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M廠募資能力差異 造就未來發展強弱分明
DRAM廠2009年脫離財務危機,營運開始累積現金后,募資能力也是強弱分明,攸關未來長期競爭力,其中南亞科以私募、現金增資和聯貸合計募資超過新臺幣400億元,是2009年最佳的搶錢王,以目前制程微縮的進度來看,南亞科和華亞科2010年是最快進入50奈米制程的臺系DRAM廠,成本結構將最具競爭力。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00155.htm日前因為國發基金預算案卡住,”經濟部”宣布停止推動臺灣創新存儲器(TIMC)計畫,將尋求其它方式推動DRAM 產業再造計畫,雖然目前DRAM價格已回到現金成本之上,但業界認為,DRAM產業供需平衡只是暫時的現象,臺灣DRAM產業仍是極度仰賴價格走勢,缺乏自有技術,長線發展仍是不具競爭力。
南亞科2009年大力搶錢,2010年轉進50奈米制程,為臺系DRAM廠中最具成本競爭力者。
競爭力提升源頭來自制程競爭力和生產成本結構,然手上現金決定DRAM廠競爭力的強弱。臺系DRAM廠包括南亞科、華亞科、茂德和力晶等,目前營運都已開始現金流入,但主要還是仰賴價格的提升,在制程技術競爭上,目前仍是處于落后地位,主要還是手上現金是否足夠,讓DRAM廠可以演進至 下世代制程技術。
目前臺廠中,除了臺塑集團的南亞科和華亞科因為有富爸爸的支持,因此相當具資本實力轉進50奈米制程,南亞科2009年也陸續辦理私募、現金增資和聯貸,共砸下超過400億元,2010年大量轉進50奈米制程;華亞科2009年也辦理可轉債,為了旗下12寸晶圓廠產能大量轉進50奈米制程而準備。
存儲器業者指出,現在DRAM價格各廠都可以賺錢,但重點是價格是否可以持續下去,尤其傳統淡季將臨,DRAM價格將面臨考驗,原本才開始滿載投產的DRAM廠,開始要享受轉虧為盈的成果,如果價格又開始下滑,制程技術不具競爭力的公司,難保不會再度陷入營運危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