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電子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現在人們駕駛汽車時,會發現車上增加了很多諸如:油耗顯示、ABS、ASR、EBA、ESP、安全氣囊、側氣簾、車內溫濕度控制、CD/DVD播放機、GPS導航儀、電動門窗、電動后視鏡、電動座椅記憶調節、LED車燈、自適應巡航,以及其他很多以前只在軍用、航空上使用,而價格只是現在民用消費類水平的汽車電子產品。電子產品目前在整車成本中所占比例普遍為23%~30%,在高檔豪華轎車上更是占到50%~60%。今后汽車的發展將更多地由汽車電子技術驅動,可能人們駕駛汽車的感覺就像在操作一臺復雜的電子設備。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93253.htm然而,起自去年的一場全球金融危機造成了整個汽車業的衰退,因此很多整車廠商對汽車電子供應商也提出了進一步壓低成本的要求。汽車電子業從前幾年快速增長到了面臨巨大調整壓力的時期。
加強本土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
樂觀來看,上述嚴峻形勢對于中國的自主品牌電子廠商來說,也意味著機遇。目前的中國汽車電子領域正處于提升自主研發能力的關鍵階段,電子廠商要利用這樣的契機,不斷加大與中國已經具有較高汽車電子技術研究開發能力的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深度和廣度,并注意多開展與同行的合作與交流。
目前,清華、同濟、上海交大、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在引擎管理、底盤、車身電控、網絡總線控制、車用智能技術、混合動力/電動車技術等方面已經取得了具有很高市場應用價值的成果。
包括國家工程實驗室在內的各級科研院所,也在重點開發一些關鍵技術:發動機、自動變速箱和電池;各電控系統中的核心執行器,如噴油器、電磁閥、VVT、離合器、液壓閥等。以及動力和電驅動系統、底盤和安全系統、車身和網絡控制系統。
汽車整車的開發是根據市場的需求、產品目標客戶的定位、相關的法律法規要求、價格等因素,來確定產品的設計開發方案、產品技術規范等設計資料。汽車電子供應商按整車設計開發的技術指標要求進行電子系統的結構設計和功能定義,最后形成電子系統和子系統的技術規范。各汽車電子零部件供應商開發、測試試驗后,交給整車廠商生產。
整車廠商選用同步開發的電子產品時,對其供應商要有技術儲備和以前成功的產品作保證。對于整車開發,由整車廠商、設計公司、配套商三方共同完善功能需求,與已知產品、開發能力、時間周期和成本相協調,確定同步開發配套產品。
所以在建立與完善自主開發體系方面,要注意以下幾方面:首先,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技術開發團隊;其次;建立完整的產品質量管理體系,擁有高可靠性的產品;第三,建立完整的軟硬件開發平臺,規范的開發管理流程,以及測試設備和方法;第四,經常參加高水平的國際技術論壇和技術研討會,積極與國際廠商和各標準組織建立聯系,熟悉他們的各種先進標準和體系,密切關注國際市場的發展,不斷進行產品的超前研發,形成現在與未來各代技術的梯形連貫研發機制。第五,積極與國內外整車廠商聯系,努力尋求與他們的工程配套機會,積累寶貴的工程經驗。
所以,中國自主品牌汽車電子廠商的發展必須得到整車企業的支持,在汽車整車企業的開發架構體系下進行汽車電子產品的規劃、設計和開發。通過產品的開發,形成符合整車企業開發要求的開發管理體系、技術隊伍和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現階段來看,還是從中國自主品牌整車廠商那里比較有希望獲得訂單,不過由于他們要與外商進行激烈的競爭,整車質量壓力很大,所以電子廠商的產品質量一定要非常過硬,要珍惜機會,認真、誠信合作。
另外,汽車電子領域利潤高,技術含量高,市場發展空間大,可能會吸引很多電子廠商進入,對于新進入者,要準備足夠的資金、開發時間和耐心去獲得整車廠商的認可。
對于國內自主品牌汽車電子廠商來說,目前比較適合進行以下技術產品的開發:1.動力控制領域,節氣門/直噴引擎,智能渦輪增壓,電子閥門驅動,自動變速箱系統,混合動力系統等。2.在能量效率和管理方面,剎車能量轉化、熱能轉化、電動燃油泵、LED燈等。3.底盤電子控制:電子轉向助力系統(EPS)、胎壓監測系統(TPMS)等。4.車身控制:電動后視鏡控制、電動座椅記憶調節系統、雨刮控制、電動門窗控制、自動空調、數字式儀盤等。5.信息娛樂系統:GPS導航儀等。6.網絡總線控制:CAN/LIN通信協議、控制器、收發器等。7.混合動力、電動汽車:驅動馬達控制、動力電池管理系統(BPMS)、多能源管理系統、DC/DC模塊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