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月 10 日消息,韓媒 ZDNet Korea 援引業內人士的話稱,三星電子的 AI 推理芯片 Mach-1 即將以 MPW(多項目晶圓)的方式進行原型試產,有望基于三星自家的 4nm 工藝。這位業內人士還表示,不排除 Mach-1 采用 5nm 工藝的可能。三星已為 Mach-1 定下了時間表:今年下半年量產、今年底交付芯片、明年一季度交付基于該芯片的推理服務器。同時三星也已獲得了 Naver 至高 1 萬億韓元(當前約 52.8 億元人民幣)的預訂單。雖然三星電子目前能提供 3nm 代工,但在 M
- 關鍵字:
三星 AI Mach-1 原型試產 4nm 工藝
- 幾個月前,臺積電發布了 2023
年年報,但顯然,文件中包含的關鍵信息被遺漏了。在深入探討之前,我們先來談談臺積電的 A14,或者說被許多分析師稱為技術革命的
A14。臺積電宣布,該公司終于進入了"Angstrom 14 時代",開始開發其最先進的 A14 工藝。目前,臺積電的 3 納米工藝正處于開始廣泛采用的階段。因此,1.4 納米工藝在進入市場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很可能會在 2 納米和 1.8 納米節點之后出現,這意味著你可以預期它至少會在未來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出現。著
- 關鍵字:
臺積電 Angstrom 14 1.4納米 工藝
- 4 月 11 日消息,Meta 公司于 2023 年 5 月推出定制芯片 MTIA v1 芯片之后,近日發布新聞稿,介紹了新款 MTIA 芯片的細節。MTIA v1 芯片采用 7nm 工藝,而新款 MTIA 芯片采用 5nm 工藝,采用更大的物理設計(擁有更多的處理核心),功耗也從 25W 提升到了 90W,時鐘頻率也從 800MHz 提高到了 1.35GHz。Meta 公司表示目前已經在 16 個數據中心使用新款 MTIA 芯片,與 MTIA v1 相比,整體性能提高了 3 倍。但 Meta 只主動表示
- 關鍵字:
Meta MTIA 芯片 5nm 工藝 90W 功耗 1.35GHz
- 4月11日消息,根據產業鏈消息,臺積電的2納米和1.4納米工藝已經取得了新的進展。據了解,臺積電的2納米和1.4納米芯片的量產時間已經確定。2納米工藝的試產將于2024年下半年開始,而小規模量產將在2025年第二季度進行。值得一提的是,臺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工廠也將參與2納米工藝的生產。到了2027年,臺積電將開始推進1.4納米工藝節點,這一工藝被正式命名為"A14"。按照目前的情況,臺積電最新的工藝制程很可能會由蘋果率先采用。按照臺積電的量產時間表,iPhone 17 Pro將成為首批
- 關鍵字:
iPhone 17 Pro 臺積電 2nm 1.4nm 工藝
- IT之家 2 月 22 日消息,英特爾于北京時間今天凌晨 0 點 30 分舉辦了 IFS Direct Connect 2024,在宣布 IFS 更名為 Intel Foundry 之外,還公布了未來十年的工藝路線圖,尤其提及了 1.4nm 的 Intel 14A 工藝。英特爾在本次活動中宣布了大量的動態信息,IT之家梳理匯總如下:圖源:IntelIFS 更名為 Intel Foundry英特爾首席執行官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在本次活動中,宣布 Intel Foundry S
- 關鍵字:
英特爾 EDA 工藝
- 2023年,隨著美國技術制裁的升級,中國半導體行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美國對先進芯片制造工具和人工智能處理器的限制更加嚴格。10月,美國擴大了對半導體晶圓制造設備的出口管制,從戰略上限制了中國對較不先進的英偉達數據中心芯片的獲取。此舉是遏制中國技術進步的更廣泛努力的一部分,成功說服日本和荷蘭加入限制先進半導體工具出口的行列。這些制裁暴露了中國芯片供應鏈的脆弱性,促使中國加大力度實現半導體自給自足。國家資金支持國內生產較不先進的工具和零件的舉措,取得了顯著進展。然而,在開發對先進集成電路至關重要的高端光刻系統
- 關鍵字:
中國 半導體 工藝
- 10月31日消息,蘋果舉行新品發布會,線上發布M3系列芯片(M3、M3 Pro以及M3 Max),除了芯片更新蘋果還帶來了搭載M3系列芯片的MacBook Pro以及24英寸版iMac。這是蘋果首次將Pro與Max首次與基礎款同時公布,蘋果官方在發布會中也表示:這一系列的芯片采用了最新的3nm工藝制程,意味著比當前的M2系列將要「快得嚇人」。M3系列芯片信息:M3配備8核CPU,10核GPU,24GB統一內存,速度最高比M2提升20%M3 Pro配備12核CPU,18核GPU,36GB統一內存,速度最高比
- 關鍵字:
蘋果 M3 芯片 3nm 工藝 GPU
- 據武漢市科技局官微消息,日前,半導體芯片生產中的重要工藝設備——“薄膜生長”實驗裝置在武漢通過驗收,這項原創性突破可提升半導體芯片質量。據悉,半導體薄膜生長是芯片生產的核心上游工藝。這套自主研制的“薄膜生長”國產實驗裝置,由武漢大學劉勝教授牽頭,聯合華中科技大學、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華南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等多家單位,歷時5年完成。這套“薄膜生長”國產實驗裝置由“進樣腔”、“高真空環形機械手傳樣腔”等多個腔體和“超快飛秒雙模成像系統”、“超快電子成像系統”等多個
- 關鍵字:
半導體 薄膜生長 工藝
- 目前三星和臺積電(TSMC)都已在3nm制程節點上實現了量產,前者于2022年6月宣布量產全球首個3nm工藝,后者則在同年12月宣布啟動3nm工藝的大規模生產,蘋果最新發布的iPhone 15 Pro系列機型上搭載的A17 Pro應用了該工藝。據ChosunBiz報道,雖然三星和臺積電都已量產了3nm工藝,不過兩者都遇到了良品率方面的問題,都正在努力提高良品率及產量。三星在3nm工藝上采用下一代GAA(Gate-All-Around)晶體管技術,而臺積電沿用了原有的FinFET晶體管技術,無論如何取舍和選
- 關鍵字:
三星 臺積電 工藝 3nm
- 據外媒報道,蘋果已經預訂了臺積電3nm制程工藝今年的全部產能,用于代工iPhone 15 Pro系列搭載的A17仿生芯片和新款13英寸MacBook Pro等將搭載的M3芯片。1據悉,最初臺積電分配了約10%的3nm產線來完成英特爾芯片的訂單。然而由于設計延遲,英特爾決定推遲其計劃外包給臺積電的下一代中央處理器(CPU)的量產,這導致臺積電3nm制程工藝最初的生產計劃被打亂。與此同時,最新消息稱已預訂了臺積電3nm制程工藝今年全部產能的蘋果,也削減了訂單,所以臺積電3nm制程工藝在四季度的產量預計將由此前
- 關鍵字:
蘋果 英特爾 臺積電 3nm 工藝
- 蘋果將繼續在今年9月舉辦一年一度的秋季新品發布會,屆時全新的iPhone 15系列將正式與大家見面,不出意外的話該系列將繼續推出包含iPhone 15、iPhone 15 Plus、iPhone 15 Pro和iPhone15 Pro Max四款機型,將在不同程度上帶來升級,尤其新一代的A17芯片早就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根據此前曝光的消息,全新的iPhone 15系列將繼續提供與iPhone 14系列相同的四款機型,并且仍然有著明顯的兩極分化。其中兩個Pro版將會配備ProMotion顯示屏,屏幕亮度進一
- 關鍵字:
蘋果 A17 處理器 3nm 工藝 芯片 效能
- 5月4日消息,集邦咨詢最新的一份報告指出,去年10月,美國商務部對中國實施新的禁令,不允許進口18nm及更先進工藝的DRAM內存芯片制造設備,對于廠商的布局也產生了深遠影響。SK海力士位于無錫的工廠雖然獲得了一年的寬限期,但考慮到未來風險,以及市場需求疲軟, SK海力士選擇在2023年第二季度將無錫工廠的月產能削減30%。SK海力士原計劃將無錫工廠的制造工藝從1Ynm升級為1Znm,并減少“成熟工藝”的產能。但在美國禁令發出后, SK海力士選擇了提高21nm成熟工藝的產能,并專注于DD
- 關鍵字:
SK海力士 存儲 工藝
- 在7nm、5nm等先進制程工藝上率先量產的臺積電,也被認為有更高的良品率,但在量產時間晚于三星近半年的3nm制程工藝上,臺積電可能遇到了良品率方面的挑戰,進而導致他們這一制程工藝的產能提升受到了影響。
- 關鍵字:
臺積電 3nm 工藝 良品率
- 三星似乎已經解決了4nm工藝的一系列障礙。據Digitimes報道,三星在第三代4nm工藝的進步可能超出外界預期,從之前的60%提高到70%以上。
- 關鍵字:
三星 4nm 制程 工藝 良品率 臺積電 蘋果
- 最新消息稱,除了蘋果iPhone 15系列所搭載的A17之外,蘋果新款MacBook Air、iPad Air/Pro預計將采用臺積電的N3E工藝制造的M3芯片,這些搭載新芯片的產品可能會分別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陸續推出。此前,有報道稱新款15英寸MacBook Air將采用與2022年13英寸MacBook Pro一起推出的M2芯片。然而,據爆料稱蘋果新款MacBook Air可能會搭載M3處理器性能,相比于M2 Max提升24%(單核)和6%(多核),但可能無緣在6月6日的蘋果WWDC開發者大會上
- 關鍵字:
蘋果 M3 芯片 臺積電 N3E 工藝
sf4x 工藝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sf4x 工藝!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sf4x 工藝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sf4x 工藝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