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汽車電子 > 業界動態 > 重心向汽車電子偏斜?德州儀器亞太區發生重要組織調動

重心向汽車電子偏斜?德州儀器亞太區發生重要組織調動

作者: 時間:2017-04-28 來源:網絡 收藏

  日前,美國芯片制造商(TI)公布第一季度財報顯示,營收和利潤雙雙超過華爾街預期。其中,營收34億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30.1億美元,凈利潤為9.97億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7.11億美元,主要受益于汽車和工業類客戶的需求旺盛,今年以來,股價漲幅略好于費城半導體指數漲幅。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04/358548.htm

  目前,最新市值超過820億美元,股價超過82美元,是2008年金融危機后的4倍。如今,華爾街一直有傳言,互聯網巨頭亞馬遜希望將市值800億美金的德州儀器收入囊中。

  車用和工業半導體飛速增長,對模擬IC需求大增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Semicast Research公布的2016年全球前十大車用半導體供貨商排行榜,德州儀器是全球第五大車用半導體供貨商。2016年,車用半導體產品對該公司的營收貢獻達到18%高于2014年的13%。

  

重心向汽車電子偏斜 德州儀器亞太區發生重要組織調動

  SemicastResearch的2016年全球前十大車用半導體供貨商排行榜

  全球的汽車產業正在不斷革新,準備進入自駕車與車聯網的時代。市場研究機構IC Insights預估,系統市場(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從現在到2020年之間可取得4.9%的復合年平均成長率(CAGR),在六個主要電子系統類別市場(如下圖)中表現最佳,為半導體產業帶來龐大的市場機會。

  在各種系統中,安全與舒適系統(safety and convenience systems)是消費者正在尋找而且希望他們的新車有配備的功能;包括自動緊急煞車系統、車道偏離/盲點偵測系統,以及倒車攝影機等,是消費者最想要的系統。而對半導體供貨商來說這是個好消息,因為這類汽車系統將會需要各種模擬IC、微控制器(MCU)以及傳感器。

重心向汽車電子偏斜 德州儀器亞太區發生重要組織調動

 

  工業/醫療/其他電子系統預期會是成長速度第二快(CAGR預測為4.3%)的類別市場,包括可穿戴式醫療裝置、家用健康診斷設備、機器人以及物聯網(IoT)系統等等都是推動該市場成長的助力;模擬IC將占據該類應用芯片市場2016年營收的49%。

  IC Insights認為,雖然汽車領域預期到2020年之間是成長最快的電子系統市場,但是在2016年整體IC市場中占據的比例估計僅7.9%,而且該比例在預測期間不會超過10%。

  亞太區發生重要組織調動,重心向偏斜

  德州儀器在車用市場上擁有長達35年的豐富經驗,透過獨有的模擬、嵌入式處理和無線連接、DLP數字影像等廣泛產品技術,提供車用市場多方應用,包括ADAS、車載信息娛樂系統、車身電子和車燈、混合動力與傳動系統等,至今已締造超過1.5億顆的車用處理器出貨量。

  也就是說,汽車電子業務已經是德州儀器的一塊支柱業務,未來對營收的貢獻潛力是巨大的。目前,工業應用與汽車應用是TI最看好的兩個高成長領域。前不久,德州儀器亞洲區出現重要組織調動,原臺灣總經理李原榮被擢升為TI韓國總裁兼臺灣總經理,未來李原榮將同時負責TI在臺韓兩個市場的業務跟事業發展,并派駐在韓國。

  原本臺韓兩地的科技產業結構有相當高的相似性,但隨著產業趨勢轉移,接下來臺韓兩地的半導體應用重心將走向不同的道路--臺灣將以工業為主力市場;韓國則以車用半導體為發展重心。

  李原榮指出,車用電子一直是德州儀器的重點發展市場之一,公司每年在車用領域投入大量的資金與技術,并于過去3年間在全球創造了6%的營收成長,未來也將全力發揮我們在車用電子上的專業能力,并協助策略伙伴成長,在電動車與自駕車時代為客戶奪得市場先機。

  事實上,臺灣在工業設備領域已經有相當穩固的基礎,不僅全球主要工業計算機品牌廠幾乎都是臺廠,而且在精密機械產業,臺灣的工具機也有世界級的競爭力。在工業4.0逐漸落實導入的過程中,工業設備將越來越智能化,并具備各式各樣的聯網功能,有利于TI嵌入式產品部門在臺灣的發展。

  至于韓國,當地的工業設備產業鏈雖然也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但相較于工業設備,韓國的汽車電子發展動能更值得期待。韓國在汽車領域擁有臺灣所沒有的整車品牌優勢,而且在國際市場上有一定的競爭力。在汽車日益電子化,并從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逐漸朝自駕車發展的過程中,韓國的汽車產業其實有相當積極的企圖心。

  在亞太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TI有著廣泛的客戶群體和銷售團隊,將聚焦在中國制造2025產業升級以及新能源汽車事業的發展。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