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用以太網或將成實現ADAS及自動駕駛關鍵
以太網絡技術具有成本低、重量輕、數據傳輸率高的特性,且并非專有性質,因此成為實現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應用及自動駕駛的關鍵。為達成操控車輛所需的安全與精確延遲(Latency)要求,業界現正開發多種有助于提升以太網絡型應用程序可靠度、時序、備援性(Redundancy)及故障偵測能力的開放性標準,以利此項技術運用于全車各項功能。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10/367605.htm汽車產業與以太網絡共同的目標是利用其先進網絡架構運行日益精密復雜的應用程序,從信息娛樂到先進駕駛輔助系統,乃至于關鍵任務系統的控制。目前,以太網絡用于車上診斷系統(On-board DiagnosTIcs, OBD)、韌體更新以及環景攝影機的拍攝影像傳輸。下一階段是利用以太網絡將傳感器與內嵌中央處理器(CPU)連接,實現如主動式定速巡航控制、車道維持輔助、交通標志辨識、行人偵測以及碰撞回避等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應用程序所需的傳感器融合。
未來,以太網絡將運用于動力傳動系統和底盤的直接控制,提供諸如煞車、轉向、變速以及引擎控制等關鍵任務功能,且終將于此匯集自動駕駛所需的一切功能。
提高通訊協議要求 提升可靠度降低延遲
機能性的提高,意味著須要加強車載組件之間的連接性,尤其是帶寬、安全性與可靠度以及延遲等部分。 隨著處理器、攝影機以及如雷達等感應組件數量持續增加,不僅所需帶寬更大,也更講求對于時效性數據的可靠傳輸。而傳輸的可靠性取決于精確且短暫的延遲,特別是在關鍵任務控制方面。舉例而言,若在碰撞回避之類的應用程序中發生封包丟失的情形,便可能無法及時煞車,造成難以彌補的災難。同理,若是系統帶寬難以容納來自多臺攝影機與傳感器的數據聚合,則根本不可能實現自動駕駛。
從以太網絡觀點來看,帶寬主要是應用于物理層(PHY Layer),而可靠度及延遲主要是應用于媒體訪問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 MAC)層。
TSN標準加快制定 滿足安全性/低延遲要求
目前開發中的開放標準是以滿足未來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功能及自動系統在安全性、可靠度和延遲方面的要求為目標,確保所有汽車組件之間可靠且適時地相互操作。為達成操控車輛所需的安全性及低延遲要求,以太網絡切換與數據傳輸控制法定標準制定單位IEEE 802.1現正開發一套新的開放標準,合稱為時效性網絡(TIme SensiTIve Networking, TSN)(表1),用以實現低延遲、精確且可靠的同步封包傳輸。
表1 主要TSN標準
TSN是影音橋接(AVB)標準的超集(Superset),說明如何于以太網絡上保障帶寬并執行數據同步,進而確保服務質量(QoS),其所規范的精確度為一微秒(μs)以內,且所要求的實施更勝許多關鍵任務功能的要求。各類主要的TSN標準說明如下:
IEEE 802.1AS-Rev:時效性應用之時序與同步
IEEE 802.1AS-Rev標準于主時鐘及故障偵測中導入備援能力,提升電子控制單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 ECU)中實時時鐘設定的可靠性,并滿足ISO 26262功能安全要求。
IEEE 802.1Qbv:已排程流量強化
IEEE 802.1Qbv標準依據取自IEEE 802.1AS標準的時序增加時間感知隊列排空程序,同時支持已排定流量、Credit-based調度流量及其他橋接式流量(Bridged Traffic)。
此標準將傳輸閘加入八個優先隊列,可于特定時點關閉低優先度隊列以利高優先度隊列立即使用網絡,藉此保障高優先度低延遲控制訊框的存取權,類似于自動車工程師學會(SAE)在2011-AS6802中所稱的時間觸發型以太網絡,能夠實現如每125微秒傳輸一次訊框的IEEE 1722發話A級串流等周期性影音(AV)流量傳輸。
IEEE 802.1Qbv導入保護頻帶概念,即是于特定時期阻止訊務開始傳輸,以確保控制訊框可于排定時間發送。為支持已排程訊務,必須利用時間感知整形降低通訊延遲及跳動。方法是將具時間感知性的高優先度A級數據TA1-TA3插入兩個O1訊框片段之間,藉此縮短延遲。在保護頻帶期間內會封鎖非時效性數據的傳輸,以免新進的時間感知(高度優先)數據封包遭到其他數據O所延遲。傳輸的數據兼具優先及確定性質,為控制系統的關鍵。
IEEE 802.1Qbu/IEEE 802.3br:考慮訊框優先
如IEEE 802.1Qbu和IEEE 802.3br所定義的優先可避免保護頻帶過大,且可于訊框開始傳輸后將之分段。換言之,高度優先訊框可中斷低度優先訊框的傳輸。IEEE 802.3br標準定義必要的訊框片段數據封裝和偵錯監測值,最小為64字節。發送隊列的優先和控制關系到輸出埠上傳輸的流量。圖2說明TA1、TA2及TA3的IEEE 802.1Qbu/IEEE 802.3br訊框優先(Frame PreempTIon)實施情形。
圖2 時序表樣本
IEEE 802.1Qci:逐一串流過濾與管理
有關輸入部接收流量的IEEE 802.1Qci標準尚處于早期階段,其目的為緩和錯誤操作節點造成的影響,定義了管理與過濾功能,包括偵測網絡中其他系統造成的破壞性傳輸并加以減輕,改善該網絡的穩健性。
IEEE 802.1CB:提升可靠度之訊框復制與消除
同樣處于早期階段的IEEE 802.1CB標準導入無縫備援及故障偵測,旨在提升機能安全以及訊框復制與消除作業。例如,網絡節點可為環狀相連,執行雙向流量傳輸,因而需要兩條不同路徑通往終點。IEEE 802.1CB標準于接收節點規范如何消除重復訊框。為確保功能安全,必須具備高度可用性、冗余容錯設計以及快速故障偵測能力。環形拓撲是于網絡中導入備援性的一種方式。IEEE 802.1CB和IEEE 802.1AS-Rev標準導入故障偵測方法。
MAC合并子層模塊 支持多種TSN標準
眾廠商多年來致力于提供以汽車應用為主的AVB標準及TSN標準以太網絡MAC產品。其中,Cadence以太網絡MAC不僅支持傳送隊列,近來更新增對于IEEE 802.1AS-Rev與IEEE 802.1Qbv標準的支持,在每一傳送隊列使用開閘定時器和關閘定時器。
該公司現已實現MAC合并子層(MAC Merge Layer, MMSL)模塊,具備兩種以太網絡MAC選擇,其一是可優先MAC(pMAC),另一者為快速MAC(eMAC)(圖3)。eMAC僅用于支持單一傳送隊列。停用優先時,MMSL會在eMAC與pMAC之間進行逐框調停。eMAC仍為最高優先,但從pMAC送出的訊框會以未經修改的原狀送出。
圖3 MAC合并子層
除此之外,該公司也提供支持IEEE 802.1Qbu優先硬件要求的解決方案。待IEEE 802.1CB和IEEE 802.1Qci標準定義更加明確后,也將提供對應支持。
新興TSN標準可靠性佳 加快汽車以太網絡部署
如新一代AVB傳輸協議等新興TSN標準所提供的特性,能夠完全滿足ISO 26262要求,并將汽車以太網絡的部署擴展至安全關鍵系統。TSN標準旨在提升以太網絡的穩健性、可靠度、備援性以及故障偵測能力,以利以太網絡在實時控制與安全關鍵應用程序方面的利用。
本文作者皆任職于Cadence,Sachin Dhingra為資深產品營銷經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