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導航40納米芯片將投產 明年6月裝備千萬部國產智能手機
北斗導航距離大眾消費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在昨天舉行的2015上海國際導航產業與科技發展論壇上,記者從北伽導航公司總經理王永平處獲悉,該公司自主研發的40納米射基頻一體化芯片本月將投入生產,預計明年初產品問世,6月將裝備到千萬部國產智能手機上。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82443.htm40納米代表著當今導航芯片的最先進工藝,這顆5毫米見方的北斗導航芯片,將有效降低國產芯片體積大、功耗大等一系列問題,讓更多消費者和廠家自主選擇北斗導航系統。
北斗導航衛星系統的策劃者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榮駿表示,應用是發展北斗導航系統的核心問題。
據全國地理信息產業峰會的報告顯示,中國GPS導航產業總值已經超過500億元,用戶超過500萬人,而據國家工信部電子信息司電子基礎處處長喬悅山透露,物聯網將開創超過3000億美元的市場。
嗅到商機的阿里巴巴投資20億元,與中國兵器工業集團聯手成立了千尋位置網絡有限公司,通過北斗地基一張網的整合與建設,構建基于云計算和數據技術的網絡平臺,挖掘位置信息服務“金礦”。
據王永平透露,首批40納米北斗芯片的買家為中興通訊,出貨量為500萬片,預計明年1月交付。一些經營無人機、可穿戴設備的企業也“聞風而動”。
為何大家對北斗導航如此關注?上海衛星導航定位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陸星海表示,阻礙北斗產業化的關鍵在于手機芯片,40納米射基頻一體化芯片的“跨越式”問世,將讓北斗產業前進一大步。據悉到明年6月,將有千萬部國產智能手機用上北斗芯片。
據悉,目前制造的“北斗”接收器同時兼容GPS、伽利略和“北斗”的頻率,同時有兩套衛星定位系統工作,定位精度可達1米,這比GPS5-10米的定位精度提高了一個量級,同時室內外定位無縫切換等技術也在研究中。
今年3月底,一顆小衛星被送上了3.6萬公里的高空軌道,這是首顆北斗系統全球組網衛星,它的上天標志著我國北斗系統組網的第一步。
沈榮駿表示,北斗系統走的是區域+全球的特殊發展模式,去年以前已經成功發射了12顆北斗衛星,能夠完美覆蓋本土及其周邊領域的定位導航功能,下一步就是要組建全球網絡系統。目前已經發射了4顆全球組網衛星,今年底將發射第5顆。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說出了北斗導航系統的發展目標——到2018年形成“一帶一路”國家的服務能力,到2020年支持全球服務。屆時,“北斗”產業鏈將成為一個蘊含巨大能量的戰略新興產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