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企業再度大舉進軍等離子電視產業
近日,四川長虹和南京華顯高科的兩條國產等離子電視生產線,正加緊布局,爭搶國內第一條等離子生產線的名頭。據稱,兩條生產線都會在近期投產,而長虹更是放手一搏,投資6.75億美元,且兩家廠商的產品都將在奧運前上市銷售。中國家電企業繼折戟液晶電視后,再度大舉進軍等離子電視產業,開始了國產平板電視的“二次革命”。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83344.htm華顯高科的主要投資方之一是熊貓電子,與四川長虹一樣,都是老牌國產家電企業,它們都對電視產業有著揮之不去的濃厚情節,電視機曾承載了這些家電企業的第一次飛躍,而電視機在中國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又占據著極為特殊的地位,所以它們堅信電視機仍是中國老百姓最愿意為之“埋單”的家電。
在從傳統顯像管電視向平板電視的轉型過程中,國產廠商曾一不留神被海外廠商翻身。為了確保我國在電視機領域的強勢地位,國內曾先后斥巨資建成了北京京東方、上海廣電NEC、吉林彩晶等幾條液晶面板生產線。不過,事與愿違,這幾條液晶生產線沒有對國內電視行業帶來多大推動,國產家電廠商仍然要從海外廠商那里,花較高的價格購買液晶面板,國產品牌的價格優勢很難體現。
鑒于之前的失敗教訓,此次華顯高科和四川長虹都在知識產權上下足了文章,華顯高科采用了具有中國本土自主知識產權的“蔭罩式”等離子屏生產技術,而長虹則購買了韓國歐麗安等離子顯示器株式會社的全套技術。省下了昂貴的專利費,國產等離子電視才能賣得更便宜。
從市場來看,在40英寸以下尺寸,液晶電視已一統江湖,無論從畫面質量、還是價格等方面,等離子電視已基本退出市場;而在40英寸以上的大尺寸、超大尺寸中,等離子電視仍頗具競爭力。長虹和華顯高科都將主攻42英寸以上市場。它們的如意算盤是,中國人愛面子,喜歡在客廳放上一臺大尺寸的平板電視,當價格低廉的國產大尺寸等離子電視上市后,肯定會獲得消費者的親睞。
不過,在液晶電視成為市場絕對主流的情況下,兩家國產企業“逆流而上”,大打“等離子牌”,還是讓人頗為擔憂。從國際形勢來看,松下和日立兩家等離子電視陣營的“中流砥柱”紛紛投身液晶行業,日立從去年開始高調發布液晶新品,而松下則早已形成“小尺寸以液晶為主,大尺寸以等離子為主”的平板電視產品線結構。除了松下仍有進一步擴產等離子的計劃外,日立、LG、先鋒等廠家均逐步縮小等離子電視生產規模。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平板電視銷售中,42英寸以上已屬于高端產品,該區間的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較低,他們未必會選擇價格更實惠的國產等離子電視;而對價格斤斤計較的中低端消費群,卻又買不到他們需要的中小尺寸、低價等離子電視。這是一個似乎難以跳開的“消費怪圈”。如果長虹和華顯高科解決不了這對矛盾,那么國產平板電視的“二次革命”前景堪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