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業界動態 > 智能硬件浪潮 首先是芯片商們的饕餮盛宴

智能硬件浪潮 首先是芯片商們的饕餮盛宴

作者: 時間:2014-05-20 來源:鈦媒體 收藏
編者按: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被“玩壞了”之后,芯片廠商需要新的增長點來喂飽已經提升的產能,以獲取更多的利潤。

  不到兩年的時間,所有人都有一個共同發現:形形色色的就像雨后春筍一樣冒了出來。最常見的硬件類型就是類似JawboneUP這樣的智能手環;當然,還有最普遍且“臭名昭著”的可能就是那些自作聰明的“智能”腕表們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47145.htm

  從下面這張BI發布的《全球可聯網設備安裝基數預測圖》來看,我們可以發現,從2010年開始,全球可聯網設備的增長速度大大提升。而所謂“可聯網設備”所指的范圍,其中傳統的PC和智能手機僅是一小部分,可穿戴、智能電視、物聯網設備的增長非常可觀。

全球可聯網設備安裝基數預測圖

  全球可聯網設備安裝基數預測圖

  要連入互聯網,這些設備就需要具有接發處理數字化信息的能力,和傳統的電器只做一些類似“開/關”這樣簡單邏輯相比,這些設備需要處理的信息要復雜的多。所以,新興的智能設備通常會配備具有比較強大處理能力的中央處理器,正是這些處理器讓新的電子設備們“智能”起來。

  半導體產業一直按照摩爾定律持續的發展,讓這一切成為可能。摩爾定律告訴我們: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個月翻一倍以上。

  在摩爾定律的推動下,處理的體積越來越小,處理能力越來越強,但能耗和價格卻越來越低,這就催生了現在可以置入到各種智能設備中的廉價處理器

  在JawboneUP和GoogleGlass兩個產品中,我們都可以找到由德州儀器(TI)生產的處理器。這些處理器已經可以小到可以藏身在腕帶和眼鏡腳里,并由口香糖大小的電池驅動。

  而老牌巨頭英特爾在去年也推出了其可穿戴解決方案Quark,它可以在SD卡大小的空間內,實現奔騰級的處理性能。想象一下,十幾年前放在你辦公桌上那個大大鐵家伙,現在只要指甲蓋大小的芯片就可以擁有同樣的性能。技術的發展的速度大大超乎了一般人的想象。

  未來的70億移動終端,前提的平臺趨于完備

  也許你對此并不以為然,因為到目前為止,你所見到過的智能設備都顯得不那么“智能”,很多設備在上手的新鮮勁過后可能就只能呆在角落里吃灰了。但這并不能阻止芯片廠商和創業者對智能設備的熱情。

  因為他們都看到了智能設備巨大的市場潛力。前英特爾CEO歐德寧就根據摩爾定律提出過一個“歐德寧推論”:計算設備的價格和計算設備的量成反比;價越高,設備需求量越少,價越低,需求量就越大。他認為在計算設備的價格降到100美元的時候,出貨量將達到十億量級。

  歐德寧這個估算當時看起來可能已經非常大膽,但現在看來可能就已經過于保守(這也許也是英特爾在相關領域行動緩慢的原因吧)。高通大中華區高級副總裁王翔在不久前的GMIC上表示:“根據目前最新最權威的統計,從2013年—2017年全球會有超過70億的移動終端。包括手機,包括所有其他的,家里你能夠看到的所有東西都互聯起來了!”

  正是70億這個數字,讓產業鏈上的所有人都振奮不已。作為智能產業最基礎的芯片廠商們自然是個個摩拳擦掌,紛紛推出了自己的移動、可穿戴和物聯網戰略。高通、聯發科、Marvell等原來非常低調的B2B公司都開始投放廣告,召開大型發布會來彰顯自己的存在。

  當然智能化浪潮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可以說是隨著智能手機而興起的。雖然傳統的芯片巨頭英特爾等掌握了業界最先進的工藝,但豐厚的利潤使得其在移動互聯網發展初期沒有動力做更多探索。

  智能手機的出現,讓那些原本處于半導體產業鏈邊緣的玩家一下子跳到了前臺。在巨大市場規模和激烈的競爭驅動下,高通、聯發科、Marvell、臺積電、三星等企業相繼發起了一輪輪的軍備競賽。在工藝不斷改善的同時,各種移動芯片變得前所未有的豐富。

  與此同時,安卓等基于Linux開源移動操作系統在谷歌等企業的推動下,越來越成熟完善,為這些新型設備提供了廉價且通用的開發平臺。目前國內除智能路由器以外所有的設備幾乎都是基于安卓進行二次開發的。

  除了使用體積更小功耗更低價格更便宜的芯片以外,新型的智能設備其最明顯的特征便是可以通過各種通訊手段進行互聯互通,發揮聯動效應。這也是為什么現在主導智能設備的芯片廠商多為原來活躍在通信領域的廠商,他們在通訊技術的積累上有著天然的優勢。

  數據和云:芯片市場的新機會

  在很多智能設備上,強大的處理能力并不是必須的,但聯網能力卻可以造就出很多新的玩法。通過直連互聯網,谷歌在去年7月25日發布的全新連接設備Chromecast(即電視棒)讓傳統的電視變成方便好用的互聯網視頻播放器;飛利浦的Hue智能燈泡通過聯網可以使用手機進行方便的控制,還可以通過感知WIFI自動的開關;最新的藍牙beacon技術可以讓設備間感知互相的距離,好好利用,也可以開發出非常有趣的應用。

  這些可聯網設備將你的健康狀況、你的收視習慣、你生活的種種信息收集起來,并源源不斷的上傳到云端,進行進一步的分析處理。這又給芯片廠商們創造了一塊新的市場——云計算市場。

  即使在PC產業整體低迷的情況下,英特爾數據中心集團的營收卻一直在擴大。2013財年英特爾數據中心部門營收112億美元,同比增長7%,這在其PC客戶端部門營收下降的情況下,無疑是提振其信心的一注強心劑。

  有新的市場,就有心的玩家希望在其中分一杯羹。原來的X86處理器的高功耗給高密度數據存儲的電力供應和散熱都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此時,低功耗的ARM處理器開始在數據中心中找到了自己的新的用武之地。

  數據中心的存儲服務很多時候并不需要太強大的處理能力,但需要在單位體積里盡可能多的存更多的數據,消耗更少的電力。可定制化的ARM處理器正好可以滿足相應的需求。目前,Facebook和百度都已經在自己的數據中心提供了由ARM處理器支撐的存儲解決方案。如果廣義的看的話,發生在數據中心里的這些故事,也可以看作是新形式的智能設備誕生的故事。

  可以看到,隨著摩爾定律對芯片產業的不斷推動,芯片產業正在迎來一個全新時代。在這個時代,所有的設備都將慢慢的變的擁有計算能力,擁有聯網能力,而云計算也將變得無處不在。這將不僅僅顛覆芯片產業的格局,還將深刻的改變我們每個人的生活。



關鍵詞: 智能硬件 芯片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