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制造業增速落榜尾 回暖受困單一發展思維
工信部近日透露,1-7月電子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增長0.8%,落后于所有工業行業。由于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市場總體需求萎縮,電子制造業受到嚴重沖擊。雖然目前電子制造行業出現一些回暖跡象,但是經濟危機的影響尚未消除,電子制造業的苦日子還沒到頭。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97796.htm電子制造業增速落榜尾
工信部透露,1-7月電子制造業工業增加值0.8%的增長速度落后于所有工業行業。由于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市場總體需求萎縮,電子制造業受到嚴重沖擊,處于出貨量大幅下滑,行業利潤不斷下降的雙重困境。
在電子制造業增加值增長處于低位時,1-7月出口交貨值下降10.9%。7月,電子制造業增加值增長5.9%,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出口交貨值同比下降6.2%,降幅比6月份擴大0.4個百分點,其中筆記本計算機產量增長65.1%,微型計算機設備、手機,光電子元件、電子器件產量降幅均有明顯收窄。
在工信部公布的5大類工業中,裝備工業連續3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消費品工業1-7月生產平穩,增加值增長9.5%;原材料工業1-7月增加值增長7.8%,比上半年加快0.9個百分點;在能源保障業方面,1-7月,全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15.2億噸,同比增長8.1%。
創新缺乏、結構單一是最大制約回暖因素
相對于國外知名企業而言,國內電子制造企業以代理、代工、貿易為主,自主研發型企業相對較少。這些從側面反映出國內電子制造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的匱乏和產業結構的單一。正是這方面的落后,制約了電子制造業的回暖。
如今電子制造企業的擴張速度已經遠不如從前,在缺乏外部資金支持的背景下,即使企業以較快的速度擴張,要趕上電子制造巨頭還需很長時間。
目前電子制造企業有兩個發展方向,大規模航母型企業和小規模高端實驗室。前者以富士康、偉創力這樣的電子制造巨頭為代表,小規模高端實驗室是指那些生產規模雖然不大,但有很強研發能力的企業。而國內的中小型電子制造企業雖然也屬于“小批量、多品種”的類型,但缺乏相關的生產工藝和人才。這類中型電子制造企業規模不如國際巨頭,工藝及解決方案不如高端實驗室。
研發需要巨大的投入,投入后是否能有回報也是個問題。比如,一些電子制造企業自主研發IT產品,等研發出來并投入市場的時候,企業發現行業技術已經升級換代,這款產品的價格和性能已經沒有優勢。由于缺乏相關行業人才和信息,一些企業對產品把握不準,造成了研發的失敗。一些本土電子制造企業雖具備了一定的研發和設計能力,在研發時避開了難度較大、專業性強的電力和儀表等產品,轉向鼠標、MP4等民用IT產品,雖然也奠定了自己的研發實力,但仍然沒能避免同質化競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