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業界動態 > 張忠謀要退休了 臺積電也面臨“增長天花板”?

張忠謀要退休了 臺積電也面臨“增長天花板”?

作者: 時間:2017-04-28 來源:日經中文網 收藏

  全球最大半導體代工企業臺灣積體電路制造(簡稱、TSMC)正保持快速發展。目前在全球代工市場的份額超過50%,總市值達到約18萬億日元,逼近多年來居于行業首位的美國英特爾。創始人兼董事長主導的代工模式不斷擴大,改變了半導體行業的產業結構。如今,IT產業的“幕后統治者”迎來了創業30年。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04/358547.htm

  4月13日,在臺北舉行的臺積電財報說明會上,聯合首席執行官(CEO)劉德音充滿自信地表示,在人工智能(AI)、自動駕駛和5G通信,眾多領域的高性能半導體需求都將增加,這將成為臺積電的增長引擎。

  同一天發布的臺積電2017年1~3月合并財報顯示,凈利潤同比增長35%,增至876億新臺幣,刷新了1~3月的季度歷史新高。截至上一財季,臺積電已連續5個季度創出歷史新高,增長勢頭依然強健。

  臺積電的銷售凈利潤率達到37%,是制造業中罕見的高水平。臺積電使用在業務中賺到的現金,每年實施1萬億日元規模的設備投資。

張忠謀要退休了 臺積電也面臨“增長天花板”?

  利潤創歷史新高的原因之一在于蘋果的“iPhone 7”。在該款手機中起到大腦作用的CPU(中央處理器)的全部生產均由臺積電承擔。臺積電奪走了此前共同負責代工的韓國三星電子的訂單。

  也有人猜測是因為“蘋果對于在智能手機領域形成競爭的三星敬而遠之”。另一方面,能接到蘋果的獨家訂單,是臺積電的技術實力在背后發揮了作用。蘋果的“iPhone 6s”的代工訂單由三星和臺積電2家負責。當時,臺積電首先實現了穩定的量產體制。

  一位蘋果相關人士透露,“臺積電在上次證明了自己的技術實力,獲得了蘋果在iPhone 7上首次采用的特殊電路的設計訂單”。

  臺積電與美國高通等其他智能手機CPU制造商存在交易關系。每年出貨的15億部智能手機中大部分都搭載了臺積電制造的半導體。臺積電被認為每年生產數百億個半導體,廣泛應用于家電、汽車和工業設備等領域。不過,臺積電的強項不僅僅是量產技術。

  另一個強項,是日積月累形成的龐大知識產權資料庫(Library)。臺積電從英國半導體設計企業ARM控股等處購買技術,或通過授權來積累技術專利,客戶能利用的技術專利超過1萬項。此外,臺積電還深度參與設計開發,某供應商高管表示,“所有人都不得不依賴臺積電”。

  臺積電為每家客戶配備了數人的專職團隊,從設計、開發到生產全程提供協助。在臺積電的客戶服務員工中,有數千人是在美國等獲得博士學位的技術人員。臺積電日本法人的社長小野寺誠表示,“(我們是)服務于客戶的服務業”。

  只要能增加產量、提高設備效率,就能不斷贏得勝利。1987年創建臺積電的深諳半導體產業的取勝之道,不斷在摸索打造一流的代工模式。以“滾雪球”的方式形成了籌集資金、技術和訂單的機制。

  目前,無法承受鉅額設備投資的半導體廠商也啟動了代工生產。日本瑞薩電子宣布,在車載微型電腦中使用的最先進28納米(納米為10億分之1米)以下產品今后將委托臺積電代工。

  不過,臺積電一家獨大的現狀并非沒有風險。這是因為客戶為實現穩定采購和降低代工費,需要一個臺積電的競爭對手。高通被認為將最尖端的電路線寬為10納米的CPU訂單交給了三星。臺積電目前已開始面臨強者特有的“增長天花板”。

  3月20日,臺灣的科技部長陳良基壓抑著心中的不安,表示要全力挽留臺灣集成電路制造(簡稱臺積電,TSMC)。 就在當天早上,臺灣當地媒體報導稱,臺積電正討論在美國建設最先進工廠。 臺灣的行政院長林全表示,臺積電此舉可能使整個產業出現問題,臺灣當局全體出動進行挽留。

張忠謀要退休了 臺積電也面臨“增長天花板”?

  劉德音(左)(中)魏哲家(右)(1月,臺北市內)

  從1980年代后半開始,兩岸之間的投資限制全面放寬,鴻海精密工業等臺灣廠商紛紛涌向人工費較低的大陸。 與之相對,臺積電憑借自身較高的競爭力成為留在臺灣的「最后堡壘」。 臺積電創建了半導體代工生產模式,推進了全球信息技術的國際分工,是經濟全球化的象征性存在。

  美國總統川普提出「美國第一」主義,明確要求國內大型IT企業為擴大就業做出貢獻。 臺積電超過60%的銷售額來自于蘋果等美國客戶。 臺灣某半導體供貨商的高管表示,「如果客戶要求用美國制造的產品,臺積電也不能無視」,認為在美國生產是現實方案。

  在4月13日舉行的財報發布會上,臺積電聯合首席執行官(CEO)魏哲家表示,關于新工廠的地點正在討論多種選項,美國也是其中之一。

  半導體等IT產品的設備投資負擔較重,在一個地方集中生產效率較高。 更何況美國的人工費高,新建零部件采購網等方面也需要費用。 臺積電創始人兼董事長張忠謀自言自語地說道,客戶想使用成本升高的美國產品嗎?

  另一方面,對大陸的應對也令人苦惱。 華為技術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企業,大陸客戶崛起的勢頭不可動搖。

  臺積電預定2017年秋季在南京啟動新工廠。 雖然不會向該廠轉移最尖端技術,但這是臺積電在臺灣以外建設的首座使用300毫米晶圓的工廠。 大陸希望培育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SMIC)等國內企業。 雖然在大陸生產離客戶更近,但經由合作對象和員工導致技術外流的風險也會增強。

  張忠謀被稱為「能夠預見未來的男人」,但他已經85歲高齡。 在6月的股東大會上,劉德音和魏哲家兩位聯合首席執行官預定將就任董事。 到2018年,究竟誰能站在最高位置上,最終審查即將開始。

  臺積電在經濟全球化的利多因素下實現了快速增長。 而在目前反全球化逆風加強的情況下,臺積電的超凡領導人卻面臨著退休。



關鍵詞: 臺積電 張忠謀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