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全球50%以上筆記本電腦芯片是“成都造”
“成都是一片沃土,有良好的政策支持以及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來源。你知道嗎,現在全球有一半以上的筆記本電腦芯片是從成都走向世界的。”SEMI(國際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協會)中國區總裁、全球副總裁陸郝安在接受本網記者專訪時說。陸郝安十分看好西部,他認為半導體產業在成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四川和成都的高科技產業園區為其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64420.htm政策支持和技術人才二者兼備 成都是一片沃土
“我多次來到成都了,但第一次來西博會,此次主要參加平板電腦和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研討會,希望能夠多與四川的企業有更多的溝通和合作,當然也希望能促成更多在行業領先的企業落戶成都,尋求發展。”陸郝安說。在SEMI的會員中,既有英特爾、三星等國外品牌,也有生產智能手環的城都企業咕咚網。
令陸郝安印象深刻的是成都有大規模的電子信息產業園,在硬件和軟件的配套上比較完備,同時政策支持使得成都有大批的高科技企業萌芽并不斷成長,發展勢頭十分強勁。
“英特爾公司早就看好成都,在這里的分裝測試基地是全球最大的之一。據我了解,現在全球有一半以上的筆記本電腦芯片是這個廠生產的,數量很可觀。”陸郝安說。他表示,英特爾選擇在成都建造分裝測試基地,除了有政策的支持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人才,“芯片的研發和生產對員工的專業技能要求非常高,成都有良好的教育資源,每年可以向企業輸送大量的高素質人才,對企業在研發領域的進一步發展是有力的保障。”
小芯片聚集大智慧 可體現綜合國力
據陸郝安介紹,芯片制造是資金、科技高度密集的產業,投資一個芯片廠需要至少50億美元,在不同的技術節點,這個金額還有上升的空間。他表示現在中國對芯片的需求量很大,但是仍需要大量進口,不能完全實現自給自足。
“中國芯片制造的產業鏈仍然不健全。目前芯片在全球每年有3000億美元的市場,其中,中國市場的需求量達到了1500億美元,然而中國企業出產的芯片只占到了全球市場的10%,這個數字還是偏低。”陸郝安說。他認為,這樣的現狀與中國芯片行業起步較晚有一定聯系,中國企業在2000以后才實現了芯片的現代化批量生產。
小小芯片除了聚集了大智慧和高昂的研發成本,陸郝安認為其還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芯片是電子設備的心臟,如果不能自主研發出核心的技術,還關鍵領域還是存在受制于人的問題。”陸郝安說,同時他希望借助西博會,把中國乃至世界先進的技術分享給四川的企業,力求進一步提高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的“心臟”——芯片在四川的研發水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