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計劃新建五座芯片制造廠,能否復刻逆周期神話?
過去兩年中,半導體行業正經歷一個由盛而衰的過程。而如今,曾經火熱的終端市場開始逐漸冷卻。據WSTS報告顯示,由于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以及終端需求放緩,2023年半導體市場規模將同比減少4.1%,降至5565.68億美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303/444678.htm半導體市場周期波動帶來的風暴猶如多米諾骨牌般襲來 —— 縮減投資、降價、減產、清庫存、裁員...為了能盡量減緩頹勢,“收縮過冬”成為業內絕大部分廠商應對下行周期的真實寫照。
存儲芯片作為半導體產業的風向標,波動性強于半導體整體市場。在此次半導體景氣度下滑周期中,存儲產業受到了最為劇烈的沖擊,打響了縮減投資第一槍。
存儲產業凜冬已至
2022年,存儲芯片價格一路狂跌,從峰值跌到腰斬。根據市研機構TrendForce的數據,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DRAM和NAND閃存價格下滑約20%~25%,預計2023年第一季度DRAM價格下滑跌幅收窄至13%~18%,NAND閃存價格下滑約10%~15%。
低迷的市場表現,加上最新的慘淡財報,沉重的虧損壓力推動存儲芯片大廠SK海力士、美光、西部數據、鎧俠等多家頭部供應商紛紛祭出減產或放緩投資等緊急舉措應對市場變化,避免供應過剩現象加劇。
· SK海力士2023年的資本支出規模同比減少50%以上;
· 美光2023財年資本支出下調至70億-75億美元之間,預計2023財年晶圓廠設備將同比下降超過50%,DRAM和NAND的晶圓開工量減少了20%;
· 西部數據宣布1月開始降低30%的晶圓產量,將延后下一座NAND工廠的建廠時間。近日,再次下調2023財年總資本支出至23億美元;
· 鎧俠將旗下位于日本的兩座NAND閃存工廠從10月開始晶圓產量減少約30%;
存儲芯片業務向來是三星集團最大獲利來源,也是支持其他不賺錢業務的最大助力,但目前三星存儲芯片業務也是受市場寒風重擊。而其中不走尋常路的典型代表,三星可以稱得上叛逆者,堅定的選擇繼續投資擴產。
三星精準的“逆周期投資”戰略
三星堅定表示不會因行業狀況而產生動搖,將持續進行投資,不考慮減產。即使在其半導體業務營收同比下滑24%,利潤大跌97%,創近13年來最低水平的情況下,三星電子仍計劃將2023年的資本支出與2022年持平。
2022年,三星創下了約53萬億韓元(402.459 億美元)的投資歷史新高。其中,用于擴建其半導體生產設施投資47.8717萬億韓元(362.728億美元),占總設施投資的90.1%。特別是,僅在去年第四季度,它就執行了18.7696萬億韓元(142.175億美元)的投資。
分析師稱,這是由于顯著增加了內存生產投資,例如對韓國平澤市三四線的投資。盡管世界半導體產業低迷,但其半導體設備投資的39.2%都集中在內存領域,這意味著三星電子在經濟衰退的逆風中加大了投資。
3月15日,據韓聯社報道,三星公司計劃投資300萬億韓元(約2300億美元)在京畿道打造全球最大的半導體集群,其中將至少包含5座先進制程的晶圓代工廠。三星的新工廠將位于其現有的國內工廠附近,并將生產用于存儲數據的內存芯片和旨在執行更廣泛功能的高利潤邏輯芯片。
在韓國工業、能源與貿易部同日發布的一份聲明中顯示,三星的這份藍圖預計將吸引首爾附近150多家半導體零部件、材料及Fabless(無晶圓)廠商。將材料、零部件、設備和半導體設計企業培養成跨國企業,形成世界最大規模的“尖端系統半導體集群”,意圖打造全球史無前例的“半導體巨型集群”。
三星電子曾在1980年、1990年和2007年進行過三次存儲芯片市場的逆周期操作。在存儲市場面臨行業性下行周期的情況下,三星維持甚或增加產量,同時加大研發力度。充分利用了存儲器行業的強周期特點,在市場下行周期進行“逆周期投資”策略 —— 在價格下跌、生產過剩、其他企業削減投資的時候,逆勢瘋狂擴產,通過大規模生產進一步下殺產品價格,從而逼競爭對手退出市場甚至直接破產。最終成就了當前三星在存儲產業的龍頭地位。
第一次逆向投資:20世紀80年代,DRAM市場不景氣,價格迅速下滑,從1984年初的每片4美元下降到1985年的30美分,英特爾由于DRAM虧損嚴重直接退出了該市場,日本企業也開始大幅減少資本開支。此時,韓國三星開始采用逆向投資,繼續擴大產能,并開發更大容量的DRAM產品。
1986年底,三星半導體累積虧損3億美元,股權資本完全虧空,連續三年財政赤字高達數千億韓元,整個集團半只腳已經踏上破產的門檻。在這個過程中,全球半導體終于熬過下行周期。與此同時,日美簽署半導體協議,日本企業遭受美國當局嚴厲反傾銷調查,讓出了巨大市場。到90年代,使得三星一舉成為全球第一大存儲芯片制造商。
第二次逆向投資:20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低迷。到了1993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又開始轉弱,三星第二次采取反周期的投資策略,投資興建8英寸硅片生產線來生產DRAM。在韓國廠商的擠壓下,日本政府不得不整合日立、NEC、三菱的DRAM業務,組建“國家隊”爾必達,以應對韓國的反擊。
第三次逆向投資: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DRAM價格雪崩,從2.25美元狂跌至0.31美元。此時三星第三次舉起了“反周期”屠刀,決定將三星電子總利潤的118%投入DRAM擴張業務,加劇行業虧損。很快,DRAM價格跌破現金成本,接著更是跌破材料成本。幾年內,行業排名第三的德系廠商奇夢達和有著日本存儲“國家隊”之稱的爾必達都相繼宣布破產。
三星計劃在2023年擴大產量的同時,繼續對DRAM和NAND降價。三星希望借助以往的歷史經驗,獲得更多的市場掌控力,這看上去又像是歷史在重演。
對于身家雄厚的三星來說,這或許是又一個難得的歷史性機遇。當其他存儲芯片企業不得不縮減開支、艱難度日,三星卻依然堅持投資,這將給其他規模較小的存儲芯片競爭對手帶來更加沉重的壓力,給三星自己的長期發展積累更大優勢。
三星的逆周期策略歸根結底來自于產業優勢所帶來的底氣。三星內部可以自產自銷,對市場變化迅速做出聯動反應。三星旗下的電子產品本身就需要大量存儲芯片,同時這些業務也可以對存儲芯片輸血。
在維系支出方面付出的代價,對于三星來說,或許只是“輕微癥狀的流感”,但這引起的連鎖反應,可能給其他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帶來巨大的煎熬。
此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長久以來,三星一直是蘋果DRAM芯片的主要供應商。但由于美國對中國供應商實施了禁令,蘋果將從2023年開始使用三星電子作為中國NAND存儲芯片的替代供應商。這樣使三星有更多的資本,玩增加產量的游戲,讓其它競爭對手不敢跟隨三星的步伐。
三星探索其他領域的發展機會
預計未來幾年,隨著5G無線網絡、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汽車等新技術的采用,需求將激增。作為全球存儲芯片業務的巨頭,三星正試圖擴大其在先進半導體領域的影響力。
同時面對疲軟的消費電子市場,三星不得不探索其他機會。例如在車用芯片,2022年第四季度,三星旗下車用零件部門Harman營收同比大增38%,是財報中為數不多的亮點。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ChatGPT的橫空出世,更在短短兩個月時間收割1億用戶,客觀上它為AI的落地應用加了一把火。但生成式AI并非“無根之木”,它需要在海量的訓練數據中進行學習,才能實現高質量的生成輸出,AI模型需要存儲大量的圖片和音頻,ChatGPT經歷3次迭代,參數量從1.17億增加到1750億。
由于ChatGPT令人吃驚的傳播速度,包括英偉達、AMD及蘋果在內的多家公司在臺積電緊急簽訂多筆訂單,其中以7nm與4nm兩種制程為主。面對ChatGPT的爆發、臺積電增長的訂單,三星幾乎不可能沒有想法。

所以除了半導體存儲器外,三星電子還把需求持續增加的代工生產業務視為發展支柱。對三星電子而言,與臺積電展開最尖端工程的開發競爭不可避免。其宣布將在龍仁市的新基地進行長期投資,就是想把國內外的供應商聚集到周邊,并表明正式投入尖端工程開發的態度。
三星電子除了在韓國國內設立半導體工廠外,還在美國和中國分別建了兩個和一個工廠。此次在本國建設新生產基地,很大原因是受美中關系的影響。
三星電子在中國陜西省運營著一家半導體存儲器工廠。但是,由于美國政府限制對中國出口尖端半導體制造相關技術,三星電子的追加投資實際上受到了限制。
三星電子將在美國推進半導體工廠建設。作為支付補貼金的條件,美國政府要求三星進行利潤返還和技術合作。由于在美建設成本高,而且很難確保技術人員,對三星來說,推動巨額投資的動機較弱。
除了降低地緣政治風險之外,三星電子此番國內投資也有收縮跨國供應鏈的目的。當前,臺積電在臺灣集中投資最尖端的半導體生產,此次三星電子在韓設廠,將加劇世界尖端半導體生產基地集中在某些地區的狀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