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智能的汽車可獲悉司機情緒并互動

汽車能夠識別人類的喜怒哀樂嗎?在以前,這當然是不可能的。而現在,法國正在研發這類技術,利用安裝在汽車儀表處的攝像頭來識別人類的表情。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大學與標致雪鐵龍目前正在一輛測試車中試驗這項技術。
安裝在方向盤后方的攝像頭檢測人類臉部的表情,并將其表情與系統預設的憤怒表情進行對比。一旦系統判定司機的表情屬于“憤怒”或“焦慮”,那么系統會提示司機進行短暫休息;在極端情況下,先進的駕駛輔助系統會暫時接管駕駛。
不過目前該技術尚不完善。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識別精確度,一些時候司機情緒很正常仍會因為面部偶爾作出的表情被系統判定為“憤怒”。
為了提升識別度,研究團隊計劃采用兩個高清攝像頭檢測司機面部表情,并通過高性能圖像處理器(GPU)進行加速處理。在夜間車內光線較暗時,則進一步利用紅外照射進行識別。同時,研究者還將在系統中搭載能夠“自我學習”的功能,隨著系統與司機的磨合,系統能夠獲悉該司機的多種代表同一種情緒的表情,從而更精確地令相關系統進行運作。
研究者下一步的計劃是令系統能夠擁有“讀唇”的功能,這項功能還可與車內主動安全系統和語音控制系統協作,令汽車能夠更好地“理解”司機的意圖。不過實現這一目標還需要先進的噪聲分離技術的應用。

沃爾沃汽車也在研發類似的系統,能夠檢測司機是否處于疲勞駕車或精神不集中。同樣是在儀表位置安裝傳感器,監控司機的眨眼頻率、頭部位置和頭部歪斜程度。
沃爾沃將這類技術稱為司機狀態評估(Driver State Estimation),其認為未來自動駕駛車中它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技術。在某些無法實現自動駕駛的復雜路段,汽車必須“知道”司機是否有能力接管操控汽車。
當與前車跟車距離太近或偏離車道等情況發生時,汽車必須能夠“喚醒”昏昏欲睡的司機,甚至能夠自行進行糾正操作。
由于汽車系統可以檢測到司機的注意力狀態,因此安全系統則能根據這些信息進行工作。例如,若系統檢測到司機精神處于高度集中狀態,則在一些情況下,系統并不會主動介入工作;而反之,系統則會介入。
沃爾沃的司機狀態檢測系統通過裝在儀表處的紅外線發射燈照向司機。人類眼部無法看見紅外光波,因此這項系統不會對司機視線造成干擾。
司機狀態檢測傳感器還可以通過檢測司機眼球活動,調節內飾燈光或外部大燈的光線照射方向——大燈或內部燈光將照向司機視線聚焦的位置。例如司機想看清車內乘客的長相,或想看清道路側面即將穿過馬路的行人,基于眼球傳感器的內外飾燈光系統均可獲悉司機的意圖。
沃爾沃汽車目前已經將這類技術在測試車中進行驗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