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國內半導體設計、制造、封測十大企業
一顆集成電路芯片的生命歷程就是點沙成金的過程:芯片公司設計芯片——芯片代工廠生產芯片——封測廠進行封裝測試——整機商采購芯片用于整機生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812/395649.htm集成電路產業主要由IC設計業、IC制造業以及IC封測業三大板塊組成。去年大陸集成電路這三塊的營收占比分別為38.3%、26.8%、34.9%。依據世界集成電路產業三業合理占比3:4:3的局勢來看,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比例趨勢愈加合理。
從下圖大陸和臺灣地區IC產業對比也可以看出該趨勢愈加合理。

未來幾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將保持19.8%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到2021年,將達到一萬億元(約1500億美元)的規模。
目前,中國大陸IC產業布局主要在四個區域。第一,以北京為核心的京津冀地區,是國內集成電路設計業和制造業發展的核心地區。第二,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是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的核心區域,制造業和封測業的全國占比均超50%。第三,以深圳為核心的珠三角,是國內集成電路設計業發展的核心地區。第四,以四川、重慶、陜西、湖北等為核心的中西部地區,包含西安、成都、重慶長沙、合肥等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重點城市,它們處于產業發展的第二梯隊,也是產業發展最為活躍的地區。
2018年馬上就要過去了,本期《盤點2018》由與非網小編分別來給大家盤點一下2018年中國大陸半導體設計、制造、封測十大企業。
2018年中國大陸十大IC設計企業
2018年大陸IC設計企業銷售額達到了1036.15億元,同比增長17.59%,遠高于行業平均增速14.83個百分點。

1.海思半導體
海思半導體成立于2004年10月,總部位于深圳,在北京、上海、美國硅谷和瑞典設有設計分部。前身是創建于1991年的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
海思的產品覆蓋無線網絡、固定網絡、數字媒體等領域的芯片及解決方案,成功應用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數字媒體領域,已推出SoC網絡監控芯片及解決方案、可視電話芯片及解決方案、DVB芯片及解決方案和IPTV芯片及解決方案。
2.豪威科技
北京豪威是一家注冊于北京的有限責任公司(中外合資)。北京豪威的主營業務通過美國豪威開展。美國豪威原為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于2016年初完成私有化并成為北京豪威的全資子公司。
豪威科技是一家領先的數字圖像處理方案提供商,主營業務為設計、制造和銷售高效能、高集成和高性價比半導體圖像傳感器設備。今年8月6日,韋爾股份與虞仁榮控制的上海清恩簽署《股權轉讓協議》,約定上海清恩將其持有的北京豪威2556.06萬美元出資金額以2.78億元的價格轉讓給韋爾股份。8月15日,韋爾股份宣布正式收購豪威科技。
3.紫光展銳
紫光集團于2013年收購展訊通信,2014年收購銳迪科,并于2016年將兩者整合為紫光展銳。整合后的紫光展銳致力于移動通信和物聯網領域的2G/3G/4G移動通信基帶芯片、射頻芯片、物聯網芯片、電視芯片、圖像傳感器芯片等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目前在全球設有16個技術研發中心及7個客戶支持中心。
紫光展鋭在今年完成兩個品牌的整合后,加速向中、高端產品線布局,針對移動通信提出全新的芯片品牌“虎賁”,物聯網芯片新品牌名稱為“春藤”,頗有與高通的“驍龍”系列互別苗頭之意。
4.深圳中興微電子
中興微電子由中興通訊全資控股,其前身是中興通訊于1996年成立的IC設計部,如今規模已躋身全國IC設計行業前列。
5.華大半導體
華大半導體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CEC)整合旗下集成電路企業而組建的專業子集團。旗下有三家上市公司,總資產規模超過100億。2014年5月8日在上海成立,專業從事集成電路設計及相關解決方案。
6.北京智芯微
智芯微成立于2010年,以“用芯讓工業更智能”為使命,致力于成為以智能芯片為核心的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集成電路設計企業,連續五年被評為“中國十大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國家電網公司“國網芯”產業發展的使命擔當者。
智芯微公司打造基于頂層自主芯片引領和支撐,以安全傳感、終端通信、能效控制為依托的業務發展模式,建設成為以智能芯片為核心的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7.匯頂科技
匯頂科技是一家基于芯片設計和軟件開發的整體應用解決方案提供商,目前主要面向智能移動終端市場提供領先的人機交互和生物識別解決方案,是安卓陣營全球指紋識別方案優秀供應商。與華為、OPPO、vivo、小米、中興、魅族等知名品牌都有合作。
8.芯成半導體
芯成半導體有限公司(ISSI)1988年成立,專門設計、開發、銷售高性能存儲半導體產品,用于Internet存儲器件、網絡設備、遠程通訊和移動通訊設備、計算機外設等。
芯成半導體一直都非常低調,事實上,成立于2014年的北京矽成主要經營實體為芯成半導體(ISSI)。ISSI原為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2015年末完成私有化后成為北京矽成之下屬子公司。
9.敦泰電子
敦泰電子于2005年成立,快速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人機界面解決方案提供商,致力于為移動電子設備提供極具競爭力的2D/3D觸控方案、顯示驅動方案、觸控顯示整合單芯片方案(IDC)、指紋識別方案,銷售網絡遍布全球,年出貨量逾6億顆,觸控芯片出貨量連續多年領先業界。
10.兆易創新
兆易創新成立于2005年4月,是一家以中國為總部的全球化芯片設計公司。公司致力于各類存儲器、控制器及周邊產品的芯片設計研發。
2018年中國大陸十大晶圓代工企業
晶圓代工在半導體產業鏈中地位十分重要,是行業著實的中流砥柱。具體來講,代工廠商的任務是將設計客戶的版圖制造成實際的集成電路或分立器件,再交給封測廠商進行實施后道工序,毫不夸張地說,是代工廠商給了芯片“生命”。
從應用端來看,半導體代工行業的主要客戶包括(2017年數據):智能手機等無線通訊產品(49%,255億美金)、個人計算機和服務器用計算芯片(11%,57.3億美金)、消費類產品(18%,93.7億美金)、車用產品(6%,31.2億美金)、工業用產品(14%,72.9億美金)、及占比較小的有線通訊產品。
從工藝節點來看,各制程市場規模及占比分別為(2017年數據):16nm及以上工藝(20%,104億美金)、16-28nm先進工藝(19%,101億美金),28-90nm成熟工藝(30%,157億美金),90nm以上的8 寸(28%,145億美金),其他(3%,17億美金)。

1、三星(中國)半導體
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是三星電子在華全資子公司,位于西安的工廠擁有半導體芯片制造及封裝測試生產線,是三星在海外規模最大的一筆單項投資,也是三星海外半導體存儲芯片領域非常重要的基地。
2、中芯國際
中芯國際目前是國內規模最大,制造工藝最先進的晶圓制造廠。去年10月,中芯國際連續宣布新廠投資計劃,在上海和深圳分別新建一條12英寸生產線,天津的8英寸生產線產能預計將從4.5萬片/月擴大至15萬片/月,成為全球單體最大的8英寸生產線。
3.SK海力士半導體(中國)
SK海力士于2005年在江蘇無錫獨資修建,產品主要以12英寸集成電路晶圓為主,范圍涉及存儲器,消費類產品,移動SOC及系統IC等領域。該工廠為SK海力士本部提供一半以上的產品份額,在中國市場占有率確保遙遙領先于其它競爭對手。
4.華潤微電子
華潤微電子有限公司是華潤集團旗下子公司,業務包括集成電路設計、掩模制造、晶圓制造、封裝測試及分立器件,目前擁有6-8英寸晶圓生產線4條、封裝生產線2條、掩模生產線1條、設計公司4家,為國內唯一擁有齊全半導體產業鏈的公司。
5.上海華虹宏力
華虹宏力是全球領先的200mm純晶圓代工廠,范圍涵蓋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儲器及功率器件,電源管理、MEMS、RF CMOS及模擬混合信號等。
6.英特爾半導體(大連)有限公司
英特爾半導體(大連)有限公司是英特爾在2007年投建,是英特爾在亞洲設立的第一座芯片廠。
7.臺積電(中國)有限公司
全球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于2003年8月在上海投建,是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獨資設立的子公司,也是其全球布局中重要的一環。
8.武漢新芯
武漢新芯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2008年開始量產。目前,武漢新芯在上海、深圳、香港等地均設有辦事處,為全球客戶提供專業的12英寸晶圓代工服務,專注于NOR Flash和CMOS圖像傳感器芯片的研發和制造。武漢新芯是中國乃至世界領先的NOR Flash供應商之一,產品覆蓋全球工商業市場。武漢新芯生產的CMOS圖像傳感器芯片集高性能、低功耗的優點于一體,成功應用于中國智能手機市場。
9.西安微電子
西安微電子技術研究所始建于1965年10月,主要從事計算機、半導體集成電路、混合集成三大專業的研制開發、批產配套、檢測經營,是中國航天微電子和計算機的先驅和主力軍。
10.和艦科技(蘇州)有限公司
和艦科技(蘇州)有限公司被臺灣聯華電子收購,是國內頂尖的晶圓代工廠。
鑒于下游IC設計業快速成長帶來晶圓代工剛需,大陸代工廠產能規模及本地化優勢依舊穩固,大陸晶圓代工廠通過把握現有制程市場仍能實現快速成長,預計未來三年大陸晶圓代工業復合增速相對較快。
由于晶圓制造業的高技術壁壘,臺積電絕對龍頭地位短期難以撼動,而大陸若想實現突圍,在市場、政策及資金支持之外,仍須實現自主技術研發力量的增強。
2018年中國大陸十大IC封測企業
受益于物聯網、人工智能、新一代顯示技術以及國產CPU和存儲器等新應用市場所帶來的市場機遇,封測技術也在過去的幾年里不斷向前發展。
中國封測產業在全球集成電路產業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其中大陸封測產業的發展現狀如何?

1、江蘇新潮科技
江蘇新潮科技主要從事集成電路的封裝測試、半導體芯片、智能儀表的開發、生產、銷售。
2、南通華達微電子
南通華達微電子主要從事半導體器件的封裝、測試和銷售,年封裝、測試能力達25億塊。
3、威訊聯合半導體
威訊聯合半導體屬外商獨資企業,主要從事集成電路元器件封裝測試。除此之外,還為手機廠商生產零備件,是功率放大器產品的主要供貨商。目前,企業年產射頻功率放大器6.6億顆。
4、天水華天電子
華天電子作為功率半導體器件封測廠商,是中國第一批國家鼓勵的集成電路企業。 目前具備年封裝及測試各類功率器件12億只的能力。
5、恩智浦半導體
恩智浦在全球擁有多座封裝測試工廠,早前還與日月光合資在蘇州投建一座封測廠。除此之外,其位于大陸東莞的封測廠主要負責封裝、測試恩智浦的分立元器件產品,如晶體管、傳感器、以及二極真空管等。
6、英特爾產品(成都)有限公司
英特爾(成都)公司作為外商獨資企業,為英特爾全球最大的封裝生產基地,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封裝測試中心之一。
7、海太半導體(無錫)有限公司
海太半導體由太極實業和SK海力士共同投資成立,2010年2月首批封裝生產線投入運營, 2011年8月模組工廠正式投產, 2015年度末銷售收入達到將近6億美金。
8、上海凱虹科技
上海凱虹科技是外商獨資企業,由美國DIC電子投資,主要生產表面貼裝型(SND)之功率分離元器件及集成電路產品的封裝及測試業務。
9、安靠封裝測試(上海)有限公司
安靠在華子公司,截止到2016年,投資總額達6.45億美元。安靠上海擁有包括晶圓晶針測、封裝、測試、凸塊和指定交運在內的全套解決方案。
10、晟碟半導體(上海)有限公司
Sandisk在中國建立的第一家自有半導體體封裝測試制造廠。
以上就是本期《盤點2018》的全部內容,如對與非網其他盤點內容感興趣,請點擊盤點2018標簽查看目前全部內容,我們下期再見。
由于沒有絕對準確的數據和指標作為標準,本次盤點我們以對相關數據的對比以及業界專家的分享為依據,盡量做到相對準確。對于結果排名,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還歡迎大家在評論區進行討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