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發科真的已經沒有希望了嗎?
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聯發科大概用了15年。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808/391403.htm國產手機的曙光
2003年,“山寨機”開始在手機市場上出現,聯發科作為當時唯一獲得移動處理器芯片制造技術的國內廠商推出了第一款手機解決方案,成為了不少“山寨機”廠商的首選。而“MTK”這個名字也陸續開始出現在各種“八個喇叭”、“多卡多待”的山寨手機當中。

山寨Nokia手機
聯發科的出現,讓國產手機找到了發展的曙光,并深遠的影響過早期的國產手機。以至于一說起聯發科,人們不禁就會想起“山寨機”、“國產機”。
在深圳華強北手機市場的助推下,山寨機和MTK平臺迅速占據了國內的不少手機市場份額。在之后的數年,市面上除了運行Java、Symbian平臺的手機,還有采用MTK平臺的手機。
山寨手機在當時的需求有多強,想必每一個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都有印象,手機從翻蓋到滑蓋,從雙卡雙待到三卡三待,造型酷炫,價格合理。
彼時的華強北,山寨速度極快,一旦出了什么新東西,總有人很快就能做的好。

內置“七系統切換”的山寨手機
而在這些山寨手機的背后,MTK平臺功不可沒。這也為聯發科在未來的發展奠定了一個厚實的基礎和資本。而在國內手機行業迅速發展后的數年里,MTK平臺以及衍生品被陸續運用在國產品牌的設備里,直到今天。
值得一提的是,波導、天語、長虹、TCL這些老牌國產廠商都曾經是MTK平臺的手機廠商。
在紐約時報2013年的一篇匯總文章中,有不少行業高管、媒體人對聯發科以及MTK平臺給予了稱贊的評價。
在國產手機發展的前十年時間里,無疑是聯發科的鼎盛時期。
起朱樓,宴賓客
十年轉眼而去,到了2013年,移動處理器產業呈現出“三足鼎立”的局面,縱然MTK獨攬國內市場的情景已經一去不返,可是規模已成,底蘊猶存。
2013年底,聯發科發布MT6592,完全吊打華為海思同期的K3V2,性能、功耗、兼容性等方面全部占優。即便與高通相比,MT6592也有自己的“優點”,雖然這款手機芯片相對于當時的高通驍龍600并沒有多少優勢,但憑借“真八核”的宣傳營銷,使廣大消費者產生了“核多就是好”、“八核優于四核”的錯覺,加上MT6592價格實惠,且八核Cortex A7在臺積電28nm hpm工藝下功耗控制的非常好,促使手機廠商偏向于采購八核手機。這款芯片在2014年被廣泛采用,華為榮耀、中興V5、酷派大神、紅米等互聯網手機都采用了MT6592。
聯發科雖然依靠為山寨機提供芯片發跡,很長時間內一直發力于中低端智能手機,也給部分消費者以“低端、山寨”的固有印象,但并不代表其產品在主流市場上就毫無競爭力,隨著芯片出貨量逐年上漲,聯發科開始瞄準中高端市場并推出更具實力的芯片。
2014年發布的MT6595便是有實力與高通競品一較高下的試水作,之后聯發科推出的一款非常具有性價比的芯片MT6752,相對于當時的華為海思頂級芯片麒麟930和高通定位中端的驍龍615都具有優勢,被當年一眾千元機所采用。
由于MT6752、麒麟930和驍龍615都集成了八核ARM Cortex A53,因而性能差異主要就在制造工藝上。就制造工藝而言,MT6752采用了三者之中最好的工藝。而這也體現在實際的使用和體驗中,MT6752的性能滿足用戶日常使用,而功耗卻控制的非常好,對比高通驍龍615在性能、功耗上具有一定優勢。
在價格上,麒麟930是當年華為的旗艦機所搭載的芯片,而MT6752被廣泛使用于千元機上。可以說,在當時MT6752是一款良心產品,不僅價格實惠,而且用戶體驗勝過或不輸于華為、高通的頂級芯片。
當時聯發科同時發布的MT6753芯片雖然在制造工藝上選擇了28nm LP,但相對于MT6752來說是倒退了,但該芯片集成了CDMA基帶。使高通過去獨霸7模手機芯片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作為對比,當時即便是華為海思的麒麟950,只能依靠外掛VIA中世紀基帶實現全網通。
加上當年高通的頂級手機芯片驍龍810堪稱“火龍”,坑了一大批安卓旗艦機,各大手機廠商更是紛紛“開發”降溫絕技。華為則因為臺積電16nm工藝跳票,導致麒麟930幾乎撲街。
聯發科在當時著實風光了一把。
但隨著高通驍龍、三星Exynos、麒麟芯片崛起,彼時得益于中低端產品且反應緩慢的聯發科正在丟失高端芯片市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