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納芯微宣布聯合芯弦半導體(ChipSine),推出NS800RT系列實時控制MCU。該系列MCU憑借更加高效、功能更強大的實時控制能力和豐富的外設,使工程師能夠在光伏/儲能逆變器、不間斷電源、工業自動化、協作機器人、新能源汽車大/小三電、空調壓縮機等系統中,實現皮秒(萬億分之一秒)級別的PWM控制,從而顯著提升系統運行精度和效率。NS800RT系列實時控制MCU的首發型號包括NS800RT5039,NS800RT5049和NS800RT3025,分別采用單顆主頻為260MHz和200MHz的Arm
關鍵字:
納芯微 芯弦 MCU
人工智能 (AI)、云計算和邊緣計算等技術的發展正推動著各行各業的創新升級,這一過程也伴隨著對計算資源需求的急劇增加,引發能源消耗和環境影響的新挑戰。如數據中心領域,服務器、存儲設備和網絡設備等在執行 AI 訓練和推理任務時需要消耗大量電力。又如智能終端領域,隨著 AI 手機、AI PC 等設備中大模型的部署和應用,這些設備的能耗也隨之上升。以數據中心為例,根據國際能源署 (IEA) 的預測,隨著全球對互聯網服務和 AI 需求的不斷增加,支撐這些服務運行的全球數據中心的耗電量正逐年上升,預計將在未來四年內
關鍵字:
Arm
松下汽車電子系統株式會社 (PAS) 與 Arm 近日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進軟件定義汽車 (SDV) 架構的標準化。雙方基于共同的愿景,致力于共創能夠滿足當前及未來汽車需求的靈活軟件棧,并已通過積極參與SOAFEE?[注]?行業倡議,推動汽車市場軟件開發的標準化合作。在這新的合作項目中,PAS 和 Arm 將采用并擴展 VirtIO 設備虛擬化框架,實現汽車軟件開發與硬件解耦,并加快汽車行業的開發進程。隨著汽車行業逐漸將多個電子控制單元 (ECU) 整合到一個強大的 ECU,如駕駛
關鍵字:
Arm 松下汽車電子 汽車標準化
作者:Arm 戰略與生態部游戲內容開發工程師 Patrick Wang什么是 ADPF?安卓動態性能框架 (Android Dynamic Performance Framework, ADPF) 技術可為開發者提供更多的設備信息,使其能夠在應用的整個生命周期內把控性能穩定性與資源使用。移動設備的熱信息至關重要,此前開發者需通過每秒幀數 (FPS) 與電池耗電來推斷設備的發熱情況。有了實時的熱信息細節,開發者在電池過熱且系統開始被動地節制性能前,就能主動調整應用內容來減緩熱量積聚。今年稍早,Google
關鍵字:
Arm ADPF
近年來,隨著工藝與IP的逐漸成熟,32位的MCU增長迅速,風頭之勁乃至16位的MCU基本上被跳過了。現在說嵌入式MCU,要么就是8位,要么就是32位,16位的MCU產品型號屈指可數。那么8位的MCU的情形又如何,很多嵌入式工程師都有一些誤解,下面來簡單分析下。一、8位MCU正在被淘汰這是最常見的誤解,先說事實,根據最新的Gartner的市場報告,8位的市場營收額和增長額跟32位的相比都僅僅差幾個百分點。考慮到8位的單個芯片比32位芯片要便宜很多的事實,8位的出貨量其實遠高于32位的。打個直觀的比方,現在我
關鍵字:
MCU 8位MCU
Arm Tech Symposia 年度技術大會今日在上海舉行。作為 Arm 一年一度的技術盛會,本屆大會以“讓我們攜手重塑未來”為主題,吸引了近 2,000 位行業專業人士、工程師以及開發者報名參會,會中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 (AI)、邊緣 AI、大語言模型 (LLM)、芯粒 (Chiplet) 技術、AI 基礎設施、智能駕駛等前沿科技,旨在推動 AI 技術在 Arm 生態系統中展開進一步的交流與合作。本次活動中,Arm 深入探討了 AI 對計算的需求,并分享了其作為計算平臺公司如何通過全面的計算子系統、
關鍵字:
Arm Tech Symposia
目前,智能家居和現代化樓宇至少有100多種使用不同無線標準的互聯設備。恩智浦RW61x是高度集成的安全三頻無線MCU,通過簡單高效的無線連接為這一需求提供了強大的解決方案。RW61x豐富了恩智浦的無線MCU產品組合,為Matter標準的多種采納提供了無線連接,如Matter over Thread、Matter over Wi-Fi和Matter over Ethernet,并實現了高級共存。此外,RW61x還為需要簡單和小尺寸設備的獨立或網絡協處理器(NCP)托管設計提供了架構靈活性。目標應用包括:●&
關鍵字:
i.MX RT MCU Wi-Fi 6 恩智浦
人工智能?(AI)、云計算和邊緣計算等技術的發展正推動著各行各業的創新升級,這一過程也伴隨著對計算資源需求的急劇增加,引發能源消耗和環境影響的新挑戰。如數據中心領域,服務器、存儲設備和網絡設備等在執行?AI?訓練和推理任務時需要消耗大量電力。又如智能終端領域,隨著?AI?手機、AI PC?等設備中大模型的部署和應用,這些設備的能耗也隨之上升。以數據中心為例,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預測,隨著全球對互聯網服務和?
關鍵字:
Arm
芯馳 E3 MCU 控之芯是針對汽車安全相關應用設計的新一代高性能微控制器產品。E3 全系列產品集成了 ARM Cortex R5 及
ARM Cortex R52+ CPU 并最高配置對鎖步主核,其中最高規格產品配置有接近 5MB 的片內 SRAM 和高達 16MB
高性能嵌入式存儲,可滿足汽車應用對于算力和內存日益增長的需求。? ? ? ?本方案選用的芯馳 E3106 是專為汽車應用設計的下一代高性能 MCU。它集成了 ARM Cortex-R5 CPU
關鍵字:
P22-009_Butterfly E3106 Cord Board 芯馳 E3 MCU
松下汽車電子系統株式會社?(PAS)?與?Arm?近日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進軟件定義汽車?(SDV)?架構的標準化。雙方基于共同的愿景,致力于共創能夠滿足當前及未來汽車需求的靈活軟件棧,并已通過積極參與SOAFEE【注】行業倡議,推動汽車市場軟件開發的標準化合作。在這新的合作項目中,PAS?和?Arm?將采用并擴展?VirtIO?設備虛擬化框架,實現汽車軟件開發與硬件解耦,并加快汽車行業的開發
關鍵字:
松下汽車電子系統 Arm 軟件定義汽車
業界領先的半導體器件供應商兆易創新GigaDevice近日宣布,正式推出基于Arm? Cortex?-M33內核的GD32G5系列高性能微控制器。GD32G5系列MCU憑借出色的處理性能、豐富多樣的數字模擬接口資源以及強化的安全性能,可廣泛適用于數字電源、充電樁、儲能逆變、變頻器、伺服電機、光通信等多元化場景。該系列全新產品組合提供LQFP、QFN、WLCSP等7種封裝共14個型號,現已開放樣片和開發板卡申請,12月起正式量產供貨。GD32G5系列Cortex?-M33內核高性能MCU強勁性能賦能工業市場
關鍵字:
兆易創新 Cortex-M33 MCU
業界領先的半導體器件供應商兆易創新GigaDevice近日在上海舉辦了以“勇躍?芯征程”為主題的新品發布會,來自工業和數字能源等領域的行業伙伴齊聚一堂,共襄盛舉。本發布會中,兆易創新展現了其在工業自動化、數字能源等領域的最新成果,不僅重磅揭幕了兩款MCU新品——EtherCAT?從站控制芯片和GD32G5系列Cortex?-M33內核的高性能MCU,還同步推出一系列搭載全新MCU產品的電機控制和數字能源方案。與此同時,眾多合作伙伴也于發布會首次推出基于GD32 MCU的創新解決方案。這不僅彰顯了兆易創新在
關鍵字:
兆易創新 MCU
作者:Arm 戰略與生態部工程師 Ayaan Masood作為通訊工具,視頻會議幾乎隨處可見,尤其適用于遠程辦公和社交互動。但其使用體驗并非總是簡單直接、即開即用,可能需要進行調整,確保音頻視頻設置良好。其中,照明便是一個難以把握的因素。在會議中,光線充足的視頻畫面會顯得得體大方,而糟糕的照明條件則會顯得不夠專業,還會分散其他與會者的注意力。有時,改變光照情況并不可行,特別是在光線昏暗的冬季或照明不足的地點。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如何構建一個演示移動端應用,以解決弱光條件下的視頻照明問題。我們將介紹支持該應
關鍵字:
Arm 神經網絡
作者:安謀科技 (Arm China) 高級軟件產品經理 楊喜樂;高級軟件工程師 Fred Jin自動語音識別 (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 技術已經深入到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廣泛應用于從語音助手、轉錄服務,到呼叫中心分析和語音轉文本翻譯等方面,為各行各業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顯著提升了用戶體驗。隨著機器學習 (ML) 和深度學習的最新進展,自動語音識別技術的精密性已經達到一個新的高度。現在,自動語音識別軟件可以非常準確地理解各種口音、
關鍵字:
Arm Neoverse
汽車技術領域正處于關鍵的轉折點,其未來依托于動態且適應性強的系統,并可通過軟件不斷提升駕駛體驗。如今,相較于一架僅包含?1,500?萬行代碼的波音?737,現在一輛汽車的代碼行數已多達?6.5?億。這個數字還將進一步增長,這項轉型也將革新駕駛者與汽車的交互方式,并重新定義車廠與車主間的關系。什么是軟件定義汽車?軟件定義汽車(SDV)將緊密結合軟硬件,使得汽車內部系統與外部世界的交互更加順暢。SDV?將網絡功能從專用硬件中解耦,使物理硬件和數字功能
關鍵字:
Arm 軟件定義汽車
arm mcu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arm mcu!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arm mcu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arm mcu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