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稱中芯臺積電合作空間不大
11月11日消息,據路透社報道,繼上周美國加州一法院判決中芯敗訴后,針對與臺積電之間幾項纏訴多年的侵權官司,中芯周二公告稱,已取得和解,將向臺積電支付合共2億美元,并將約8%的股份拱手相讓,但臺積電不會派員進入董事會,亦不會參與中芯國際日常營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99798.htm中芯國際的聲明稱,將會分四年向臺積電支付2億美元,并將以公司的現有現金結余撥付。此外,公司亦會向臺積電發行約17.9億股中芯國際新股,相當于公司已發行股本約8%,或經擴大后已發行股本約7.2%。
此外,臺積電還獲授予認股權證,后者可按每股1.3港元的認購價,認購6.96億股中芯國際股份,相當于經擴大后股本約2.8%,可于發行日起計三年內行使。
倘認股權證遭兌換股份,臺積電將取得中芯國際經擴大已發行股本合共約10%,取代上海實業集團,成為中芯國際第二大股東,但這須取得必要的政府及監管批準。
中芯同時宣布其創辦人、首席執行官張汝京辭任,由王寧國取代,引發市場震憾。外界揣測,與官司敗訴有關。
而在這一連串戲劇性的發展后,雖然臺積電將有機會成為中芯第二大單一股東,但是否代表這兩家公司將有進一步合作,外界也頗多揣測。
首先是合法性的問題,由于臺灣政府目前仍禁止高階半導體業赴大陸投資,臺積電可能將面臨另一競爭對手聯電欲合并大陸和艦未果的問題。
臺灣“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執行秘書范良棟表示,臺積電若取得中芯股權,就同等于對大陸投資,依法臺積電必須提出申請。不過,由于還不清楚雙方協議細節,無法做出其他評論。
不過,富邦投顧的李克揚則揣測指出,之所以會有入股的協議,恐怕部份原因在于中芯無力支付更多現金。他并認為,由于中芯的中國政府官股色彩濃厚,可見的短期內,臺積電絕不會與中芯有營運上及技術上的交流。
“非常有可能在拿到股票時,有機會賣就賣,”他稱。
中芯國際目前在上海有三座8寸芯片廠和一座12寸芯片廠、北京兩座12寸芯片廠、天津擁有一座8寸芯片廠。此外,中芯分別在成都和武漢代為經營管理一座8寸廠和12寸廠。目前臺積電在上海亦有一座8寸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