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網絡與存儲 > 業界動態 > 背靠聯電的技術,晉華存儲DRAM實力能否殺出重圍?

背靠聯電的技術,晉華存儲DRAM實力能否殺出重圍?

作者: 時間:2017-08-17 來源:EEFOCUS 收藏

  在2016年7月16日,投資370億元人民幣、月產6萬片12吋內存晶圓、年產值達12億美元的器集成電路生產線一期項目開工儀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08/363099.htm

  

背靠聯電的技術,晉華存儲DRAM實力能否殺出重圍?

 

  據資料顯示,器集成電路生產項目由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和泉州、晉江兩級政府共同投建,總規劃面積594畝,預計于2018年9月達產。作為國家重點支持的存儲器生產項目,晉華項目已納入國家“十三五”集成電路重大生產力布局規劃重大項目清單,并獲得首筆30億元國家專項建設基金支持。

  此項目堪稱晉江所有重點在建項目中的“巨無霸”,而這背后所采用的技術則是臺灣地區第二大代工廠聯電(UMC)的。在莫大康的《器項目異軍突起》一文中,筆者了解到幾大細節:

  1,聯電接受晉華委托開發 相關制程技術,技術主要應用在利基型 的生產(開初是32納米制程,之后技術逐步升級)由晉華提供設備與資金,并支付聯電技術報酬金做為開發費用,而最終開發成果由雙方共同擁有。

  2,聯電已經在南科廠組建超過100人的團隊,投入 DRAM 相關制程,設立小型生產線進行試產。整個專案由前瑞晶總經理、現任聯電副總經理陳正坤所領軍。

  3,第一期月產12英寸60,000片,投資370億元,于2018年9月達產,預計年銷售額12億美元。而項目的二期工程將在五年內擴產至月產120,000片規模。

  由于DRAM,包括利基型DRAM的設計相對并不復雜,只要購買先進制程設備,實現量產應該不是什么問題。

  頭頂臺灣第二大代工廠的聯電能否擔此重任?

  聯電有什么?

  聯電是臺灣第一家半導體制造企業,于1980年成立,老對手臺積電卻比聯電遲了7年于1987年在臺灣成立,聯電也是臺灣第一家上市的半導體公司(1985年)。早成立七年的聯電卻并沒有臺積電的成就,臺積電用采取半導體代工模式迅速超過聯電。

  

背靠聯電的技術,晉華存儲DRAM實力能否殺出重圍?

 

  1995年聯電也轉變成為半導體代工模式與臺積電全面競爭,不過已經無法改變戰局,雙方的差距越拉越遠。2004年臺積電營收2559億元新臺幣,占全球半導體代工市場的份額46%;聯電營收1173億元新臺幣,占全球半導體代工市場的份額23%,無論營收還是市場份額聯電都只有臺積電的一半。

  被臺積電拉開差距這件事還得追溯到2003年,臺積電0.13微米自主工藝技術驚艷亮相,而聯電則因為決策性失誤,在該制程上選擇與IBM合作開發,最終臺積電獲得了勝利,這一節點成為了二者競爭的分水嶺。此后,臺積電一路躍升為晶圓代工的霸主,而聯電業績平平開始掉隊,此后的事情無需贅述,二者在這場競賽中的走勢一直延續至今。

  

背靠聯電的技術,晉華存儲DRAM實力能否殺出重圍?

 

  上圖為2016年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廠營收排名,取得探花地位的聯電,2016 年的銷售額達 45.8 億美元,雖金額年增長 3%,但市占率卻下滑 1 個百分點,來到 9% 的市占率。聯電 2016 年營收成長,主要受惠于 28 納米制程制程訂單滿載,進而降低了淡季帶來的壓力。再加上聯電位于中國廈門的 Fab 12 寸晶圓廠成功量產,推動了聯電 2016 年度營收表現。

  聯電在國內的布局早有動作,早在2001年開始進軍中國大陸市場借道設立和艦希望借助大陸這個極具潛力的市場改變格局,花了16年時間完全收購了和艦的股份。

  除此之外,2014年底聯電再次進軍大陸,宣布在廈門建設更先進的12寸半導體工廠(和艦科技是8寸半導體工廠),經過兩年時間的緊急建設到今年11月實現量產,不過并沒能如其預期的投產28nm工藝而是40nm工藝。

  根據最新消息, 聯電的先進制程技術已達14nm,廈門聯芯也已被批準切入28納米,聯電財務長劉啟東指出,14納米制程已在近期量產出貨,預計今年會帶來不少的營收貢獻。

  殺出重圍

  目前,全球DRAM絕大部分市場份額掌握在三星(Samsung)、海力士(SK Hynix)和美光(Micron)手中,總占比約97%。

  

背靠聯電的技術,晉華存儲DRAM實力能否殺出重圍?

 

  根據研究機構DRAMeXchange的市場觀察,三星電子、SK海力士和美光科技等三大DRAM(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廠商的服務器DRAM營收在第二季環比增長30%,因DRAM晶片供應緊張繼續提升平均售價。該公司預計,在2017年剩余時間里,服務器DRAM供應將保持緊張。

  有業內人士分析表示缺貨是DRAM資本減持和新制程轉進良率不高兩大原因造成。

  在技術方面,三星DRAM從20納米級制程(28-25-20),轉進1x納米制程。外媒報道,三星是DRAM龍頭,制程領先對手1~2年,2016年下半年首先量產18納米DRAM,計劃今年下半年推進至15納米。與此同時,SK海力士也準備在今年下半年量產電腦用的18納米DRAM,接著再投入移動設備用的18納米DRAM。

  雖說聯電目前已在南科廠籌組數百人團隊,開始投入DRAM相關制程技術開發,不過初步規劃將從32nm制程切入,可以說在技術起步上還落后很多。再者,存儲器的發展并非一朝一夕,嚴格的生產線管理,提高成品率及控制產品的最低成本顯得至關重要。作為“新進者”,晉華存儲還得從長計議。

  不管怎么說,晉華的存儲項目已經起航,目前晉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的“DRAM制程技術開發”重大技術合同通過評審,合同成交總金額達7億美元,其中技術交易額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26.0984億元,是目前國內經評審認定最大金額的單項技術合同。作為國家重點支持項目,這一艘戰艦未來能承載多少希望,我們還是拭目以待。



關鍵詞: 晉華存儲 DRAM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