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N887x PHY 提供長達 40米的擴展范圍,設計符合行業標準發布于2024年8月20日由于單對以太網(SPE)具有降低成本、重量和電纜復雜性的系統級優勢,汽車和工業市場正在廣泛采用單對以太網解決方案進行網絡連接。SPE憑借在汽車應用中成熟的性能和可靠性,現在也被部署到航空電子、機器人和自動化等其他領域。為了實現出色的靈活性和互操作性,Microchip
Technology Inc.(微芯科技公司)今日宣布推出LAN887x 以太網 PHY 收發器系列,進一步擴展SPE
解
關鍵字:
Microchip 100BASE-T1 1000BASE-T1 PHY收發器 以太網
—— VelocityDRIVE軟件平臺基于標準化YANG模型實現交換管理通信發布于2024年10月14日在對更高帶寬、先進功能、更強安全性和標準化需求的推動下,汽車原始設備制造商(OEM)正在向以太網解決方案過渡。汽車以太網通過集中控制、靈活配置和實時數據傳輸,為支持軟件定義網絡(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提供了必要的基礎設施。為了向OEM廠商提供全面的以太網解決方案,Microchip Technology
Inc.(微芯科技公司)今日宣布推出全新LAN
關鍵字:
Microchip VelocityDRIVE? 千兆位 以太網 交換芯片 軟件定義汽車
我們的世界正變得更加智能且緊密相連,樓宇和工廠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實現自動化。為了確保這些新系統有效運行,可靠的信息通信至關重要——這不僅體現在工業控制面板內部,也包括遍布整個場所的各種設備之間的通信。直到最近,工業網絡還很復雜,可能需要使用各種協議和網關。這可能既昂貴又不可靠,難以確保應有的互聯互通能力。然而,隨著10BASE-T1S以太網的出現,一場變革正在發生。這一創新標準取代了傳統的現場總線技術,為現代網絡環境提供了多種優勢,并消除了對網關的需求。支持新標準的一系列設備,如安森美的工業10BASE-
關鍵字:
10BASE-T1S 以太網 控制器
今天我們簡單聊一聊,如何進行千兆以太網的Tx一致性測試。測試環境本次演示,我們用到的是一臺泰克的MSO 5系示波器,一個TDP1500 1.5G差分探頭,以及一個以太網的專用測試夾具。通過這些設備,我們將測試一臺是德科技的網絡分析儀E5071C,查看一下其網卡的千兆以太網性能。我們可以在每日E問APP上查看該網分儀的具體參數和配置文檔等資料。測試步驟我們將設備和產品進行連接,連接方式很簡單,類似于百兆的以太網測試。通過示波器和探頭引出,接到以太網測試夾具上。我們今天測的是千兆,目前先用TCR來做測試。這上
關鍵字:
以太網 網絡測試
2024年6月2日,NVIDIA創始人兼CEO黃仁勛在COMPUTEX 2024發表了主題演講,NVIDIA于今日宣布NVIDIA Spectrum-X以太網網絡平臺已被業界廣泛使用,并且將進一步加快新品發布計劃。在生成式AI時代,NVIDIA將不斷加大以太網絡在現代化數據中心中的應用,為AI構建更穩定的運力基礎。率先采用NVIDIA Spectrum-X的AI云服務提供商有CoreWeave、GMO Internet Group、Lambda、Scaleway、STPX Global和Yotta等,他們
關鍵字:
英偉達 以太網 AI
在 STM32 以太網調試中經常會遇到“設備接收不到數據”,或者“設備發出的數據對端設備收不到”之類的問題。遇到這類問題首先要做的是定位問題發生的部位,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指明下一步調試的方向,縮小分析的范圍。以下圖為例我們做個簡單的說明,設備 A 和設備 B 通過以太網通信,現發現設備 B 無法接收設備 A 發送的消息,問題可能出現在幾個地方:? 應用層的程序,或者協議棧出錯,數據根本沒有到 STM32 以太網外設。這種情況我們在調試的時候,在以太網輸出函數 low_level_output 中打個斷點
關鍵字:
STM32 以太網 MAC Loopback
STM32H7 以太網的 MMC(MAC management counter)中斷是個有點特別的中斷。特殊之處在于它是默認使能。如果我們在代碼里不針對 MMC 進行相關處理,就會造成一些異常現象。我們先來看一個真實的客戶案例。客戶案例客戶使用 STM32H750 作為主控,與其他設備之間進行以太網通訊。客戶在壓力測試中發現:? 設備從第一次通訊開始,累計 7 到 8 天,就會發現 STM32H750 不再響應用戶的請求。? 客戶通過使用 IDE 和添加輔助代碼可以發現,STM32H750 會不停地進入以
關鍵字:
STM32H7 以太網 MMC中斷
新的IEEE汽車以太網標準不斷涌現,10BASE-T1S是最新的以太網標準之一。本文討論汽車行業影響汽車電子/電氣(E/E)架構變化的發展趨勢,以及新10BASE-T1S標準如何支持和推動這種新架構的部署。
關鍵字:
10BASE-T1S 汽車通訊 以太網 ADI
在今天工業控制系統已經大量應用工業現場總線,從而降低應用成本與提高系統穩定性。進入工業4.0時代后,工業實時以太網工業總線應用也逐步占據工業現場總線的主導地位,例如由西門子公司主導的PROFINET總線、倍福公司主導的EtherCAT總線、羅克韋爾公司主導的Ethernet/IP總線等等。工業實時以太網總線逐步成為新一代工業控制系統的主流配置,同時成為進入工業數字化時代的基礎。1EtherCAT工業實時以太網總線以其高性能、高穩定性、高響應等特點快速在工業控制系統中得以廣泛應用,目前EtherCAT主站在
關鍵字:
以太網 MCU 單芯片
以太網成為工業通信的骨干網對我們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因為其基礎設施容易受到雷擊等浪涌事件的影響。此類事故會引發接地回路和磁耦合電壓,可能導致操作技術系統癱瘓。為了保持以太網連接設備的系統完整性和功能性,開發人員需要一種強大的解決方案來保護敏感電子元件,使其免受破壞性能量傳遞的影響。本文簡要介紹了浪涌如何影響電子系統。隨后介紹了 Analog Devices 的保護器件,并說明了如何使用這些器件來減少浪涌事件。浪涌事件如何影響電子系統浪涌事件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而雷擊則是其中最鮮明且最具破壞性的因素。即使在幾
關鍵字:
digikey 以太網 浪涌事件
如今,車輛的復雜性正迅速增加,通過部署大量的傳感器、處理器和執行器來提升功能、安全性和效率。隨著汽車技術的發展,對車載網絡系統的需求也與日俱增,需要更高的帶寬和更低的延遲通信來確保功能和安全。多年來,市場上已經制定了幾種主要(或專門)用于車載網絡的協議圖 1:許多用于車載網絡的通信協議已被制定出來雖然每種協議都有獨特的屬性,但由于架構的不斷變化和車載網絡 (IVN) 內傳輸的大量數據,這些協議仍然難以滿足當今汽車的需求。因此,汽車制造商正在尋找新的方案來提供必要的性能和帶寬。汽車以太網以太網曾是一種顯而易
關鍵字:
車載網絡系統 通信 以太網 10BASE-T1S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網絡智能已經遍布我們的城市、家庭和辦公室,對從恒溫器到交通信號燈的一切事物實現了賦能,并隨著制造商考慮如何通過連接技術和數字化的進步或工業 4.0 來提高產量而蔓延到工廠車間。“大多數人都通過將邊緣節點或終端連接到互聯網在家中體驗過自動化”,德州儀器副總裁兼高速數據 (HSD) 部門總經理 Ahmed Salem 說道。“同樣,工業 4.0 涉及將信息技術的創新與運營技術聯系起來,使制造系統變得更加智能和自主
關鍵字:
工業4.0 機器人 通信 以太網
—— 全新LAN8650/1 MAC-PHY器件系列可將沒有內置以太網MAC的低成本單片機連接到10BASE-T1S以太網網絡汽車設計人員正利用10BASE-T1S以太網解決方案在汽車應用中創建新的分區架構。10BASE-T1S技術使低速設備連接到標準以太網網絡成為可能,從而消除了對專用通信系統的需求。Microchip
Technology Inc.(美國微芯科技公司)今日宣布推出符合汽車應用要求的LAN8650/1 MAC-PHY系列新器件,進一步擴大車用級以太網解決方案產品陣容。LAN8650
關鍵字:
Microchip 10BASE-T1S 以太網 OEM 汽車設備
傳感器、執行器、驅動器和可編程邏輯控制器 (PLCs) 等工廠自動化設備支持多種工業以太網協議(例如 EtherCAT、Profinet、以太網工業協議 (EtherNet/IP) 和 Sercos),每種協議均可通過在硬件平臺上加載不同的軟件映像進行替換。傳感器、執行器、驅動器和可編程邏輯控制器 (PLCs) 等工廠自動化設備支持多種工業以太網協議(例如 EtherCAT、Profinet、以太網工業協議 (EtherNet/IP) 和 Sercos),每種協議均可通過在硬件平臺上加載不同的軟件映像進行
關鍵字:
以太網 自動化設計
在《任意網絡上的任意媒體》系列的首篇中,我們重點介紹了傳統音視頻連接標準和以太網 IP 網絡之間的橋接支持,這是許多多媒體系統所需的一項關鍵功能。接下來,我們將深入研究設計人員使用 AMD 自適應 SoC 通過以太網進行音視頻傳輸時所擁有的選擇。Zynq? 7000 SoC對于空間受限、功耗預算緊張的成本優化型應用,AMD Zynq 7000 器件為高達 1Gb/s 的以太網媒體傳輸提供了一款極具吸引力的解決方案。所有 Zynq 7000 器件在其處理系統( PS )中包含兩個硬連接的 10/100/1G
關鍵字:
任意媒體 以太網 AMD FPGA Zynq
以太網介紹
歷史
以太網技術的最初進展來自于施樂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的許多先鋒技術項目中的一個。人們通常認為以太網發明于1973年,當年羅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給他PARC的老板寫了一篇有關以太網潛力的備忘錄。但是梅特卡夫本人認為以太網是之后幾年才出現的。在1976年,梅特卡夫和他的助手David Boggs發表了一篇名為《以太網:局域計算機網絡的分布式包交換技術》的文章。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