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編輯觀點 > 戴爾計劃全面停用中國芯片,大廠產能轉移成為趨勢?

戴爾計劃全面停用中國芯片,大廠產能轉移成為趨勢?

作者:陳玲麗 時間:2023-01-10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據日經亞洲報道,全球出貨量第三大計算機制造商的目標是到2024年停止使用所有制造的(包括非制造商在工廠生產的),并已告知供應商大幅減少其產品中“中國制造”組件的數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301/442522.htm

知情人士表示,如果供應商沒有措施來應對的要求,最終可能會失去大筆訂單。

除芯片外,還要求電子模塊和印刷電路板(PCB)等其他組件的供應商以及產品組裝商幫助準備在中國以外國家(如越南)的產能,計劃在2025年要把五成產能移出中國。

捕獲.PNG

此舉是美國和中國之間的技術戰爭如何加速電子產品制造商將生產從亞洲最大經濟體移出的最新例證。

戴爾真的能輕松停用中國芯片嗎?

2022年9月,工信部新聞發布會信息顯示全球約80%的個人計算機在國內生產,戴爾電腦主要生產基地也在中國。

長時間以來,戴爾都穩居全球PC供應商前三名。2022年10月,IDC發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PC市場統計數據,戴爾以1196.3萬臺的出貨量,占據17.1%的市場份額,繼續保持全球第三大PC供應商的排名。

戴爾巨大出貨量的背后,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中國供應鏈。事實上,對于戴爾來說,中國不僅是主要的生產制造基地,同時也是輕易不能丟失的重要市場之一。研究機構Canalys報告顯示, 2022年第三季度戴爾在中國大陸的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出貨量為153.1萬臺,占11.7%的市場份額,次于聯想。預計2022年戴爾在中國的出貨量會比2021年有所下降,但應該也占戴爾全球個人電腦出貨10%以上的水平。

戴爾中國在過去數個季度的營收都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長速度,雖然在最近的一個季度中有所放緩,但是仍然保持了17.7%的增長率。目前,戴爾中國已經成為戴爾全球營收第二大的地區,僅次于美國。

2022年10月,美國宣布限制向中國出口芯片、芯片制造工具以及用美國設備在海外生產的芯片,此前還出臺了“芯片法案”。

2022年12月15日,美國再次擴大對中國芯片行業的打擊力度,將中國存儲芯片制造商“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和包含寒武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在內的人工智能芯片行業21家“主要”中國參與者列入貿易黑名單。

與此同時,美國政府率先為美國企業做出“表率”,不再購買涉及黑名單企業的半導體產品。礙于如此現狀,戴爾公司也不得不“對華盛頓與北京之間局勢的擔心”,作為一家美國公司,戴爾的選擇不多了。

而一旦停用中國制造芯片,將一半產業鏈都轉移至東南亞等國家,對于戴爾來說,不但生產成本會大幅增加,而且建廠需要時間,對及時供應產品的壓力也會增大,導致運營成本也會增加,勢必會對其業務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在戴爾的“去中國制造芯片、去中國產業鏈”過程中,造成的結果都可能是:戴爾終將失去中國市場。中國電腦廠商在品質、成本各方面都有一定競爭力,如果戴爾不使用中國生產的芯片,那么它在中國市場要維持地位,也有一定的難度。如果一旦因為產業鏈轉移而失去巨大的中國市場,戴爾恐怕將得不償失。

雖然,在去年11月的時候戴爾相關負責人還表示未來5年在中國市場投入1250億美元。但實際上,戴爾中國有限公司擁有的20余家分支機構中(包括沈陽分公司、西安分公司、南京分公司等)杭州辦事處、成都分公司等8家已被注銷或吊銷。

大廠產能移出中國成為趨勢?

為了應對戴爾的目標,整個供應鏈已經開始有所動作。全球筆記本電腦電源供應器最大廠商群電,將在今年6月啟用新建的泰國廠,據了解群電也會視情況考慮是否將轉移電源供應器關鍵零組件變壓器的部分生產線產能至泰國。

戴爾筆記本電腦的兩大主力代工廠 —— 仁寶和緯創,也正在不斷擴大越南產能,建立新廠,以滿足戴爾的需求。仁寶現有的兩期越南廠產能都幾乎全滿(都不是以生產電腦為主),2022年底宣布斥資6000萬美元,興建土地面積為40多公頃的越南新廠,初步規劃用于生產包括個人電腦在內的產品,最快將在2024年量產;而緯創的中國臺灣、越南兩地筆記本電腦生產線,產能合計在2025年占比將達到40%。

捕獲.PNG

然而,對于戴爾為設定的時間點和比重等,供應鏈廠商卻都秉持相當保守的看法。有零部件供應商指出實際操作起來會很困難,不僅目前在越南生產的數量極低,仍處于試產階段且過程并不順暢,還需要時間調整,同時也并未看到PC客戶擴大在越南下單的跡象。

Counterpoint科技分析師Ivan Lam稱未來5到10年會出現更多電子生產基地,例如印度、東南亞、拉丁美洲,而且可能不只產線轉移,也會擴及零組件。來自ODM廠商的消息稱與前兩年相比,PC品牌廠商近期確實有意加快步伐實施產能遷出,尤其以美國品牌廠商表現得最為積極。

美國和中國之間不斷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是電子制造商現在更加認真地執行在中國以外建立有意義的替代生產基地的計劃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些緊張局勢為企業將PC供應鏈(包括組裝)從幾十年來根深蒂固的中國轉移提供了新的動力。

據外媒消息稱,戴爾的競爭對手惠普也開始對其供應商進行調查,評估將生產和裝配線遷出中國的可行性。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蘋果近年來也在不斷擴大中國大陸以外的產能,積極布局東南亞代工廠,降低對中國代工的依賴。

目前印度工廠負責代工iPhone 14部分機型,實際組裝產能占iPhone整體產能的5%不到。然而,根據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師估計到2023年底印度生產的iPhone手機將占全年總生產量25%,2025年將達到40%,2027年將生產45%-50%的iPhone,有可能與中國的產能平分秋色。

至于iPad、Mac、AirPods等產品,蘋果也會將相當大一部分轉至中國以外的地區生產。蘋果還計劃在今年年中之前開始在越南生產MacBook電腦,這意味著該公司的所有主要產品線都將擁有一些替代的非中國生產基地。

留給中國芯片企業的時間和機會

ODM廠商稱部分客戶雖有的規劃,但配合了客戶后也不一定就能夠獲得訂單,并不會對ODM廠商做出任何承諾;只是如果不配合,就肯定拿不到訂單。所以,即使各大廠積極推動產能轉出中國,ODM廠商仍會審慎評估。

有零部件供應商舉出了曾經中國沿海地區的產能向重慶遷移的案例,當時重慶提供大力補助,才推動了龐大的產業鏈供應鏈遷移。如今轉移到越南并沒有補助激勵,越南看似是最佳的選擇地,但當地的人力資源是否足以支持?

再則,如今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在某種程度上遭遇了挫折,加之整個市場景氣度下跌。從2022年下半開始,個人電腦市場訂單急速萎縮;進入2023年,訂單需求依舊疲軟。因而,各家供應鏈廠商優先考慮的是盡可能去庫存、多留現金,而不是轉移產能。

這些跨國科技公司正在努力戒掉“中國依賴癥”,但要真正實現產業鏈大規模轉移,不僅僅是建立工廠那么簡單,還涉及到人才、基礎設施、當地政策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對于這些企業來說,轉移產業鏈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捕獲.PNG

如何增強和優化供應鏈與產業鏈的可控度,將是未來一定時期的重要課題,也促進國內市場和國內企業更快和更大力度互為接納與支持。

不破不立,這是對國內筆電、服務器、存儲等相關廠家時不我待的警醒、發展動能的刺激。國內很多應用終端都在用國外的芯片,要提倡用國貨、倡導內循環,大力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加速國產供應鏈完善。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