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速度成為IC設計制勝法寶
創新是今后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核心,創新包括觀念創新、業務模式創新、技術創新和企業文化創新四個方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79308.htm把設計業推向知識產業
由于我國還是發展中國家,雖然GDP總額已上升至全球第四位,但知識所創造的財富還相對較少。在第二產業中,組裝、來料加工和貼牌生產占了較大的比重,而擁有標準、專利、關鍵技術和行銷渠道的跨國公司從中國市場中攫取了可觀的利潤。
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全行業2005年的平均利潤率僅為3.4%(信息產業部2006年公布數據)。一部2000元左右的中檔手機,售價中1/3是用于購買芯片和支付技術協議的費用;一臺VCD(DVD),可獲利2美元,而交納的專利費就高達1美元以上;一個普通的無線鼠標,在美國售價為40美元,作為制造方的中國企業僅能拿到3美元,而這3美元包括了除材料以外的全部生產成本。也就是說,我們的制造企業絕大部分在為跨國公司打工。與之相對照的是,美國知識產業在GDP中的比重已超過50%。也就是說,別人靠標準、專利收錢,我們還處在靠體力、靠廉價勞動力獲利的歷史階段。
集成電路設計業是最能體現“知識價值”的產業,要抓住中國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標準制定的先機,使設計與市場需求早期結合,在參與制定技術標準的過程中贏得跨越發展的契機。從今天開始,我們就要以源頭創新為動力,為4C(Computer-計算機,Communication-通信,ConsumerElectronics-消費電子,Content-內容)產品市場的到來做好充分準備,加速開發移動多媒體終端、汽車電子、RF(射頻)卡等熱點產品,同時抓住安全、傳輸、高清電視等制定技術標準的機遇,抓住各民生領域中不斷擴大集成電路應用的有利時機,主動迎接新一輪的挑戰。
根據市場需要創立新業務模式
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生存基礎已趨于穩固時,就要在商業模式上尋求創新之路。尤其是一個企業的產品處于相對“壟斷”地位,且擁有一定的品牌優勢時,就要考慮新的業務模式。以前,一個Fabless(無廠半導體)公司的模式是:EDA(電子設計自動化)+商用IP(知識產權)+SoC(片上系統)+Foundry(代工)業務,而今后還應加上研發工藝和獨用IP的內容,形成橫縱研發的新型IDM(集成器件制造)模式。如海思的65nm產品就是和TI(德州儀器)公司一起進行了相應工藝研發之后投入生產的。
新的業務模式要以全球市場為動力,以提高企業的產品規劃能力和研發能力為基礎,以提高競爭力和品牌價值為終極目標。
技術發展的綜合化還要求通過聯合的業務模式進行創新。軟件、集成電路、計算機,通信、音視頻技術、安全算法技術的相互結合,已成為電子整機和信息技術發展的必要元素,相互結合就會創造出新的產品、新的市場。
同時,企業還必須密切關注贏利模式,而不僅是關注規模,應以50%而不是5%的精力去關注企業運營,應建立完整的運營系統,而不是僅僅定制成本,應建設完整的運營隊伍,而不是試圖親力親為。
在基地建設中,要有效、高效地充分利用基地資源,對基地內的企業資源主動進行重組,一方面要“扶大扶強”,另一方面也要加速“賴孵”企業的破產和轉化,不再為“阿斗”企業提供“免費午餐”。
注重原始創新提高創新速度
在新的市場競爭中,創新速度已經成為經營者的制勝法寶,誰發現先機,誰率先獲得技術標準,誰將產品搶先投放市場,誰就會在全球市場中占領先地位。
三星電子公司的尹鐘龍先生認為:“數字時代可以無限地擴張產品線,但關鍵是如何在體積變大的同時保持敏捷的身手。在模擬技術時代,知識和技術的積累以及勤勉是制勝之道;而在數字時代最重要的是創新和速度”。三星公司依靠該理論創造了7年神話,從三流產品一躍成為一流產品,躋身于行業前列,成為業界中的佼佼者。
國內設計公司在爭取創新提速上也不乏成功的范例,如:深圳芯邦公司自2005年3月第一個閃存移動存儲器控制芯片上市至2006年9月,僅一年半的時間就達到每月出貨400萬片的能力,同時占領了世界市場40%的份額。昂寶公司成立僅兩年,已推出20余項“綠色引擎”電源系列芯片,在低壓、低功耗技術上取得了眾多創新成果,擁有了近20項專利。中星微則從底層算法到電路設計均擁有獨立的專利技術,因此在短期內取得了長足發展,在多媒體通信市場中取得了巨大成績。
創新是科學,是艱苦的勞動,來不得半點虛假,也沒有捷徑可循。我們的創新活動要尊重科學,要研究科學規律,同時也要學會規避風險。
一方面,我們要從上海“漢芯事件”中汲取教訓,旗幟鮮明地反對浮夸、戒除浮躁、遵循職業操守;另一方面,我們希望有關單位和人員迅速走出事件負面的陰影,重新在釋放創造力的隊伍中與業界同仁并肩戰斗。
是企業就要直面競爭,既有技術、產品性能的競爭,也有成本、服務的競爭,更有法律、規則的競爭。后者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課題。以炬力為例,2005年,該公司產品占了世界市場的40%,正因為如此,競爭對手用“337”條款力圖阻撓炬力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目前,炬力公司正在進行新一輪的抗訴和反訴。與此同時,炬力開辟了歐洲市場,仍在世界市場中處于領先地位。從這一事件中我們獲得的經驗是:既要創造自己的專利,也要學習他人的專利,通過規避有成果的專利來保護自己的權益。要建立創新產品的出口戰略,主動和提前做好應戰準備。不要懼怕訴訟,要培養和聘請專業律師人才為企業服務,將訴訟費用納入行銷費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