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告急 員工曝蘇州奇夢達減產近半
全球DRAM產品供大于求嚴重,價格一路下跌,全球最大的內存供應商之一奇夢達公司在近期做出了多番調整,意圖重組和縮減成本。
之前有市場傳言稱,奇夢達蘇州工廠可能面臨關閉或出售。
實地探訪產量減半招工縮水
位于蘇州工業園區內的奇夢達(蘇州)成立于2003年,由模組、科技、資訊和存儲產品研發四家公司構成,是奇夢達在中國內地地區的最大生產研發基地。
奇夢達(蘇州)的相關負責人以工廠一向低調為由不愿露面接受采訪,據她表示,外界紛傳的停產關閉一說并不屬實,奇夢達蘇州工廠的生產情況現一切正常。
不過該位負責人也承認,受金融危機和產業困境等多方因素影響,近段時間以來奇夢達蘇州工廠的海外訂單確實已減了不少。
一名車間工人告訴記者,之前工廠的產量最高能達到每日6萬片板,但現在每天只生產3萬片板左右了,產量減少了近一半。各個部門仍然有對外招工,只是招工的規模比以往要小多了。其余接受采訪的幾位工人都表示,園區內的其他工廠情況都不太好,因為擔憂現在的經濟形勢,一些外鄉工人都不敢選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告假離開。
園區正調研晶圓廠狀況
駐扎在蘇州工業園區內的還有韓國的三星電子、美國的超微半導體,及國內代工巨頭的明艦科技等知名半導體生產企業。11月初,日本爾必達突然宣布由于DRAM(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市場的蕭條以及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而暫緩建設在蘇州的中國工廠。
對此,蘇州工業園區的工作人員顯得有些無奈,“這是此時做出的最恰當的決定,一切遵照日本爾必達的官方解釋。”園區管委會的新聞發言人表示,仍保持著與爾必達公司的定期接觸。據這位新聞發言人透露,蘇州工業園區內集成電路企業的產值占了全國總產值的16%。金融危機對各個行業影響確實已產生,但具體對蘇州工業園內的企業的影響還未出統計結果。政府和園區管委會正在組織一項挑選了園區內的代表性企業參加的調研,以檢視實際影響,并商討應對措施。
行業調查DRAM行業極度縮水
從全球看,蘇州晶圓廠面臨的問題是該產業在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全球困局。
10月13日,奇夢達將其合資子公司華亞科技35.6%的股份以4億美元出售給了美光,并正式公布了新的成本縮減的計劃;10月15日,奇夢達又宣布全球裁員3000人以應對內存市場的寒冬;截至6月30日的2008年第三季度運營結果顯示,奇夢達當季營收為3.84億歐元,同比下滑了48%,2008財年前9個月的營收凈額較去年同期減少了55%,公司進一步減少了2008年財年的預算支出。與此同時,奇夢達的大股東德國英飛凌未改初衷,仍計劃在2009年將奇夢達出售。
全球經濟不景氣、PC等出貨量下降、供過于求,都造成了DRAM產業愈發艱難。根據電子市場研究公司iSuppli最近的一份基于121家半導體供應商的第三季度實際業績所做的報告,iSuppli預測2008年全球半導體營業收入將下降2%,并一口斷定2008年芯片產業已經受到經濟危機的嚴重沖擊。11月iSuppli又發布新的監測報告稱,因全球市場情況惡化令需求減弱,且許多主要經濟體皆陷入衰退,將個人電腦(PC)產業成長預估大幅調近三分之二。這對晶圓生產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