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汽車電子 > 市場分析 > 汽車芯片遇冷,誰在逆勢增長?

汽車芯片遇冷,誰在逆勢增長?

作者: 時間:2025-03-17 來源:半導體產業縱橫 收藏

恩智浦部門收入同比下降…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503/468194.htm

英飛凌整體應收出現下滑…

意法半導體單季營收同步下滑…

德州儀器三季度實現營收同比下降…

大廠業績仍然在低谷徘徊,市場疲軟局勢依舊。

寒冬已至:市場遇冷

對比 2023 年全球收入前十公司的收入排名不難發現,幾家頭部汽車芯片廠商都跌出排名。例如被稱為「半導體行業風向標」的德州儀器和正強攻碳化硅市場的意法半導體,反而是同為功率半導體「歐洲雙雄」之一的英飛凌進入前十,顯示出行業之間正出現微妙變化。

英飛凌發布的財報顯示,2025 財年第一財季(即 2024 年第四公歷季度)實現營收 34.24 億美元,同比下滑 8%、環比下滑 13%。 

根據英飛凌預測,下一個季度預計營收環比增長 5.1%,其中汽車和工業領域的庫存調整仍在繼續,不過調整力度正逐漸減弱,多個消費類市場的庫存水平已恢復正常。

對于整體 2025 年,英飛凌認為汽車需求預計將保持平穩。盡管宏觀經濟狀況正在改善,但逆風情況依然存在,包括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整和消費者需求謹慎等。從區域角度看,歐洲、日本、韓國和北美的主要地區預計將下降;中國汽車市場將更多地轉向本土 OEM 廠商(原始設備制造商)。

德州儀器四季度財報顯示,期內公司整體實現營收 40 億美元,同比下滑 2%、環比下滑 3%。具體終端市場方面,第四季度在工業市場出現低個位數百分比下降;汽車市場環比下降約 5%;個人電子市場上漲約 5%;企業級系統市場下降低個位數百分比;通信設備市場上漲高個位數百分比。

意法半導體第四季度凈收入同比下降 22.4% 至 33.21 億美元。根據公司 CEO Jean-Marc Chery 分析,四季度尤其是歐洲汽車市場承壓,公司將持續順應汽車電動化和數字化趨勢發展。2024 年全年,公司整體收入同比下滑 23.2%,主要源于工業市場的大幅下滑、汽車市場也有小幅度下滑。

除了純硅基汽車芯片,碳化硅這種新材料的應用也影響著行業變化。在 2024 年汽車芯片市場承壓的態勢下,碳化硅是其中為數不多仍有增長的細分品類。

根據英飛凌在業績會上透露,2024 年與多家中國的汽車 OEM 廠商開展合作,且其碳化硅業務在快速增長。意法半導體在 2024 年碳化硅產品的總營收為 11 億美元。尤其中國是全球電動汽車行業增長最快的市場,公司也與中國汽車制造廠商有比其他供應商更多的合作動作。

在過去的汽車芯片短缺時期,市場對芯片的需求極為旺盛,這促使各大芯片制造商紛紛加大產能投入。英飛凌早在 2022 年就啟動了在馬來西亞居林建設全球最大、最高效的 200 毫米寬禁帶半導體工廠,2022 年 2 月宣布投資 20 億歐元,8 月又追加宣布 50 億歐元投資。博世在 2022 年再投資 4 億歐元用于擴大德國德累斯頓、羅伊特林根晶圓廠的產能,并在馬來西亞檳城州建立一個半導體測試中心。華虹半導體在智能電動汽車芯片需求激增的背景下,2024 年產能預計增長,截至 2023 年 Q4,其 8 英寸折合產能已增至 39.1 萬片。

然而,隨著這些新增產能的逐步釋放,市場供應迅速增加。與此同時,全球經濟形勢卻發生了變化,經濟增長放緩,消費者購買力下降,終端市場增長動力不足。這使得汽車芯片的需求未能如預期般增長,導致產能過剩的局面逐漸顯現。

同時,下游需求變化。Counterpoint Research 副總監 Brady Wang 分析指出,大約從 2023 年第三和第四季度開始,電動汽車的需求有所放緩,銷量不如預期,造成了當前汽車芯片市場出現庫存積壓情況。全球市場對電動車的需求放緩,與電動汽車價格相比一般燃油車偏高、充電樁等基礎設施不完善、冬季低氣溫影響里程數等因素有關,導致全球市場相對偏向于購買油電混合型電動車。

此前,在汽車芯片短缺的情況下,車企為了應對供應鏈風險,紛紛采取囤貨策略。但隨著市場形勢的變化,這些囤貨逐漸成為庫存負擔。當市場需求增長放緩時,車企的囤貨行為使得芯片庫存積壓問題更加嚴重。此前汽車制造商大量囤積芯片,而如今需求增長不及預期,導致庫存難以消化,進一步加劇了產能過剩的狀況。

逆勢而上:細分領域亮點頻現

高性能計算芯片:英偉達、高通等公司推出新一代自動駕駛芯片,獲得車企訂單 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趨勢推動高性能計算芯片需求增長。

功率半導體:英飛凌、意法半導體等公司擴大碳化硅產能,滿足新能源汽車需求。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升,帶動功率半導體需求增長。

傳感器芯片:索尼、安森美等公司推出新一代車載圖像傳感器,提升自動駕駛感知能力。自動駕駛等級提升,對傳感器數量和質量提出更高要求。

而且新能源汽車對芯片的需求不僅在數量上大幅增加,在性能上也有更高要求。一輛傳統汽車中的芯片數量約為 500 - 600 顆,而隨著自動駕駛、新能源等功能的增加,現在大部分新能源車型普遍裝配的芯片數量至少在 1000 - 1200 個,一些以智能為主打的新能源車型,則需要的芯片數量更多,甚至能達到 2000 顆左右。新能源汽車需要大量的 DC - AC 逆變器、變壓器、轉換器等元器件,這使得對 IGBT、MOSFET、二極管等半導體器件的需求量大幅增加。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為汽車芯片市場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的不斷擴大,對汽車芯片的需求也將持續增長,從而拉動汽車芯片市場的發展。

中國汽車芯片產業逆勢?

作為半導體行業風向標,美國德州儀器公司 2024 年第四季度營收 40.07 億美元,同比下滑 2%。意大利和法國合資企業——意法半導體的業績下滑情況更為明顯,其 2024 年第四季度營收 33.2 億美元、凈利潤 3.41 億美元,分別同比下降 22.4% 和 68.4%。意法半導體首席執行官謝里坦言,歐洲市場正面臨工業復蘇滯后、庫存積壓以及汽車需求放緩的三重壓力。

相比其他市場,中國市場需求較為穩定,展現強勁韌性。德州儀器首席執行官哈維夫·伊蘭在業績交流會上表示,中國市場在四季度同比和環比都實現了增長,大約增幅為 15%。有分析認為,在行業疲弱背景下,中國市場或成為全球汽車芯片廠商未來破局的關鍵因素。

事實上,在一些細分芯片領域,國內廠商已取得了不俗進展。例如,在車載 MCU 芯片領域,東風汽車發布的 DF30 芯片,填補了國內高端車規級 MCU 芯片的空白。在功率器件領域,據集微咨詢數據,比亞迪 IGBT 功率器件裝車量已于 2023 年超過英飛凌躍居國內第一。在智駕芯片領域,據蓋世汽車研究院數據,2024 年 1—6 月,在智駕域控芯片前裝標配量 Top10 中,自主占據 4 席,分別是華為昇騰 610、地平線征程 5、地平線征程 3 和愛芯元智凌芯 01,四款芯片合計市占率達 18.8%,而 2023 年只有 13.9%;在同期的智能座艙域控芯片裝機量 Top10 中,本土品牌占據三席。

而伴隨著 DeepSeek 的火爆并開源,不僅為全球汽車智能化打開了一扇新大門,也為本土廠商的突圍提供了新思路。從進展來看,智能駕駛領域已有華為昇騰、黑芝麻智能、愛芯元智、地平線、芯擎科技等智駕芯片公司官宣加入 DeepSeek 生態;國際企業中,英偉達也官宣搭載 DeepSeek-R1。隨著芯片企業陸續加入 DeepSeek 生態,汽車企業自 2 月 6 日起,吉利、上汽、長城等均陸續官宣實現與 DeepSeek 深度融合。

在智能駕駛領域,DeepSeek 等大模型具有強大的自然語言處理和推理能力,可以為智駕提供更加精準、高效的算法支持。本土廠商不僅可以借助 DeepSeek 等技術提升智能駕駛系統的性能和安全性;通過引入 DeepSeek 等大模型,本土廠商還可以降低智能駕駛系統的研發成本和時間成本,加速智能駕駛技術的商業化進程。不過,將 DeepSeek 等大模型與智能駕駛系統進行有效集成和應用也是本土廠商需要解決的問題,這需要廠商具備強大的技術研發和系統集成能力。



關鍵詞: 汽車芯片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