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業界動態 > 英特爾推移動互聯網戰略 欲借MID殺出重圍

英特爾推移動互聯網戰略 欲借MID殺出重圍

作者:王冰睿 時間:2008-05-30 來源:IT時代周刊 收藏

  在上海宣布推出設備()戰略的話音剛落,有追隨者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了商用產品。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83346.htm

  4月14日,日本夏普手機聯合本土運營商推出了全球首款使用“迅馳凌動”處理器技術的移動通信設備產品D4。

  據稱,該款產品除了基本的通話和短信功能,還因其預裝了微軟Vista操作系統而具有與PC相似的能力。

  是日本第4大手機供應商,一直推出擁有PC功能的高端、高價手機。如今,在市場已經飽和情況下,他們希望戰略每年能為自己拉來5萬-10萬的消費者。值得一提的是,D4采用的“迅馳凌動”處理器正是英特爾為進軍市場全力打造的產品。

  4月,在上海舉行的2008年第一場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上,英特爾推出平臺戰略,并攜手友商展示設備及配套英特爾凌動處理器,并且發布“迅馳凌動”處理器技術,成為最大亮點。成為最大亮點。業界認為,這標志著英特爾正式向移動互聯網領域進軍,它將把移動互聯網設備作為工具,打開通向移動互聯網和超便攜產品市場的大門。

  被外界稱為英特爾“技術布道”的工具,因此有PC業者表示,從財力、研發設計能力雄厚的英特爾前所未有地為移動互聯網設備打造專屬平臺,并大舉造勢來看,其決心絕不可輕視。然而,聯想到英特爾曾在移動通信芯片領域鎩羽而歸的經歷,在競爭更加激烈的今天,英特爾這次能夠如愿以償嗎?

  殺出重圍的選擇

  作為全球芯片巨頭,英特爾活得并不容易。

  在PC市場,頑強的AMD始終如影相隨,幾乎所有一線PC廠商在采用英特爾處理器的同時,也不忘選用AMD的產品。廠商們對此表示:“并不是我們一定要選擇AMD,而是我們必須遵循市場規律,因為它給了市場更多的選擇。”

  更讓英特爾頭痛的是,AMD正努力從“追隨者”變成“挑戰者”。AMD四核“皓龍”處理器自今年3月正式供貨以來,已經得到IBM、惠普、戴爾、曙光等多家廠商力挺。而剛剛在3月發布的面向桌面市場的三核處理器Phenom X3,成功切入了目前市場的真空地帶,也得到了眾多廠商的大力支持。摩根大通最新研究報告稱,英特爾在電腦廠商戴爾處增加的訂單,大部分被AMD在惠普處增加的訂單給抵消了。

  在圖形芯片領域,NVidia同樣起勁地對著英特爾唱反調。在此次大會上,英特爾高級副總裁Pat Gelsinger表示,傳統顯卡將在兩三年內消失,多核處理器將有足夠的能力來滿足高端顯示需求。對此, NVidia CEO黃仁勛回應,集成顯卡只能與100美元以下的獨立顯卡競爭。而且,在2010年之前,英特爾的集成顯卡技術都無法超越NVidia現有技術。2007年第四季度,英特爾占有全球顯示芯片43%的市場份額,NVidia已經達到33%,兩者差距并不懸殊。

  有主機板業者介紹,在現階段進入3D時代,PC市場的競爭格局,不單純是CPU之間的競爭,更是包含芯片組、顯卡等一整套平臺的競爭。也正因為此,AMD借收購全球第二大顯卡制造商ATI,以增強其圖形顯示芯片的創新實力。有觀點認為其最終目的是在“GPU+CPU”的平臺競爭中超越英特爾。

  競爭對手此起彼伏的挑戰,讓英特爾的業績開始下滑。

  4月16日,英特爾公布的2008年一季度財報顯示,英特爾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9%,但凈利潤同比下降了12%。有觀點認為,英特爾正是為了解決利潤下滑的困擾,除繼續保持主流市場的優勢外,還必須開辟新的消費市場,因此將業務轉移到超低價筆記本和移動互聯網設備上成為英特爾“殺出重圍”的必然選擇。

  早在1997年,英特爾曾有過入圍移動芯片市場的嘗試,但先后推出的兩款移動芯片均受市場冷落,最終在2006年作價6億美元將通信和應用芯片業務部出售。當時,英特爾嵌入式產品線經理周海明表示,未來的三到五年內英特爾可能會對通信市場作一個新的評估,不排斥英特爾有殺回來的可能。

  如今,與傳統PC產業增長乏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3C融合大潮洶涌。In-Stat中國分析師顏健表示:如果有一個移動設備能夠讓人們隨時隨地訪問互聯網,這無論對于提高工作效率還是充實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2007年以來移動互聯終端興起,圍繞著終端的變革,原有的硬件、軟件、服務、內容等公司都開始跨越產業鏈上的多個環節,原有的產業邊界越來越模糊。業內人士稱,移動互聯網蘊藏著巨大的市場前景,3G時代將使市場發酵,誰的終端產品能集成或兼容更多的移動互聯網應用,誰就能較大程度地把握市場話語權,移動互聯網屆時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將是預料中的事情。

  構建移動互聯網生態系統

  英特爾最早是在2007年的春季IDF上提出了移動互聯網設備(MID)的概念。

  作為一種填補個人筆記本電腦和手機之間缺口的新興消費電子產品,它既可以滿足用戶通信、娛樂、信息訪問、在移動中辦公等需求,還可以作為下一代的、基于Internet的新型便攜式視頻播放器、導航系統、聚合式平板電腦和其他消費類電子產品來使用。為此,英特爾喊出了“移動互聯網,盡在口袋中”的口號。

  吸取之前的經驗教訓,英特爾此次特別注意向中下游廠商廣伸橄欖枝,以完善產業鏈。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