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推出的Surface Neo并不是微軟唯一的雙屏設備。在去年10月份的發布會上,微軟還宣布了一款名為“Surface Duo”的Surface手機,Surface Duo可運行Google的Android應用,并直接從谷歌Play商店支持Microsoft服務。Surface Duo是由Panos Panay領導的Surface團隊設計的,它具有出色的硬件,但是之前有傳言稱Surface Duo設備將配備中核相機。與三星Galaxy Fold和華為Mate Xs競爭的Surface Duo可能沒有配備出
- 關鍵字:
微軟 Surface Duo 3D
- 根據近來多方爆料,受全球疫情蔓延的影響,蘋果的年度旗艦iPhone 12系列很可能將延期到10月乃至更晚上市。雖然距現在還有半年多的時間,但這段時間以來已開始不斷有關于全新的“iPhone 12”的消息傳來,并且開始逐漸有外觀延伸至內在。現在有最新消息,近日就又有外媒從iOS 14代碼中發現了關于iPhone 12系列新機的一些關鍵細節。按照往年慣例,今年秋季的新iPhone將搭載全新的iOS14正式版系統,隨著新系統的不斷完善,近來也有越來越多的開發代碼開始流出,而在這些泄露的代碼中,有外媒就發現了一款
- 關鍵字:
iOS 14 iPhone 12 ToF
- 日前,聚芯微電子正式發布國內首顆自主研發、背照式、高分辨率、用于3D成像的飛行時間(Time-of-Flight, ToF)傳感器芯片SIF2310。該產品原計劃在今年巴塞羅那世界移動通信大會現場發布,但因疫情影響,今年巴展停辦,聚芯微電子選擇進行線上發布。
- 關鍵字:
聚芯微電子 傳感器芯片 ToF
- 圖片已經成為人們在社交媒體展現自我的重要方式。為了追求“完美的圖像”,越來越多的應用程序提供了濾鏡或編輯功能來增強圖像效果。盡管智能手機攝影功能創新層出不窮,但仍然有一些圖像效果只能通過專業相機和復雜昂貴的鏡頭來實現。歐司朗推出首款3D傳感發射器模塊,讓智能手機以交錯景深拍攝高質量的圖像和視頻,達到專業效果。例如在人像拍攝中,實現人臉聚焦、背景模糊的小景深。如今,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和其他移動設備的功能越來越多,留給內部元器件的設計空間也越來越小。對制造商而言,能找到合適的發射和接收器件以及IC元器件,進
- 關鍵字:
3D 感應 VCSEL
- 對于任何名副其實地從事AR/VR/XR、產品設計或仿真工作的工程師而言,光線追蹤是他們應該熟悉的一種技術。因為它是自三維(3D)圖形誕生以來圖形技術領域最重要的進步之一,而且它即將從高深的電影和廣告領域轉向移動、可穿戴和汽車等嵌入式領域,作為全新的、更有效的處理光線追蹤的方法進入市場。如果你去看任何的三維場景,會發現其逼真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光照。在傳統的圖形渲染(光柵化處理)中,光照貼圖和陰影貼圖是預先計算好的,然后應用到場景中以模擬場景外觀。然而,雖然可以實現很美觀的效果,但其始終受限于一個事實,即這些
- 關鍵字:
路徑追蹤 3D
- 這款指甲大小的英特爾芯片是首款采用了Foveros技術的產品。英特爾院士、芯片工程事業部成員?Wilfred Gomes,手執一枚采用Foveros先進封裝技術打造而成的處理器。該處理器將獨特的3D堆疊與一種混合計算架構結合在一起,這種架構混搭了多種類型、功能各異的內核。(圖片來源:Walden Kirsch/英特爾公司)Foveros封裝技術改變了以往將不同IP模塊放置在同一2D平面上的做法,改為3D立體式堆疊,讓處理器有了全新的構建模式。試想一下,全新設計的芯片就像一個設計成1毫米厚的夾心蛋
- 關鍵字:
3D 封裝
- 近日,Analog Devices, Inc.(ADI)宣布與Jungo合作開發基于飛行時間(ToF)和2D紅外(IR)技術的攝像頭解決方案,以實現車內駕駛員及座艙監測。ADI的ToF技術和Jungo的CoDriver軟件相結合,有望通過觀察頭部、身體位置以及眼睛注視情況,監測車內人員的睡意和注意力分散程度。該解決方案還有望實現基于面部、身體和手勢的智能交互,提供各個車內人員的人臉識別功能,從而實現個性化信息娛樂及服務以及拼車支付等功能。ADI公司汽車連接和感測產品線總監Vlad Bulavsky表示:“
- 關鍵字:
ToF IR
- 自iPhoneX在智能手機中首次搭載3DSensing以來,其2018年發布的iPhoneXR、iPhoneXS、iPhoneXSMax均采用3Dsensing。3Dimaging&sensing市場規模將從2016年的13億美元增長至2022年的90億美元,CAGR達到37.3%,2022年3D成像設備有望超過10億個。誠然,消費者的需求已經非常明顯,他們不但想要差異化強個性化足的產品,而且還希望擁有提升體驗效率的表現。圖片來源:http://software.it168.com如何解決“覆面系
- 關鍵字:
3D 視覺技術 屏下指紋識別
- 西部數據公司近日宣布已成功開發第五代3D NAND技術——BiCS5,繼續為行業提供先進的閃存技術來鞏固其業界領先地位。BiCS5基于TLC和QLC技術構建而成,以有競爭力的成本提供了更高的容量、性能和可靠性。在車聯網、移動設備和人工智能等相關數據呈現指數級增長的當下,BiCS5成為了理想的選擇。基于512 Gb的 BiCS5 TLC,西部數據目前已成功在消費級產品實現量產出貨。預計到2020下半年,BiCS5將投入大規模量產。西部數據將推出一系列容量可選的BiCS5 TLC和BiCS5 QLC,其中包括
- 關鍵字:
需補數據 3D
- 這兩年,隨著手機、無人機等采用了ToF(飛行時間),引起了業界對ToF應用的極大關注。實際上,能實現3D測距的ToF有著廣闊的應用潛力。不久前,ADI系統應用工程經理李佳女士向電子產品世界等媒體介紹了ToF的應用潛力,三種3D測距方案的對比,以及ADI ToF的解決方案。ADI系統應用工程經理 李佳1 ToF的應用市場ToF的需求無處不在。包括VR/AR,SLAM(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即怎樣通過技術方法,把現在我們肉眼能夠看見的3維信息通過科技的手段,再重新建模,可以作為導航的應用,用于服務應用、家庭機
- 關鍵字:
ToF ADI
- 行業領先的先進數碼成像解決方案的開發商豪威科技(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和鍺硅寬帶3D傳感技術的領導者光程研創(Artilux Inc.)于近日聯合宣布簽署合作意向書,雙方經過正式的商業交流及技術評估后,將在CMOS影像傳感器及鍺硅3D傳感技術上展開合作。此合作項目的主要目的為結合豪威科技在CMOS數碼成像的先進技術及市場地位,及光程研創的鍺硅寬帶3D傳感技術,以完整的解決方案加速導入手機市場。雙方亦期望能藉此合作基礎,為終端客戶提供更為多元彈性的產品選擇,進而實現各項
- 關鍵字:
3D 傳感技術
- EPC9144演示板內的車規級EPC2216氮化鎵場效應晶體管(eGaN FET)可支持大電流納秒脈衝的應用,提供高速的大電流脈沖 – 電流可高達28 A、脈寬則可低至1.2納秒,從而使得飛行時間及flash激光雷達系統更準確、更精確及更快速。近日,宜普電源轉換公司(EPC)宣布推出15 V、28 A大電流脈沖激光二極管驅動電路板(EPC9144)。在飛行時間(ToF)系統,對偵測物件的速度及準確性非常重要。EPC9144演示板展示出通過AECQ101認證的車規級EPC2216氮化鎵場效應晶體管具備快速轉
- 關鍵字:
EPC ToF
- 在近日召開的國際電子設備會議(IEDM)上,東芝存儲發布了基于Twin BiCS技術的閃存產品,并透露了即將推出的XL-Flash技術信息,同時它表示對3D XPoint之類的堆疊類存儲方案的前景并不看好。至于原因,東芝認為3D XPoint成本太高,在容量/價格比上難以匹敵3D NAND 技術,現在市面上96層堆疊的閃存已經大量涌現,可以在容量上輕松碾壓3D XPoint。其實對于高端DIY玩家而言,如果追求極致速度和體驗,3D XPoint是不二之選。即便是NAND SSD最強的SLC在4K隨機性能、
- 關鍵字:
東芝 3D XPoint 傲騰 SSD
- 從全世界的神話經典故事中,我們總是能看到人類對物理世界的感知有一種超能的渴望。中國神話故事中的“千里眼”、“順風耳”神話角色,與孫悟空超強辨識力的“火眼金睛”一樣,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在西方,北歐神話里的海姆達爾的千里眼白天黑夜都能看到三百里之外,他的順風耳能聽到青草發芽的聲音;古希臘神話里的太陽神阿波羅具有千里眼神力。到現代社會,人們對這種超能力的向往變成了對物理世界的各種不斷探索,并將現實世界的精彩在虛擬數字世界中完美演繹。而現代人類對物理世界探索的能力,已經遠遠超過古人的想象力所能及,例如20
- 關鍵字:
放大器 TOF MEMS IMU 醫療
- 此博文由Matthieu Chevrier與Lali Jayatilleke共同撰寫網絡購物的發展帶動了物流中心數量的增加,因而在物流中心處理許多繁重任務的輪式機器人的數量也隨之增加。這些輪式機器人要應對的下一個挑戰是最后一公里交付,以幫助減少市中心區繁忙街道的擁擠程度。與此同時,人類友好型機器人開始在實體店進行實時盤點,這使得超市能夠減少每種產品的貨架空間,并增加給定時間內可以攜帶的庫存量。輪式機器人甚至可以進軍賓館,提供從入住到客房服務的接待服務。對于這些輪式機器人來說,這并不完全是高難度的工作,他們
- 關鍵字:
機器人 ToF 物流 傳感
3d tof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3d tof!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3d tof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3d tof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