇擴大產能,趕在中國競爭力進入市場之前盡可能的搶占更多的市場。
但韓、臺雙方的目的性不盡相同,作為第一梯隊的三星、SK海力士,無疑是想通過擴大產能來壓低的市場價格,對即將進入市場的國內存儲廠商形成成本上的壓制,減緩新來者的發展腳步,讓自身的統治地位更穩固。而臺灣地區的廠商由于本身技術沒有達到三星、SK海力士這一水平,競爭力有限,一旦競爭開始,將會是第一波被沖擊的目標,只能選擇在這段時間里盡可能的多出貨。
總的來說,國內存儲產業的競爭力相對來說依然較弱,遠遠還沒達到能夠撼動三星、SK海力士等巨頭地位的階段,但形成一定規模后,一定會對DRAM市場帶來部分沖擊,也會打破維系已久的產業平衡。未來是否會讓一直處于上漲的DRAM市況止漲下跌,答案想必是肯定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