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過去到未來
如果你認為過去的歸過去,未來的歸未來,那么你就錯了,因為沒有過去就不會有現在,沒有現在當然就不會有未來。然而過去、現在、未來之間是如何相互依存的呢?從某方面來說這是神秘難以解答的一件事,但簡單來講就是靠記憶的作用,過去雖然不存在了,卻可以回想,未來雖然還沒有決定,現在卻可以一步步去計劃、設想與實踐。所以記憶是延續過去、保有現在與開創未來的依據,它是歷史的軌跡、生命的關鍵。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84370.htm![]() |
附圖 :16Gb高容量的NAND Flash非揮發性內存。(Source:Samsung) BigPic:460x353 |
如果從計算機的運作狀況來看,開機之后就要加載操作系統到內存,才能產生行為與操作的依據,許多作業看起來像是直覺的反應,其實是內部的訪問機制,這就是靜態隨機存取內存(SRAM)的妙用;當執行應用軟件時除了加載程序到內存外,還要將處理結果隨時做數據更新的動作,這就是動態隨機存取內存(DRAM)的妙用。所以,計算機如果沒有內存,根本就不能解譯過去,處理現在,并且產生新的未來。
而在還沒加載操作系統與應用程序之前,開機基本操作的辨識,以及硬件之間的溝通,需要一個基本輸出入的韌體系統(BIOS)來做接口,這也是一種內存。由于是較為固定的程控,過去以來一直都由只讀存儲器或寫入壽命不多的EEPROM、Flash等非揮發性內存(NVM)來擔綱,因此居于于配角的地位。然而隨著NVM的技術演進,它的速度與容量已經是今非昔比,不僅有了更廣泛的應用,更是記憶儲存組件的發展主流。
本期《零組件雜志》封面故事便是介紹一些NVM的主流內存,而因為NVM具有整合記憶儲存應用的通用性,因此許多廠商都競相投入次世代的NVM解決方案,試圖以一種內存既能充當目前DRAM、SRAM與次系統韌體的功能,又能做為其它儲存裝置的架構元素,如記憶卡、固態硬盤等,本期都會有相關的發展介紹。所以,內存本身也在演進,從過去到未來都有不同的定位與應用,且看本刊細細地記錄下的發展軌跡。
另外,要告訴讀者的是《零組件雜志》也即將進行改版了,會將過去的結構做一些細微的調整,并加強更多社群參與的模式,以及多媒體互動性的設計,同時也將更換重新設計的版面,希望在明年一月之后,以更清新精致的風格來與讀者見面。而且特別的是這次改版,又會發行一份網絡為主體的《HOPENET社群期刊》,免費贈閱讀者,以便了解網站的功能與信息,并進一步來參與網絡互動。
改版其實就像任何事物一樣,從過去到未來都有一定的軌跡,細心的讀者一定不難發現它的發展脈絡。有人以「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未來種種譬如今日生。」來表示改革的決心,然而過去、現在、未來仍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所以革新時時刻刻都在進行,沒有一定的截點,在一個階段之后,還是會不斷地修正,也請屆時多給我們一些意見與指教,做為未來改進的參考。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這就是記憶的秘用與功能吧!
本文由 CTIMES 同意轉載,原文鏈接: http://www.ctimes.com.tw/DispCols/cn/NVM/07102908364D.s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