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8 日消息,據央視新聞 11 月 17 日報道,在 2024
廣州國際車展上,中國貿促會汽車行業分會副會長趙揚表示,今年,國家、省、市等各級財政都安排了專項補貼資金,推動以舊換新。與此同時,車企紛紛推出多種購車優惠活動。此外,金融機構也推出了專屬金融惠民服務方案,持續為汽車產業供需兩端同步釋放市場活力,行業預計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將超過 1200 萬輛。11 月 14 日,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首次突破了 1000 萬輛,同時也是全球首個新能源汽車年度達產 1000 萬輛的國家。中國汽車工業
關鍵字:
新能源車
成為“特斯拉殺手”后,比亞迪還要趕超百年車企福特?今年第三季度,比亞迪營收同比增長24%至2011.25億元,史上首次超越特斯拉,登頂電車之王。而比亞迪最近公布的汽車銷量數據,讓其有望趕超傳統車企巨頭福特。數據顯示,比亞迪10月新能源車銷量逾50萬輛,遠高于上年同期的30萬輛,并超過特斯拉的46萬輛。今年第三季度,比亞迪賣出113.49萬輛車,這比福特高出約4萬輛。福特公司按季度披露全球銷量,其過去三個季度的平均銷量約為110萬輛。彭博報道稱,幾乎所有關注比亞迪的分析師都預計這種勢頭將持續下去,比亞迪全年
關鍵字:
特斯拉 比亞迪 福特 新能源車
國際數據公司(IDC)最新發的?China Annual Electronic Vehicle Tracker數據顯示,增程式電動汽車與插電混合式動力汽車在新能源車中的占比取得顯著增長。隨著新能源車市場由早期的快速增長進入平穩增長階段,消費人群的構成逐漸轉向態度更為審慎的主流購車者,如精明自主型和穩重體面型用戶。作為電動化進程中的階段性動力模式,增程式與插混模式保留汽油機作為補充性動力來源,打消了消費者對于長途、補能的顧慮,使對純電動模式有所猶豫的消費者得以通過相對保守的方式接觸新能源車,進而開
關鍵字:
新能源車 IDC
中國新能源車市又迎來一個關鍵節點。8月8日,乘聯會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172萬輛,同比下降2.8%,環比下降2.6%。其中,7月新能源車市場零售87.8萬輛,同比增長36.9%,環比增長2.8%。值得一提的是,7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達到51.1%,是歷史上首次月度突破50%,也就是其零售銷量首次超過燃油車。與新能源車再創新高相對應的,則是傳統燃油車份額繼續收縮。數據顯示,7月常規燃油車零售84萬輛,同比下降26%,環比下降7%;1-7月常規燃油車零售657萬輛,同比下降15%。乘聯會
關鍵字:
新能源車
_____在國家“雙碳”戰略的引領下,節能減排已成為推動各行各業結構轉型的核心動力。泰克科技與廣東芯聚能半導體有限公司的合作,正是這一戰略下的重要實踐,雙方致力于推動SiC功率模塊產業的技術創新與市場競爭力,共同加速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應用,促進了產業的綠色升級。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的日益成熟,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碳化硅(SiC)作為新一代新能源汽車功率模塊的首選,其市場需求不斷增長。雙脈沖測試是表征功率開關器件動態特性的重要手段。然而,第三代半導體的高壓高速特性對測試工具提出了更
關鍵字:
泰克 芯聚能 SiC功率模塊 新能源車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近期面臨著來自美國和歐盟的貿易壁壘挑戰。美國政府提議將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關稅提高至100%,而歐盟也正在進行反補貼調查,未來可能會對中國新能源汽車課征針對性關稅。在關稅壁壘和貿易摩擦加劇的背景下,中國新能源汽車能否承擔價格優勢驟失的考驗,成為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 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國內市場呈現高速發展的態勢。根據國際能源署報告,2023年,中國新能源車銷量占全球總銷量的64%,其中120.3萬輛為出口,相較于2022年,產銷量增長率超過35%,出口增長率則達到77.6%。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快
關鍵字:
新能源車
今年第一季度中國芯片總產量同比飆升40%,達到了981億顆,這表明在先進制程發展受到美國限制之下,中國的成熟制程芯片的產能正在快速擴大,同時顯示中國的高科技產業增長速度比其他產業增速更快得多。《芯智訊》引述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僅今年3月份,大陸集成電路產量就增長了28.4%,達到362億顆,創歷史新高。而中國集成電路產量的大幅增長,部分得益于新能源汽車等下游行業的強勁需求。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29.2%至208萬輛。此外,同期智能手機產量增長了16.7%。報導表示,這顯示中國「
關鍵字:
手機 新能源車 成熟制程 芯片
4月15日消息,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4月14日發文稱,目前截止到3月的乘用車降價車型總體不多,主要是新能源車。3月下旬燃油車也有一些跟進,但仍屬正常。2024年一季度降價規模已經超過2023年全年的六成,相當于2022年的降價總規模。影響降價的主要是純電動和插混等新能源車型,燃油車降價很少。從降價節奏來看,2023年的降價總體相對比較均衡,但2024年的降價在2月份和3月份都達到了超強的程度,2月份有27款車型降價,3月份有37款車型降價,相對于歷史來看也是一個驚人的水平。
關鍵字:
電動車 新能源車 降價
周末小米汽車的發布,忽然間讓幾個汽車媒體的各種測試數據成為網絡熱點,其實類似的測試似乎很早就有,只是這波潑天的流量反而將這些測試數據無限放大到了公眾面前。從實際應用角度,這些測試能部分代表車輛的真實性能,只是這種測試的數據卻并不一定能分得出車輛整體表現的優劣。 測試的目的本是對部分理論參數進行實際的驗證,不知什么時候開始這種測試反而變成了拉一踩一的直觀手段,筆者旁觀這種性能實景測試大抵是從PC處理器當時的性能對比開始,慢慢從一種性能測試逐漸演變成對比測試,只不過當時的情況比較特別,基本上測試就是兩家類似產
關鍵字:
SU7 新能源車 測試
_____第三屆汽車測試技術周于2024年3月21日-22日在上海舉行,技術領先的測試和測量解決方案提供商泰克攜新能源汽車全棧式測試解決方案參與了此次盛會。作為汽車行業值得信賴的測試測量專家,泰克為新能源汽車行業提供全棧式測試解決方案,從初期的器件選擇到最終的產品認證多個測試環節助力產業應對AI浪潮下的技術革新。ATC汽車技術平臺是為中國汽車技術人士提供專業技術交流、技能培訓、商務服務的綜合性平臺,客戶范圍遍布所有主機廠,數千家汽車零部件廠商,是國內汽車技術會議及活動具影響力的品牌。本次汽車測試技術周,全
關鍵字:
新能源車 汽車測試
市況不佳,中國車市持續價格競爭,新能源車需求一路領先的中國市場也蒙塵,TrendForce推估,中國在全球市場的銷售占比恐由2023年的60%微幅下修至56%,惟近年努力攻占中國大陸車市的中國臺灣企業元山和泰碩均表示,對中國車市保守看待,不過目前對訂單影響不大。TrendForce 2日發布2023年全球新能源車銷售量(包含BEV、PHEV、FCV)預估,估總量達1,280萬輛,其中各區域市場銷售占比分別為中國60%、西歐22%、美國11%、其它區域6%,中國市場需求明顯領先。不過,隨著中國政策補貼陸續退
關鍵字:
新能源車 TrendForce
過去二十年來,歐洲汽車業受益于五個優勢:技術領先、成本效率、品牌價值、穩定的地緣政治和中國銷售市場,但目前所有業者都感受到國際關系緊繃與技術創新帶來的威脅。這五大成功要素面臨威脅的分析如下。
關鍵字:
新能源車 汽車產業 歐洲
現有充電基礎設施與汽車主電池(800V 或 400V)之間的不兼容,是目前里程焦慮問題的主要來源。解決這一問題對于消費類電動汽車使用率的持續增長至關重要。幸運的是,我們有解決方案。DC 快速充電是里程焦慮問題的主要來源雖然我們正在見證自蒸汽機以來汽車工業的最大變革,但我們都對基礎設施感到擔憂,因為需要具有可持續性和民眾基礎。電動汽車一直是汽車行業最受寵的一個分支,每天都有很多圍繞著這一領域的技術創新涌現。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基礎設施,它將以最一致、最有效的方式支持電動汽車。工程師現在正在重新定義電動汽車的架構
關鍵字:
Vicor 新能源車 快速充電
1 月 9 日消息,特斯拉于 1 月 6 日公布了新款 Model S 和 Model X 在國內的售價,Model S 售價區間為 78.9 萬-100.99 萬元,Model X 售價區間為 87.99 萬-103.99 萬元,將于 2023 年上半年開啟中國大陸交付。在特斯拉官網注意到,新款 Model S 和 Model X (包括 Plaid 版車型)取消了車尾部分的特斯拉 Logo,轉而在黑色飾條上增加了“TESLA”英文標識。不過無論是在此前的廣州車展,還是特斯拉用來進行全國巡展的車型,車尾
關鍵字:
特斯拉 車標 新能源車
“在即將舉行的NIO Day 2022上,公司將發布兩款新車,一款是完全迭代到NT2.0平臺的ES8,一款是全新車型。”12月12日,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透露。蔚來官網顯示,蔚來在售車型共有6款,分別為基于第一代技術平臺打造的三款車型ES8、ES6、EC6(以下簡稱“866”)以及基于第二代技術平臺NT2.0打造的三款全新車型ET7、ES7、ET5。秦力洪把蔚來旗下產品的迭代形容為“開賽車過彎”。“隨著866升級到NT2.0平臺,預示著蔚來即將駛出彎道。”秦力洪稱,在接下來半年左右的時間,蔚來將完成
關鍵字:
蔚來 電池 芯片 新能源車
新能源車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新能源車!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新能源車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新能源車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