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光電顯示 > 業界動態 > 產業鏈不完整制約 液晶面板行業難以快速發展

產業鏈不完整制約 液晶面板行業難以快速發展

作者: 時間:2010-04-28 來源:IT時代周刊 收藏

  本土的缺憾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08444.htm

  2008年,中國對的需求量已達1.7億平方米,按照國內市場研究機構DisplaySearch的預估,到2013年,中國對需求面積將比2008年增加近7倍。但令人遺憾的是,如此巨大的市場目前仍只能任由他人來控制。

  知情人士透露,2006年5月27日,盡管日本電氣硝子株式會社、住友商事株式會社、住友商事(中國)有限公司等外資企業與上海廣電集團下屬的上海廣電光電子有限公司簽訂了合資共同生產加工TFT-LCD用的協議,但該項目卻不能被視為本土廠商對面板上游環節的突破。這是因為上海廣電光電子有限公司僅持有合資公司20%股份,左右不了公司決策,且此玻璃基板生產線與2006年11月康寧在北京設立的玻璃基板生產線一樣,都只是一條5代玻璃基板的后段加工線,中方企業不可能掌握相關的技術。

  目前,國內僅有的一家具備TFT-LCD玻璃基板技術和生產能力的企業是彩虹集團,但它的良品率很低,不能與康寧等巨頭相比。

  除了玻璃基板占液晶民間成本之比較高,排名第二的偏光片約占TFT-LCD面板原材料制造成本的11%左右,也是目前產能分布相對較廣的,但即便如此,本土企業依然落后于國外。

  日本是最早應用和發展偏光片產業的國家,總體看來,日系廠商仍占據著技術和市場的主導地位,但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正加速此市場的版圖變化。

  臺灣第一家偏光片廠商力特光電在1999年5月就成功投產,韓國首家偏光片廠商LG化學于2000年3月實現量產,年產能125萬片。Displaybank的分析師指出,LG化學2008年第四季度在全球偏光片市場的占有率已升至30%,超越日本日東電工成為全球第一,其2009年的市場占有率達到45%,預計2012年將突破50%,再加上另一家韓國廠商AceDigitech5%的市場占有率,韓企在全球偏光片市場已扮演主角。

  相比之下,我國內地企業在偏光片生產領域規模較小,雖然有深圳深紡樂凱、溫州僑業和盛波等供應商存在,但它們能批量提供的只是低端品質的產品。國內行業分析人士認為:除了背光模塊本地配套率較高外,國內平板行業的其它上游配套產品都必須依賴進口。

  建議同步推進

  “不完整的產業鏈只會導致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生產隨時受人制約,這也是國內面板行業難以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包括蚌埠玻璃產業設計研究院院長彭壽在內的一批市場分析人士透露,國外企業為了彌補短板,多選擇與外資合作的方式。三星電子通過與康寧合資建廠,基本上保證了玻璃基板的供應;LG集團則與日本OKI公司合資設立了專門生產驅動IC的公司;我國臺灣地區的面板廠商也通過與日企合作,保證了除玻璃基板以外70%以上其它上游零部件的供應。在臺灣地區的南科液晶園區,其產業配套率中,玻璃基板為92%、偏光片為73%、彩色濾光片為83%、背光模塊為97%、驅動IC為78%,但國內液晶生產線的本地配套率僅徘徊在30%左右,僅運輸成本一項,國內企業就比臺灣、韓國、日本企業高出50%以上。

  誰占據行業頂端,誰的產品附加值就最高。事實上,TCL集團也曾在其面板業務的一份可行性報告中寫道:“公司部分關鍵原材料仍需依賴進口,原材料和零配件采購方面議價能力不具備優勢,關鍵原材料仍需依賴進口,使得公司面臨著原材料價格上漲所帶來的經營風險。”

  國內面板制造企業京東方或已嘗到了類似的苦果——今年1月,日本丸紅株式會社將其所持京東方投資(京東方A的控股股東)10%的股份轉讓給北京電子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徹底退出京東方。業內認為,丸紅在2005年3月獲得這部分股份時曾許諾“為京東方TFT-LCD工廠提供穩定的、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原材料及零部件,協助吸引海外液晶零部件材料廠商來京投資,并協助將京東方的產品介紹到國際市場”等內容,如今突然轉身,必會給京東方在成都、合肥、北京的8代線帶來沖擊。

  “國內廠商必須在進軍面板生產的同時,積極向玻璃基板、偏光片等上游環節挺進”。有觀點認為,過分強調面板的重要性,已經讓國內的面板生產線呈現泛濫之勢,且廠商越來越分散。截至2月,全國在建和擬建的生產線就有30多條。為此,工信部日前不得不發布了關于抑制面板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的行業健康發展意見,要求各地主管部門嚴控面板產能。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