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前中國貿促會和韓國大韓商工會議所共同舉辦的中國———韓國綠色經貿合作論壇上,韓國斗山重工、KCCottrell等能源界知名企業紛紛向中國新能源、節能減排等綠色產業伸出橄欖枝。
中韓能源部門負責人在論壇上表示,中韓綠色產業優勢領域各有千秋,韓國核電制造業世界領先,中國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技術優勢則更為明顯,雙方企業界不僅應取長補短,加強相互間合作,而且應整合雙方力量,共同開發全球綠色產業市場。
中國核電需求吸引韓國企業目光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
- 關鍵字:
新能源 光伏 太陽能 節能減排 核能
- 記者從國家能源局權威官員處獲悉,正在制定的新能源發展規劃發展目標翻了幾番。
其中風能發電,到2020年,其規模將由2007年初定的3000萬千瓦調整到一億千瓦,太陽能發電的規模也將由180萬千瓦調整到上千萬千瓦。
這些幾倍于現有《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的新目標,將成為正式的長期目標,出現在即將上報國務院的《新能源發展規劃》中。
參與制定規劃的國家能源局權威官員向本報記者表示,不同于早期以3年期短期發展規劃為主的版本,目前,隨著不斷的修改,《新能源發展規劃》經過調整,其重點已經轉向
- 關鍵字:
新能源 太陽能 光伏
- 2008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和智能電網及電力用戶信息采集系統建設對電工儀器儀表行業帶來重大影響。但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這些影響都是兩方面的,機遇與風險并存。
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電工儀器儀表分會秘書長 任殿義
全球智能電網建設啟動
2003年,歐美遭遇大面積停電事故后,為提高電網安全運行能力,美國電力研究院在早期“數字電力系統”的基礎上,將未來電網定義為“智能電網”,美國能源部同時也發布了“Grid2030&rdqu
- 關鍵字:
新能源 電能表 電工儀器 智能電網 數字電力系統
- 國家能源局的《新能源發展規劃》尚未面世,長三角新能源的硝煙已起。
6月1日,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表示,新能源發展規劃將帶動數萬億投資,“一方面包括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另一方面還將包括對傳統的能源進行技術變革所形成的新能源,例如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新能源汽車以及智能電網等內容。”
記者獲悉,江蘇、浙江、上海的新能源振興規劃已分別在5月底和6月初次第推出,從各省的規劃來看,底牌并無二致,均主打太陽能、風能和核電。
桌面上看見的是長三角新能源發展的蓬勃之
- 關鍵字:
新能源 光伏 太陽能 風能 核電
- 盡管國家能源局負責制定的新能源產業規劃迄今仍未出臺,國內多個省份已紛紛就新能源制定各自的地方規劃。記者從業內了解到,目前沿海的江、浙、滬、魯等四省均已頒布或即將出臺新能源規劃,而內地的江西也在加緊擬定規劃。而從這些規劃的內容可以發現,各省地方規劃中設定的新能源發展目標凸顯巨大差異。
此前,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率先印發了《江蘇省新能源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綱要》,其中設定的發展目標是2009年實現銷售收入1800億元,2010年實現3000億元,2011年實現4500億元,其中光伏產業實現銷售收入35
- 關鍵字:
新能源 光伏 太陽能電池 生物質能 核電
- 40美元公斤是目前國內大多數企業尚無法達到的水平。這一水平極有可能成為未來多晶硅廠商的生死線 。
“到目前為止,這還只是一個想象力炒作的行業。”一位對新能源行業研究頗深的上海私募基金研究員談及光伏發電時這樣告訴記者。
而瑞銀分析師StephenChin則將太陽能產業鏈描述為:到處存在著供應過剩、資金缺乏以及全球宏觀經濟惡化造成需求面臨困難。
從充滿想象力到全面盈利下調,光伏行業的前景變化只用了2個多月的時間。而在接受采訪時,諸多基金經理也呈現出巨大的分歧,核心
- 關鍵字:
新能源 太陽能 多晶硅
- 日前,占地面積約2.5平方公里,重點定位于發展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產業的北京八達嶺新能源產業基地在北京揭牌,這標志著首都新能源產業進入聚合發展新階段。
據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負責人介紹,新能源產業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產業,是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的重要載體,目前北京市正力爭建設成為新能源產業的研發中心、示范中心和高端制造中心。八達嶺新能源產業基地的建設有利于引導新能源產業在京集聚和發展,加快北京新能源產業的成長步伐。
記者了解到,八達嶺新能源產業
- 關鍵字:
英利 新能源 太陽能
- 新能源產業作為新一輪國際競爭的戰略制高點,目前在上海也受到高度重視。日前,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召開的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工作會議上,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公布了推進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化的行動方案。
根據這一行動方案,上海將先行重點發展核電、風電、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IGCC)、新能源汽車、太陽能等新能源產業,力爭到2012年新能源產業重點領域總產值達到1100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從目前的不到1%提高到3%。其中,核電、風電、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IGCC)計劃在2012年總產值達到500億元
- 關鍵字:
新能源 太陽能 核電 風電 IGCC 薄膜太陽能電池
- 6月9日晚,航天機電發布公告稱,公司繼2008年12月向神州硅業增資2億元后,2009年3月31日再次增資神州硅業8億元,相關工商手續于2009年6月5日完成,公司合并持有神州硅業60.34%的股權。
國泰君安分析師張欣告訴編輯,航天機電的該次布局,構建了公司完整的新能源光伏產業鏈,符合新能源發展的整體方向。
對于編輯提出的多晶硅價格較去年已經大幅度下降、這對航天機電的投資是否構成負面影響的問題,張欣認為影響有限。一是長期來看,完整的產業鏈布局對于公司太陽能電池產品的持續發展有利;二是,多
- 關鍵字:
新能源 太陽能 光伏
- “2012年太陽能產業總產值達到300億元,并且在薄膜太陽能電池、核心裝備研發制造等方面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這是近日公布的《上海推進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化行動方案(2009-2012年)》中對上海太陽能光伏產業到2012年的目標規劃。
在國家新能源發展規劃即將出臺,中國太陽能產業面臨巨大發展機遇之時“太陽”如何從上海升起?
上海戰略:3年內實現300億元“太陽”產值
上海市此次公布的《上海推進新能源高新技
- 關鍵字:
新能源 光伏 薄膜太陽能電池
- 鈴木茂樹草草地做完了關于豐田汽車知識產權工作開展的報告,其中并沒有涉及到最敏感的豐田在中國遭受“知識產權”糾紛的只言片語。
6月4日,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和日本汽車工業協會聯合舉辦的中國汽車工業知識產權研討會上,作為豐田汽車的董事、日本汽車工業協會知識產權委員會委員長的鈴木茂樹表示,希望今年10月份頒布的新的知識產權法,能夠建立正確評估創造性的評估制度。
“我認為交流是最好的方式。”中國機械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小虞代表汽車行
- 關鍵字:
豐田 新能源 汽車 磷酸鐵鋰電池
- 目前從全球范圍來看,混合動力汽車已處于大規模產業化的前夕,國際、國內的汽車企業在競相研發混合動力汽車。但要真正實現自主混合動力車型的普及,還有諸多障礙需要克服,包括技術上的一些關鍵難題和成本增加太多、零部件配套資源體系不成熟等。
面對交通能源與環境問題的巨大挑戰,以能源多元化、排放潔凈化、燃料節約化為主要特征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迅速發展,相互競爭,并引發了汽車動力的電控化和電氣化兩大技術變革,促進了汽車能源及動力的快速轉型。
混合動力汽車可在不改變既有的汽車產業結構、能源(石油燃料)體系以及
- 關鍵字:
大眾 新能源 混合動力
- 目前,混合動力汽車是大規模應用新能源汽車的切入點。功率半導體器件與模塊在混合動力汽車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除降低成本之外,混合動力汽車還需要在電池、電動、傳動及電氣系統等方面得到改善。
節能和環保的雙重需求使得新能源汽車在全球范圍內日益引起業界的重視,在最近的國際汽車展上,多家汽車企業推出了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這預示著新能源汽車即將進入真正的商用階段。如今,中國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也進入了一個關鍵時期,今年2月,財政部、科技部發出《關于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的通知》,推廣節能與
- 關鍵字:
新能源 IGBT F-RAM 混合動力
- 太陽能是各種新能源中應用前景最廣闊的一種,近年來,中國的太陽能產業異軍突起,光伏產能位居全球第一。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到2010年,太陽能熱水器累計安裝量將達到1.5億平方米,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達到30萬千瓦,社會發展正在邁向一個新的太陽能時代。
地處山東省魯西北平原的德州,是一座擁有560萬人口的城市。近年來由于太陽能產業的快速崛起而為世人矚目。2010年第四屆世界太陽城大會將在這里舉辦,而這屆大會的主題就是“太陽能改變生活&rdquo
- 關鍵字:
新能源 太陽能 可再生能源
- 當新能源從業者終于“等來了奧巴馬”,2009依舊不會是一個樂觀的年份。但市場的僵凍與不確定,也正是創新者的機會
在啟程去美國參加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之前,4月底,我給巴菲特的忠實追隨者、常居硅谷的段永平發了封郵件,問他對新能源產業是否有關注——我的邏輯是既然巴菲特都大張旗鼓地投了造電動車的比亞迪,那么你呢?但段簡單地回應道:沒有。
5月4日,當我在斯坦福大學附近的星巴克跟段永平小坐,跟他談起我前日在股東大會上見到今年大會的新
- 關鍵字:
新能源 太陽能
新能源介紹
為了環保和節約能源,現在全球不少地方已開始提倡采用新能源動力車作為交通工具,但新能源動力車需要配套的充電設施,僅在中國普及新能源動力車就需耗資幾百億人民幣用于電網電源、停車場、充電設施或者居民的電表系統改造,均攤給社會會造成很大負擔,導致新能源動力車推廣困難。
針對這種情況,我發明了“新能源動力車充電方法及其充電設備”(已申請中國專利)。
該發明優點是新能源動力車可用電網直接充電,也可脫開電網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