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汽車電子“上車”需兩年半 SoC化將成趨勢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江月 上海報道汽車正向智能化和共享化發展,電子產品在整車里的成本比重正在超越50%分界線。10月25日在陸家嘴中國金融信息中心,第二屆(2022年)長三角汽車電子對接交流會召開。針對國產化率仍較低的問題,從業者指出,國產汽車電子布局時間最少兩年半,且未來需要向規格要求更高、整合性更高的SoC(系統級芯片)發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210/439650.htm傳統汽車原已有電控、座艙等汽車電子產線,但如今智能化的汽車搭載了更多數量的芯片。據江蘇省半導體行業協會秘書長秦舒介紹,如今平均每輛車的汽車芯片使用量達到約1000顆。其他的市場數據則指出,由于不同汽車搭載的座艙產品各異、功能各異,芯片使用量大約在每輛車500顆至2000顆左右。
由于智能汽車在近年來急速成長,“缺芯”一度成為全球關注的重要議題。長期以來,行業人士呼吁不要“囤貨”,目前汽車芯片短缺的狀況已經大大舒緩。不過,這并不代表汽車電子業來到了穩定期。
天風證券電子首席分析師潘暕指出,目前汽車電子業的國產化率占比還不高,這主要和“頭部車廠和tier 1(一級供應商)關系綁定比較緊密”有關。
潘暕又指出,汽車電子是一種行業壁壘較高的產品。例如在主控芯片方面,目前對算力要求越來越高,以至于市場主要由海外算力芯片和汽車芯片大廠所主導。此外,車規級產品的安全性、耐用性、零故障率要求,遠遠高于工控和消費類產品。
一位汽車芯片設計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指出,一顆自研自造的汽車芯片若想真正出現在整車產品上,“最幸運的情況下,需要兩年半”,這是因為汽車是一種幾乎要求“零故障”的機械產品。
潘暕建議,未來車規級芯片應該向模塊化、可更換、可拓展的方向發展,這反映SoC(系統級芯片)將提高產品市占率?!皣aMCU公司已經成長起來,應當把握未來的機遇?!彼Q。
那么,主要汽車制造商又如何看待國產化汽車電子芯片的應用落地呢?據上汽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上汽正通過快速落地成熟芯片、進行重大項目攻關、完善生態體系等方式,提高上汽對汽車電子供應鏈的整體把握度。
上汽有關負責人指出,上汽通過開放供應商體系、組織供需對接會,已經在擴大國產芯片應用規模,目前有超過300款芯片進入量產應用,覆蓋控制、功率、傳感器等各種領域。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了解到,經上汽牽頭、上海工研院合作,汽車芯片工程中心已經成立,此外,上汽又推動成立第三方汽車芯片檢測平臺,通過上述體系化的建立,上汽集團正將電子工業融入汽車制造業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