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本文在現有電動汽車動力控制方法基礎上,設計并實現了一種電助力轉向與雙后輪獨立驅動相結合的模型電動車運動控制系統。該系統將電助力轉向與雙后輪輪轂電機驅動結合,省略了傳統的離合器、變速器、主減速器
- 關鍵字:
助力 驅動 電動汽車 運動控制
- 充電器作為電動汽車的能量補給裝置,其充電性能關系到電池組的使用壽命、充電時間。實現對動力電池快速、...
- 關鍵字:
電動汽車 快速充電器
- 隨著電動汽車的興起,充電樁開始在全國各地陸續開建,配備有充電設備的充電站及換電站已經開始示范運營,但是相應的問題也涌現出來。充電時間長,覆蓋范圍小,蓄電池安全隱患無一不是用戶擔心的問題。如果電動汽車用戶想在自己家中或者車庫里實現這個過程,卻未免有些麻煩。因此,一種名為無線感應充電的新技術開始受到青睞。
- 關鍵字:
電動汽車 無線感應充電
- 根據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組的技術和使用特性,電動汽車的充電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別。對于充電方案的選擇,現今普遍存在常規充電、快速充電和電池組快速更換系統三種模式。 1、常規充電 蓄電池在放電終止后,應立即充
- 關鍵字:
電動汽車 充電 模式
- 日產汽車將于2010年12月推出電動汽車(EV)“LEAF(中國名:聆風)”。該公司在7月面向媒體召開的先進技術說明會...
- 關鍵字:
日產 電動汽車 EV
- 電動汽車作為一種發展前景廣闊的綠色交通工具,今后的普及速度會異常迅猛,未來的市場前景也是異常巨大的。在全球能源危機和環境危機嚴重的大背景下,我國政府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的應用與發展,充/換電站作為發展電
- 關鍵字:
控制系統 充電 電動汽車
- 中國國內的電動車生產很難在近期形成規模效應。目前,只能通過研發低成本技術來降低生產成本。據了解,國內能量電池的成本是每千瓦時1000美元,以能量為20千瓦時的電動汽車計算,僅電池的成本就達到2萬美元。
日本福井大學教授、前克萊斯勒-三菱汽車研發指導委員會聯合主席安東宏光則對電池成本的降低持有信心。他說:根據研究機構的分析,如果以2010年的電池成本作為基數,2015年會下降1/3,2020年會下降到現在的1/5,2030年會下降到現在的1/10。而根據福井大學的預測,到2015年,電池的成本就會
- 關鍵字:
電池 電動汽車
- 純電動汽車(EV)和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正作為新能源車的主力,得到國家的大力推動和財政支持,這包括了“十城...
- 關鍵字:
電動汽車 電池管理系統 動力總成控制
- 1引言電池是電動汽車的關鍵動力輸出單位,在鉛酸蓄電池,鎳鎘電池,鎳氫電池,鋰電池和燃料電池等幾種常用電...
- 關鍵字:
電動汽車 電池 智能 充電器
- 中國目前正在大力推動電動汽車的普及,以改善日益糟糕的中國城市空氣環境。預計到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比例將上升到50%,大約有6500萬輛。這么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將促進另一個更大的市場出現,這就是將遍布中國各主要交通干道的充電站。
而要在全中國范圍內部署充電站,不僅需要雄厚的財力,而且還需要能征到地搞到電。這不是一般的單位能做到的,目前只有國家電網及其下屬的南方電網、上海電力公司、北京電力公司,以及傳統加油站經營商中石化和普天海油新能源公司在爭食這一市場大餅。
例如,國家電網負責人表示
- 關鍵字:
電動汽車 充電站
- 隨著石化常規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世界各國加快對新能源的投資。國家能源局規劃司司長江冰日前表示,《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稿件,規劃期為2011-2020年,目前正準備上報國務院。
江冰透露,該規劃累計增加投資達5萬億元,每年將增加產值1.5萬億。規劃實施后,預計到2015年,中國天然氣利用規模會達到2600億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將從目前的3.9%提高到8.3%;水電利用規模達到2.5億千瓦,核電利用規模達到3900萬千瓦,水電和核電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將提
- 關鍵字:
新能源 電動汽車 新材料
- 7月16~18日于北京舉行的“第十六屆中國電動車輛學術年會暨第二屆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戰略研討會”上,中國國...
- 關鍵字:
863計劃 動力電池 鋰離子 電動汽車
電動汽車介紹
電動汽車(Electric Vehicle) 是指以車載電源為動力,用電機驅動車輪行駛,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各項要求的車輛。一般采用高效率充電電池,或燃料電池為動力源。電動汽車無需再用內燃機,因此,電動汽車的電動機相當于傳統汽車的發動機,蓄電池相當于原來的油箱,由于電能是二次能源,可以來源于風能、水能、熱能、太陽能等多種方式。
目錄
1 歷史沿革
2 結構
3 優點
4 主要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