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為3D IC逐步整合至封裝領域
—— 首批3D客戶還是可持續仰賴外部合作伙伴
據悉,臺積電目前正幫5家廠商生產3D測試芯片,包括找艾克爾(Amkor)當封裝伙伴的賽靈思(Xilinx)。不過臺積電表示,首批3D客戶還是可持續仰賴外部合作伙伴,但未來新客戶則只會提供單一整合解決方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27110.htm臺積電已瞄準3D IC蓄勢待發的商機積極搶攻,期藉晶圓廠整合能力,將觸角伸及封裝領域。3D IC的生產流程須在前端晶圓代工制程進行硅穿孔,或是在后端封裝廠才執行。從晶圓廠立場來說,在晶圓代工階段即導入硅穿孔制程,亦即所謂的Via First,對芯片業者來說較具競爭力,可滿足客戶控管成本及加快產品上市時程的考慮。
只是臺積電積極拓展業務范疇,似乎已引起外界對侵蝕封裝廠商機的疑慮。
臺積電表示,有部分客戶的確希望能有外部合作伙伴,但許多都很喜歡臺積電的新作法。不過也有分析師也質疑,臺積電如何開發出封裝廠的專業。
對此,臺積電資深研發處長余振華響應說,臺積電先前曾與許多客戶合作后發現穩定性問題有惡化趨勢,因此決定跳出來扛下責任,這是全新的賽局,舊有模式已經行不通。
分析師則認為臺積電如此作法會面臨許多競爭,最后依然會被迫采分工的模式。臺積電想要一手通包的作法很勇敢,但這需要整個產業都能跟進一起提升才行,臺積電采整合作法雖然可以理解,但其他業者也不會坐視不管,畢竟這里面牽涉的商機太龐大。
賽靈思則表示會繼續沿用原來代工廠與封裝廠分工合作的模式,亦即分別找臺積電與艾克爾來生產所謂的2.5D芯片,因為IC設計產業比較喜歡多一點自由,這跟技術議題沒有任何關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