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動力總成:更高續航、更高性能和更快充電接受度
到 2025 年,電動汽車動力總成市場的價值將達到 200 億美元,到 2035 年可能達到約 210 億美元。這占分析期間 23.1% 的復合年增長率 (CAGR)。隨著運輸行業轉向電氣化,電動汽車 (EV) 動力總成系統是快速增長的行業之一。電動機、變速器、逆變器和電池組等關鍵部件直接決定電動汽車 (EV) 的性能、運行效率和駕駛動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503/467759.htm市場正在高速擴張,例如生產電動汽車隨著動力總成技術的進步,客戶期望更高的續航里程、更高的性能以及更快的充電接受度。到 2035 年,預計 23.1% 的復合年增長率也表明該行業的增長時機已經成熟,因此是未來汽車行業向綠色交通變革車輪的關鍵替代品。
電動汽車動力總成市場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是費用。先進動力總成系統中包含的組件(例如電動機和電池技術)價格昂貴。汽車制造商需要專注于降低成本的策略,同時不影響性能和效率,特別是對于增長經濟體的大眾市場電動汽車。
電池技術是 EV 動力總成效率的基礎。盡管已經有了帶來這些問題的進步,但功率密度、充電時間和電池壽命仍然是令人擔憂的問題。為了在提高續航里程和可靠性方面取得進展,電池化學和儲能解決方案的進一步創新是必要的。
通過電動汽車動力總成市場為鋰、鈷和稀土元素等材料提供動力受到供應鏈中斷和價格不可預測性的嚴重影響。可能阻礙這些材料可及性的短缺或政治問題可能意味著更高的生產成本和更長的交貨時間,這反過來又會給制造商帶來困難。
通過電機設計、電力電子和電池系統的升級,業務快速增長的前景已經顯現出來。隨著行業推進創新,專注于開發更輕、更高效和集成解決方案的企業將發現這種雙贏局面。
商用電動汽車,如電動巴士、送貨卡車和車隊車輛是增長最快的行業。物流供應商和城市交通系統正在著手開發高性能動力系統,從而為愿意為商業應用創新耐用、高效解決方案的制造商帶來新的機會。
電動汽車 (EV) 動力總成市場發明的演變以技術進步、產量增加和監管支持的融合為標志。旨在提供經濟高效、高性能和環保的動力總成解決方案的公司將在汽車行業的全面變革中保持長期盈利能力的良好地位。
區域市場趨勢
北美洲
美國是推動動力總成市場增長的主要市場之一,僅次于北美。美國一直在經歷向電動汽車的獨特過渡,政府通過投資、回扣和激勵措施引領電動汽車的采用。主要汽車巨頭也在加緊生產電動汽車,從而支持對先進動力總成解決方案的需求。
美國對高強度動力系統的需求正在增長,尤其是在消費類汽車領域,對增程式電動汽車的需求不斷增長。對商用電動汽車和重型卡車的需求不斷增長,也增加了對更高效、更強大的動力系統的需求。對電動汽車產能開發、電池生產以及基礎設施的投資不斷增加,也極大地推動了北美的動力總成市場。
歐洲
歐洲是電動汽車采用的全球領導者,電動汽車動力總成業務在歐洲蓬勃發展。德國、法國、英國和荷蘭正在引領前線,數十億的投資投入到電動汽車生產、充電站和研發中,以創造高端電動汽車技術。汽車制造商被歐盟激進的減排政策逼入絕境,轉向電動化,汽車的電動動力總成必須保持合規。
商用和乘用電動汽車以及對綠色技術和可持續性的興趣日益濃厚,推動了歐洲對動力總成的需求。歐洲對減少碳排放和綠色環保的興趣日益濃厚,這推動了更高能效和可持續動力總成的生產。
此外,歐洲市場強調電池技術創新、汽車性能和車輛到電網 (V2G) 技術,所有這些都是對先進動力總成解決方案需求不斷增長的推動力。
亞太
電動汽車動力總成市場的最大增長將發生在亞太地區,包括中國、日本和韓國。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是中國,最大的增長動力是電動汽車生產激勵措施、電池生產激勵措施和基礎設施投資。隨著原始設備制造商生產更多產品以滿足國內外對電動汽車的需求,市場將會增加。
韓國和日本新一代電動汽車技術的發展正在推動動力總成行業。業內最強大的汽車公司恰好位于這里,這些公司傾向于動力總成系統的創新,這就需要低成本、高效和高性能的解決方案。
亞太地區也在增長電動商用車的需求如公共汽車和送貨車,為電動汽車動力總成市場做出貢獻。隨著對電動汽車的需求不斷增長,該地區對高效可靠的動力總成解決方案的需求將持續存在。
世界其他地區 (RoW)
LAMEA 地區的電動汽車電動動力總成市場也在逐步發展。在拉丁美洲,墨西哥和巴西等國家也開始采用電動汽車,尤其是在城市地區,因為空氣污染問題正在推動更清潔的交通方式。
在非洲和中東,隨著政府轉向減少碳排放和投資綠色技術,需求開始顯現,特別是在南非和阿聯酋。隨著市場建立充電站并擴大車隊,他們對電動汽車動力總成的需求將更大,這為外國進入者提供了機會。
2020 年至 2024 年的市場變化以及 2025 年至 2035 年的未來趨勢
2020 年至 2024 年期間,電動汽車動力總成行業以高能鋰離子電池、800V 快速充電系統和節能技術取得進展電動機.政府嚴格執行排放標準,加快了從內燃機到電動動力總成的過渡。
汽車制造商專注于提高電池耐用性、充電速度和熱穩定性。材料短缺和供應鏈中斷為磷酸鐵鋰 (LFP) 電池等替代技術和多元化采購策略鋪平了道路。
到 2025 年到 2035 年,固態電池將使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增加到 600 英里以上,同時提高安全性和加快充電速度。基于 AI 的能源管理將管理電力輸送,而無線動態充電將能夠消除里程焦慮。
氫燃料電池將為重型卡車取得進展,而模塊化動力系統將使制造更容易。可持續性將至關重要,可回收電池材料和無稀土電機可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到 2035 年,電動汽車動力總成將更輕、更實惠、更智能,從而改變世界各地的交通方式。
市場變化比較分析(2020 年至 2024 年與 2025 年至 2035 年)
2020 年至 2024 年 | 2025 年至 2035 年 |
---|---|
更嚴格的排放法規、電動汽車補貼 | 碳中和要求,逐步淘汰 ICE 汽車 |
800V 架構,鋰離子電池改進 | 固態電池、AI 優化動力總成、無線充電 |
電動汽車在乘用車中的快速采用 | 擴展到商業車隊,采用燃料電池技術 |
集成再生制動、遠程信息處理 | AI 驅動型能源管理,軟件定義動力系統 |
轉向 LFP 電池,供應鏈多元化 | 無稀土電機、可回收電池材料、基于區塊鏈的生命周期跟蹤 |
有限的實時動力總成監控 | AI 驅動的預測性維護、數字孿生模擬 |
半導體短缺,鋰價波動 | 可擴展的動力總成生產、模塊化電池組 |
消費者對高速電動汽車和改進的充電網絡的需求 | 氫燃料電池擴建、超快速充電基礎設施 |
電動汽車動力總成行業的供應鏈上升評估
隨著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吸引力越來越大,由于對原材料的依賴、定價不一致和地緣政治限制,電動汽車動力總成市場圍繞原材料和供應鏈的風險正在加劇。電動機、電池組和逆變器依賴于關鍵材料,其中許多材料由少數供應商主導,這給全球供應鏈帶來了壓力。
與不依賴稀有元素的傳統電機不同,大多數電動汽車電機采用釹鐵硼 (NdFeB) 永磁體/稀土元素,如釹、鐠和鏑。中國現在控制著全球 90% 以上的稀土精煉,這對供應構成了巨大的風險。
目前,汽車制造商正在努力通過轉向感應和繞線轉子電機來解決這一平衡問題,這些電機可以減少或消除對稀土的需求,而不會造成嚴重的效率損失。電池和電力電子產品的材料短缺是另一個挑戰,據報道,鋰和鎳的價格推高了成本,促使制造商研究替代品,如磷酸鐵鋰 (LFP) 電池。然而,碳化硅 (SiC) 短缺正在減緩高效逆變器的推出,而美國和較晚的新制造中心有望緩解這一困境。
西方國家正在澳大利亞、加拿大和越南投資稀土開采和精煉,以實現供應鏈多元化。回收計劃和用鐵氧體磁鐵替代稀土的工作也在加緊進行。這種無磁或低稀土電機已被 BMW、Renault、Nissan 等汽車制造商采用,并且是解決供應風險的成熟解決方案。
東盟電動汽車供應鏈在電動汽車動力總成格局中的發展
國家/地區 | 主要發展 |
---|---|
泰國 - “亞洲的底特律”走向電動化 | 泰國正在利用其強大的汽車工業來吸引電動汽車生產。政府政策要求到 2026 年實現關鍵動力總成零部件的國產化。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比亞迪、長城汽車)正在建立組裝廠。 |
印度尼西亞 - 從電池材料到電池制造 | 印度尼西亞控制著全球 ~40% 的鎳供應。它禁止原鎳出口,以迫使投資當地電池生產。LG Energy Solution 等主要參與者正在建設電池廠。 |
越南 - VinFast 的垂直整合 | VinFast 正在推動國內電動汽車生產,投資于電機和電池組的本地組裝。越南政府正在支持電動汽車供應鏈的發展,為供應商提供激勵措施。 |
馬來西亞 - 專注于半導體和電動汽車電子 | 馬來西亞專注于半導體和電動汽車電子產品。英飛凌和其他半導體公司擁有強大的影響力,將馬來西亞定位為電動汽車電力電子的主要供應商。 |
Country Wise 分析
國家 | 復合年增長率(2025 年至 2035 年) |
---|---|
美國 | 8.7% |
英國 | 7.9% |
歐盟 | 8.4% |
日本 | 7.8% |
韓國 | 8.2% |
美國
隨著美國向電動汽車邁進,美國市場正在以更快的速度發展。通過客戶購買、政府補貼和通過技術改進電池,汽車行業將大力投資于具有最高效率和續航里程的卓越動力總成解決方案。FMI 認為,在研究期間,美國電動汽車動力總成市場將以 8.7% 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
其最強大的驅動力之一是《通貨膨脹削減法案》,其中包括對購買電動汽車的稅收抵免和鼓勵動力總成本地化生產。快速充電站的網絡擴展也創造了需求,需要電力電子設備和高性能電機才能充分利用電力。
特斯拉、通用汽車和福特等公司正在開發全面的動力總成系統,例如高效電動機、碳化硅逆變器和復雜的電池管理軟件,以使車輛能夠更經濟地駕駛。
美國的生長因子
關鍵因素 | 詳細 |
---|---|
政府激勵措施 | 聯邦稅收抵免和州級電動汽車激勵措施促進了電動汽車的采用。 |
充電基礎設施的擴建 | 對全國充電網絡進行重大投資。 |
國內電動汽車制造業的崛起 | 特斯拉、福特和通用汽車等公司正在擴大電動汽車生產。 |
強大的電池技術研發 | 專注于下一代固態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的進步。 |
英國
英國市場樂觀,這得益于政府宣布的零排放汽車 (ZEV) 授權和戰略,即到 2035 年逐步淘汰內燃機 (ICE) 汽車的銷售。出于合規原因和客戶需求,汽車制造商提高了英國的額外電動汽車制造能力,以專注于先進的高效電動動力系統。FMI 認為,在研究期間,英國市場將以 7.9% 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
UKBIC 處于為未來創造固態電池和 e 軸技術的最前沿,突飛猛進地改變動力總成效率。除此之外,電動商用車隊和最后一英里貨車的開發正在進行中,這些車輛對具有高效性能的高扭矩電動機產生了需求。
Jaguar Land Rover、Arrival 和 Lotus 等技術領導者正在創建即插即用的動力總成架構,其中包含內置的再生制動系統、高壓電力電子設備和下一代電機。
英國的生長因子
關鍵因素 | 詳細 |
---|---|
2030 年 ICE 禁令 | 英國政府要求到 2030 年禁止新的汽油和柴油汽車。 |
投資超級工廠 | 新的電池制造廠,以支持 EV 動力總成。 |
擴大公共電動汽車充電 | 大力推動城市和高速公路充電基礎設施的發展。 |
豪華和性能電動汽車的增長 | 捷豹和勞斯萊斯等公司投資于高性能電動動力系統。 |
歐盟
由于雄心勃勃的歐盟排放目標、雄心勃勃的電氣化計劃以及前所未有的綠色出行投資,歐盟市場正在以指數級速度增長。歐洲綠色協議迫使制造商升級到具有更高能效和續航里程的下一代動力總成技術。
德國、法國和荷蘭在電力驅動技術、電機效率技術和高密度電池技術方面的投資最大。對基于氫燃料電池的電動汽車的興趣日益濃厚,也推動了新型混合動力系統的重要性。
大眾汽車、寶馬和雷諾是國際汽車巨頭,它們正在利用碳化硅逆變器、直驅電動機和人工智能動力總成優化技術來實現最大效率和行駛里程增加。FMI 認為,在研究期間,歐盟市場將以 8.4% 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
歐盟的增長因素
關鍵因素 | 詳細 |
---|---|
歐盟排放法規 | 嚴格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推動了電動汽車的采用。 |
電動汽車供應鏈的增長 | 在電池和動力總成生產的本地化方面進行了大量投資。 |
強大的電動汽車市場份額 | 由于激勵措施和意識,消費者采用率高。 |
氫動力總成的進步 | 研發燃料電池電動汽車作為電池電動汽車的替代品。 |
日本
隨著該國將重點放在混合動力技術、電池效率和智能推進系統上,日本市場正在不斷增長。日本 2050 年碳中和愿景的驅動力正在推動汽車行業開發超高效的動力總成解決方案,以降低能耗和排放水平。
豐田、本田和日產等日本汽車制造商在固態電池、混合動力系統和人工智能能源管理系統方面處于領先地位。更輕的動力總成組件和磁電機技術的創新也引領了效率。
基于電池更換技術的進步,日本正在制造能夠快速充電和增加便利性的動力總成,同時讓客戶無需擔心續航里程不足。FMI 認為,在研究期間,日本市場將以 7.8% 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
日本的生長因子
關鍵因素 | 詳細 |
---|---|
混合動力技術的領導地位 | 豐田和本田將混合動力專業知識用于 EV 動力總成。 |
專注于電池效率 | 固態和高容量電池技術的創新。 |
政府對電動汽車的支持 | 加速電動汽車采用的補貼和激勵措施。 |
輕量化材料投資 | 研究更輕的材料,以提高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和效率。 |
韓國
在政府投資、電動汽車供應基礎增加和電池性能迅速提高的推動下,韓國市場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增長。韓國正日益成為未來動力總成解決方案的中心,制造商正在優先考慮效率、續航里程和耐用性。FMI 認為,在研究期間,韓國市場將以 8.2% 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
貿易、工業和能源部 (MOTIE) 在硅負極電池技術、高速電機設計和下一代逆變器方面進行了大量投資,以實現更高效的電動汽車制造。無線充電系統的進步要求動力系統具有更高的熱效率,以便在需要快速傳輸能量時不會過熱。
現代、起亞和 LG Energy Solution 正在集成耐熱動力總成布局、模塊化電驅動模塊和 AI 驅動的傳動系統管理,以優化能源效率和電池壽命。
韓國的增長因素
關鍵因素 | 詳細 |
---|---|
電池制造領域的主導地位 | LG Energy Solution、SK Innovation 和 Samsung SDI 在電動汽車電池領域處于領先地位。 |
擴大電動汽車出口 | 現代和起亞的全球電動汽車出貨量增加。 |
在快速充電方面進行大量研發 | 開發超快速充電技術。 |
專注于自動駕駛和智能電動汽車 | 集成 AI 驅動的動力總成優化。 |
分段分析
乘車
下一代乘用電動汽車動力總成包括特斯拉、比亞迪、大眾等電動機、下一代電池技術和智能能源管理系統,可提高行駛里程、性能和經濟性。奢侈品牌(我們希望遵循這種雙電機格式的品牌)也在發布高性能電動汽車,包括寶馬、梅賽德斯-奔馳和奧迪,它們利用雙/多電機配置和 AI 驅動的扭矩管理,提供更好的駕駛動力。
此外,電動汽車領域正在實現不斷增長的充電生態系統、具有成本效益的電池技術和快速充電解決方案,這些正在吸引客戶轉向乘用電動汽車。亞太地區,特別是中國,構成了乘用車電動汽車市場,歐洲和北美的市場份額與嚴格的排放法規和不斷增長的電動汽車份額保持一致。
隨著更清潔的公共交通系統和城市空氣質量的改善,電動汽車動力總成市場在公共汽車和長途汽車領域高度繁榮。世界各國政府都在鼓勵公共交通車隊的電氣化,包括深圳(中國)和奧斯陸(挪威)等城市,這些城市已經采用了整個全電動公交車隊。
電動客車和長途客車配備了堅固的動力系統,包括大容量電池組、再生制動系統和節能電機,可提供較長的續航里程,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充電停機時間。在高性能電動公交車領域處于領先地位的是比亞迪、Proterra 和沃爾沃等公司,它們正在開發用于城市交通、城際路線和長途旅行的車輛。
電動公交車的普及在亞太地區最為明顯,中國和印度的政策制定者已投入巨資實現公共交通電氣化。歐洲和北美也正在通過補貼和雄心勃勃的碳減排目標迅速邁向電動公交車時代。先進的固態電池、超快速充電站和無線感應技術都是旨在在未來幾年增加電動公交車和長途客車采用率的創新。
按組件類型
電動機取代了電動汽車中的傳統內燃機 (ICE),后者提供了一個具有瞬時扭矩和更少機械功率損失的節能系統。電動機的部件比內燃機 (ICE) 少,這可以提高性能和能源效率。
Tesla、Rivian 和 BMW 等行業領導者正在開發新型永磁同步電機 (PMSM) 和感應電機,以提高功率密度、熱管理和效率。軸向磁通電機的新進展,使用鐵氧體材料代替稀土和 SiC(碳化硅)半導體,有助于克服這些挑戰,繼續發展電動汽車電機技術。
電力電子技術使它成為可能,轉換器和逆變器是控制電動汽車電機、電池和傳動系統之間能量傳輸所需的關鍵組件。這些系統用基于半導體的更好選擇取代了對機械傳動的需求,以實現能源效率。在逆變器中使用碳化硅 (SiC) 和氮化鎵 (GaN) 半導體可改善動力總成的消耗。
這些材料浪費更少的能源,提高了熱穩定性,并實現了更長的行駛里程和更快的加速。英飛凌、恩智浦和意法半導體等供應商正在引領開發輕量級、高效和緊湊的逆變器系統,盡管高單位成本和供應鏈瓶頸仍是該行業上升道路上的挑戰。
競爭前景
隨著公司更加關注電氣化,市場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擴張。隨著對高性能高效電動汽車的需求增加,電機、逆變器、傳動系統和電池管理系統的研發在所有公司中名列前茅。
固態電池、碳化硅逆變器和電動車橋技術的研發正在推動競爭。它由移動技術解決方案的領導者、組件供應商和初創企業主導,他們為未來的推進系統投入資金,以實現最終的效率和性能。
按公司劃分的市場份額分析
公司名稱 | 預計市場份額 (%) |
---|---|
特斯拉公司 | 20-25% |
BYD Co. Ltd.[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 15-20% |
博世 | 12-16% |
麥格納國際 | 10-14% |
Nidec Corporation | 6-10% |
其他公司 (合并) | 30-40% |
公司的主要產品和活動
公司名稱 | 主要產品/活動 |
---|---|
特斯拉公司 | 開發自己的電動動力總成,包括高效電機和定制逆變器。 |
BYD Co. Ltd.[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 集成電子汽車動力總成專家,具有電池和電機協同作用,可提高續航里程。 |
博世 | 供應先進的 e-Axle 系統、碳化硅逆變器和高性能電動機。 |
麥格納國際 | 在模塊化電動動力總成解決方案方面進行創新,與電機、逆變器和變速箱系統集成。 |
Nidec Corporation | 以輕量化、高效電機為目標,以提高車輛性能。 |
主要公司洞察
特斯拉公司 (20-25%)
特斯拉憑借其專有的電機和電池技術在電動汽車領域占據主導地位,提供更高的能源效率和高性能汽車的潛力。特斯拉在下一代傳動系統方面占據主導地位。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15% 至 20%)
比亞迪利用其電池技術開發端到端動力總成解決方案,降低能耗并增加續航里程和壽命。
博世 (12-16%)
博世是電動汽車領域的領導者,開發高效的動力總成組件,包括用于提高能源轉換效率的碳化硅技術逆變器。
麥格納國際 (10-14%)
麥格納是模塊化動力總成解決方案的領導者,提供集成電驅動單元、電力電子元件和傳動系統的集成模塊。
日本電產公司 (6-10%)
Nidec 是一家高效、輕量化的電機專家,幫助汽車制造商提高車輛效率和駕駛性能。
其他重要利益相關者(累計 30-40%)
反過來,其他利益相關者正在通過開發新的推進技術和電源管理解決方案來塑造市場的增長。
主要市場參與者
羅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大陸集團
麥格納國際 I.
三菱電機公司
ZF Friedrichshafen AG
博格華納公司
法雷奧
日立汽車系統
恩智浦半導體
德納公司
常見問題解答
2025 年電動汽車動力總成市場的整體規模是多少?
到 2025 年,整體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 200 億美元。
預計 2035 年電動汽車動力總成市場將有多大?
動力總成市場預計到 2035 年將達到 210 億美元。
在預測期內,什么將推動對電動汽車動力總成市場的需求?
由于電動傳動系統的進步、車輛電氣化程度的提高和能源效率的提高,需求將增長。
對電動汽車動力總成市場貢獻最大的 5 個國家是哪 5 個?
推動市場發展的前 5 個國家是美國、中國、德國、日本和韓國。
預計哪個細分市場將在電動汽車動力總成市場中處于領先地位?
預計電動機和電池管理系統將在評估期內占據重要份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