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芯片與操作系統的成熟,需中國企業用行動支持
“缺芯少魂”,這里的“芯”與“魂”,指的是芯片與操作系統。這些年,中國企業經過發奮努力,在芯片與操作系統上,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尤其是在芯片上,這幾年進步較為明顯,尤其是華為的海思芯片,已經進入全球移動芯片的前列,其麒麟980芯片,創下6項世界第一,率先引領移動芯片進入7nm制程。今天,華為的旗艦機,全部采用麒麟芯片。除了海思,此外還有紫光,在芯片領域也有一定的份額。當然,在PC芯片方面,基本上是英特爾的天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903/398223.htm

相比芯片,在操作系統領域,目前來看,我們更為依賴國外。比如,PC操作系統,依賴微軟;移動操作系統,除了安卓,就是蘋果的iOS。在操作系統方面,無論是PC還是手機,我們似乎沒有更多的選擇。
果真如此嗎?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做了一個演講,主題是關于“信息化自主可控”的主題,在演講中,他著重談到了國產操作系統。這也是中國信息產業需要亟待補強的一個領域。
目前,我們“太依賴英特爾的電腦芯片與微軟的操作系統”,關鍵時刻會給我們帶來麻煩。倪光南院士認為,我們應該降低對intel與windows組合體系的依賴。倪光南在演講中透露了一個好消息,我們“正在嘗試使用國產桌面體系替代wintel體系”。具體來說,就是基于linux的國產操作系統,如深度操作系統、麒麟操作系統,再加上龍芯、飛騰、申威三種國產CPU組合。

倪光南院士提及的組合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某些領域,可降低對wintel體系的依賴。但是,國產桌面體系要想大面積普及,短期內可行性不高。誰到底,生態的制約,距離不是短期能消除的。現有的國產桌面體系,可適配的應用不多,兼容性也是大難題。不過,正因為如此,我們才亟需去解決問題。

倪光南院士一直為國產操作系統鼓與呼,筆者曾多次采訪過倪院士,他認為,國產操作系統需要頂層設計。難處在于,國外的操作系統已經形成強大的生態系統,國產操作系統面臨兼容性難題。但是,這是必經過程,如果大家都不去嘗試,不去支持國產操作系統,我們就會面臨產業化困境,操作系統遲遲無法成熟。他鼓勵中國的手機企業、PC企業,至少要拿出部分機型來支持國產操作系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