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uppli高級分析師顧文軍:鼓勵并購整合做強
iSuppli高級分析師 顧文軍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47322.htm•要成為龍頭企業,必須進行多次大規模的并購。
•技術優勢、商業模式、市場規模等等,成為企業核心能力。
目前,全球前4大半導體公司分別是英特爾、三星、臺積電、高通。巧合的是,4大巨頭恰恰是每個領域里面的第一名:Intel是IDM公司,把設計和制造都發揮到了極致,多年穩居半導體龍頭老大;三星則是從終端到芯片全部都做;臺積電則是Foundry產業的開拓者和絕對的統治者;高通則是Fabless的代表,靠在某一領域無人匹敵的優勢以及IP的收入,成為全球前10名半導體公司中唯一的Fabless。
并購壯大規模
從以上可以看出,要想成為龍頭企業,首先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在自己那個領域中是絕對的王者,因為在寡頭壟斷的半導體產業中,也只有第一名才能在銷售額、凈利潤等各個方面遙遙領先;其次是IDM的模式,半導體排名中前10名里面有9家IDM,這就說明了IDM這種模式還是非常具有優勢的,至少對國際公司來說如此。
反過來看中國公司,一是因為市場化起步較晚(雖然上個世紀60年代中國就有半導體公司,但那時基本以科研為主,沒有市場化),所以在每個領域都是跟隨者。第一名的設計公司和Foundry公司,銷售額基本都不到全球第一的高通和臺積電的1/10。二是中國幾乎沒有IDM公司,導致各個領域(Foundry、封裝和設計等)都是單打獨斗,缺乏緊密合作,做不大。三是中國的企業因為規模比較小,缺乏并購。要成為龍頭企業,必須進行多次的、大規模的并購。但國內從管理層的整合、資本的運作、企業的實力、企業家的素質各個方面來說,距離大規模的并購還很遠。
此外,目前中國IC企業規模偏小,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寧做雞頭不做鳳尾”這種觀念的影響。這種觀念導致產業的并購和整合很難推進,會阻礙產業的良性發展。改變這種觀念,需要政府對企業要從稅收等方面支持。企業銷售額大,交得稅多,享受到的支持應該更多,而不是讓很多“植物人”公司、“僵尸”公司,一些靠“研發”從來不產業化的“忽悠”公司把資源分散掉。同時,對“忽悠”型團隊在多個地方不停變更登記的情況要加以注意,要嚴格考核產業化指標。
增強核心能力
IC產業的龍頭企業,要么擁有獨一無二的技術,通過高售價獲利;要么具有IDM模式,通過做大規模成為龍頭;要么很有錢,通過整合來做大。而目前中國的IC企業都不具備這些要素。
從三星、臺積電等巨頭的發展軌跡來看,國內IC企業應學習它們的堅持精神。半導體不是百米跑,也不是萬米跑,而是馬拉松。只有堅持下來的公司,只有那些不計較一時之得失、短期之利益,長久投資,堅持發展的公司才能做大。“剩”者為王在這個領域是王道。三星從存儲器等領域入手,虧損了很多年,并且虧損額度很大,但是三星堅持下來了,并且在虧損的時候,還是堅持持續的大資金投資。所以,廣大IC企業還是要在某一領域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然后堅持走下去,至少會在一個領域成為王者。
半導體產業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的全球競爭的產業,現在半導體產業已經從寡頭競爭向寡頭壟斷過渡,中國需要集中資源辦大事,通過在稅收、產業化、上市融資、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扶持重點企業。鼓勵半導體公司上市,在資本融資等方面給龍頭企業支持,鼓勵企業通過并購,通過整合來做大做強。具體來講,國家應成立大規模的產業整合基金,提前在某些領域做好準備,等待時機做國際并購,通過并購整合參股等資本層面的合作來做大企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