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網絡與存儲 > 市場分析 > 美日韓陣營鼎立 DRAM產業淘汰賽沒有終點

美日韓陣營鼎立 DRAM產業淘汰賽沒有終點

作者: 時間:2010-03-04 來源:DigiTimes 收藏

  2009年全球產業從全球前五強變成四強鼎立,歐系代表奇夢達()正式退出市場,也宣告溝槽式技術陣營的結束。展望2010年產業新頁,將會是美、日、韓陣營合寫歷史,但目前臺灣的版圖中,韓系已消失,未來臺灣分為美、日兩陣營來抵御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的勢力坐大,惟產業淘汰賽沒有終點,最后一名很容易跟隨奇夢達的命運,因此美光(Micron)和爾必達(Elpida)未來競爭會更為激烈,且臺灣將成為美、日兩陣營比劃武功的重要戰場。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06537.htm

  DRAM產業在所有半導體產業中的成本敏感度最高,永遠需要最先進的機器設備和最新的制程技術,才能存活。唯有比競爭對手領先一步轉進50納米或是40納米,才能讓成本進一步降低。

  但左右DRAM成本高低的,其實并非只在技術層面,還包括生產基地的良窳,例如DRAM產業早已全面進入12吋廠時代,8吋廠不可能存活下來,而臺灣的低制造成本優勢,更是DRAM產業滋養成長的溫床,未來臺DRAM廠料將延續此優勢,在2010年全球DRAM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奇夢達注定淘汰命運

  舉例來說,過去奇夢達就是在技術和生產基地上都出問題,注定了狼狽退出DRAM產業的命運。 2009年初奇夢達申請破產,當時正是臺灣農歷春節連假的第1天,從此奇夢達就消失在全球DRAM產業版圖中,也代表歐洲在全球DRAM產業競爭的落敗,以及溝槽式技術的壽終正寢。

  奇夢達過去和臺廠的淵源相當深厚,前身英飛凌(Infineon)是茂德的合作伙伴,雙方在2003年正式拆伙,之后與南亞科、華邦等臺廠合作,是溝槽式技術陣營的代表。 2006年溝槽式陣營的市占率最高達曾達23%,2007年已下滑至18%,市占率的下滑也使得設備商投入的研發資金要選邊站,溝槽式技術的設備商越來越少,設備越來越貴,加上0.11微米之后就沒有優勢,因此奇夢達的技術開發成本的確越來越高。

  奇夢達當然也知道技術瓶頸終于來臨,因此也自己研發出埋入式閘極字元線連結(Buried Wordline)技術,轉而研發堆疊式技術架構,更宣布與爾必達技術合作開發4F2技術,將Buried Wordline技術提供給爾必達合作開發新技術,頗有化敵為友之意,但所有的努力卻在金融風暴來臨后功虧一簣,技術雖好,但沒有錢代表連存活的技術都沒有,奇夢達最終宣布破產。

  合作伙伴的倒戈,也是壓垮奇夢達的1根稻草。 2008年3月南亞科正式和奇夢達分道揚鑣,與過去從來不曾和他人分享技術的美光,簽下技術合作合約。由此可知,資金、技術雖是2010年以后DRAM產業發展的重要關鍵,但是策略聯盟的伙伴關系也將繼續具有不可替代的影響力。

  臺DRAM廠攜手美、日抗韓

  就以2009年退出臺灣DRAM市場的海力士(Hynix)來說,因臺灣政府主導的DRAM產業整合中,營造了聯合美、日一起抗韓的氣氛,鎖定三星電子為最大敵人,海力士身在韓營,因此黯然退出臺灣DRAM市場,原本的合作伙伴茂德則轉投爾必達懷抱。

  不論臺灣DRAM產業整合結果為何,臺灣DRAM產業終究是分為臺美、臺日兩線發展,對抗三星是共同的目標,這點其實和政府整合計畫的原意相仿。

  但在共同面對三星這個巨大敵人的同時,2010年的美光和爾必達可能要先彼此爭相出頭,因為誰擠進了全球前3強(前2強為三星和海力士)的門票,就可以立于不敗之地,尤其不能當上最后1名,因為未來的DRAM市場競爭只會更嚴峻,不論是技術、產能、資金等規模,最后1名的業者隨時得面對被淘汰的危機。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關鍵詞: Qimonda DRAM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