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投資人看好哪類半導體企業
作者 / 迎九 《電子產品世界》編輯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811/395029.htm摘要:本土半導體業部分投資企業介紹了他們看好的半導體機會。這些投資機構非常具有代表性,其中有國內第一家半導體VC(風投),還有第一個由國內芯片制造商龍頭成立的VC,還有一家活躍的擅長財務并購的財務投資人。
0 引言
“第二屆集微半導體峰會”于2018年8月在廈門海滄舉行。會議期間舉辦了圓桌論壇“風云變幻的半導體產業投資”。元禾華創投資委員會主席陳大同先生主持了此次論壇,嘉賓是華登國際董事總經理黃慶先生、融通資本CEO(首席執行官)賁金鋒先生、盈富泰克總經理周寧先生、中芯聚源總裁孫玉望先生。
1 目前產業環境與一二十年前的差別
華登國際董事總經理黃慶回顧了2000年時投資半導體的環境,認為當時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大部分創業家沒有經驗,他們可能從海外歸來,曾在以前的公司做過,所以他們的公司都談不上是真正的創業公司。第二是當時中國做設計的工程師非常少。再有,那時中國的應用場景也非常少,當時許多芯片初創公司稱其芯片要做得跟美國公司的芯片一模一樣好,這實際上很難的,原因之一是中國的應用型企業不會用芯片。
之后中國的山寨起來,并且規模逐漸變大,開始出現小米、華為、中興等應用類公司。2000年華登國際投資了很多山寨公司,因為產品較便宜,可以賣出去。但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今天要做附加值更高的產品。
現在海歸回來的人才很多,而且這些海歸人才都非常有經驗;從設計人員角度看有非常好的環境,還有非常多的設計公司;中國和國外的交流也比較多;中國芯片設計企業的下游客戶也非常強大。因此今天可以做規模較大的半導體公司,現在中國的設計公司可以做到五億美元級的銷售額,這是一個很正常的期望。
元禾華創投委會主席陳大同補充道,十年前他看到的創業者約80%為海歸,那時海歸基本上沒有太多經驗,頂多做到設計經理,所以是赤手空拳回來的。但是今天的創業者80%以上是本土人員及團隊,這些團隊幾乎都是過去十幾年自己培養出來的,而且現在的創業團隊不一樣了,他們出來做的創業背后都有很多資源、經驗,因此起點較高,所以做的對標產品水準也較高。另外,現在有一些龍頭企業的創新團隊是背靠龍頭企業做的創業。
華登國際董事總經理黃慶稱,當年中國上市渠道非常不通暢,一些企業希望到國外去上市,但不夠格;現在整個上市渠道是通暢的,使很多資金可以流向這個行業,因此現在資金非常好,渠道也非常通暢。
2 如何看待一些企業被高估值?
半導體本來是一個非常安靜和寂寞的產業,現在突然成為一個明星產業,外部大量資金涌進來,包括原來做互聯網的資金、做房地產的資金、國字頭的資金等,所以投資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在一定程度上,也發生了很多業內人士看不懂的高估值情況,而且高得不是一點半點。
中芯聚源總裁孫玉望指出,這有利有弊,但是這兩年利大于弊。
不過,應該提醒一些半導體企業保持理性,因為半導體有自身的發展規律,例如投入時間長,而且要持續地投入,但是見效較慢,必須要堅持[1]。現在有很多半導體企業因為受追捧,或者是市場上資金太多,沒有足夠項目可投,因此把一些半導體企業的估值抬高,但這些半導體企業因為財務支撐不了,必然會在下一步融資時遇到問題。所以半導體企業一定要抵擋住誘惑。你今天得了一個高估值,有人投你了,你變成一個明星,一兩年之后你的業績沒有達到投資人需求的時候,投資人會對你施加很大的壓力,你面臨資金短缺、再融資的時候,你想維持現有的估值已經不可能了,被迫降低估值融資,那時對半導體企業的傷害遠遠大于前一輪。因此建議理性一點,把估值放低一點,引進的確能夠對你有幫助的投資方。
元禾華創投委會主席陳大同提醒道,所謂“風口”來了會把豬吹上去,但是風起來得快,也下去得快,等到風過去,豬會掉下來,豬還是豬,會摔死的還是會摔死。
3 投資熱點
華登國際董事總經理黃慶的經驗是中國缺什么就投什么。今天中國電子業出現了許多巨頭,誰能向他們服務?這是最核心的。而今天再做山寨的公司沒有任何意義,今天需要的不是山寨,不是跟人家一樣抄襲的產品,今天需要的是能為中國的應用公司服務,為他們創造價值。
另外,競爭不是跟國內公司競爭,而是跟國外公司競爭,要能夠去做和國外競爭的產品。
融通資本CEO賁金鋒稱,融通資本的特色是發揮自己在金融和資本市場的專長,以互補的力量為企業家提供服務。
融通資本主要的投向包括芯片設計為主的先進制造業,還有醫療大健康。從投資品種看,除了股權投資之外,融通資本也發揮商業銀行的作用進行一些股權的融資。
融通資本是財務投資人為主,所以第一個原則是保守,對投資人要有一個穩健的回報。第二怎么才可以實現這個方向?希望找到優質的企業家,并通過融通資本的設計,讓背后投資人變得更加耐心,輔助芯片企業不斷成長和壯大。因為通常銀行系的投資人相對比較急功近利,但是融通資本會盡可能地說服銀行,所以融通資本的融資帶有很強的股權性質,讓投資人和最終的企業家能夠有比較穩定的經營環境。
盈富泰克總經理周寧表示,盈富泰克與華登國際有點類似,在跟蹤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服務于下游的集成商。原來是做VR(虛擬現實),給VR 企業降成本。現在是投有自主知識產權等核心技術的芯片公司,諸如存儲器、CPU方面。再有,看到我國在集成電路制造方面正有巨大的投入,所以下一步產業升級后,應該是關鍵材料和設備有很大的市場,這一塊也是補足中國產業鏈不足的地方,所以關鍵材料和設備也是盈富泰克重點來看的領域。
中芯聚源總裁孫玉望稱,中芯聚源關注成長性,只要是在半導體里具有成長性的方面都是投資的對象。過去一年在幾個方面研究得較多,投資項目也較多:人工智能(AI)、自動駕駛、5G等。
元禾華創投委會主席陳大同總結道,十年前投消費類電子比較多,因為當時是適應那個環境,現在消費類電子慢慢成熟了,投資人就投汽車電子、AI、5G等。市場在不斷發展,投資方向肯定是跟著市場走,但是比這更重要的是一種投資的理念和模式。
4 中國半導體產業鏈與國際產業鏈相比的缺失
華登國際董事總經理黃慶稱,半導體行業是一個全球的行業,而不是中國的行業。半導體行業有兩大塊,前面沿著走的是百萬大軍,帶動后面指數級增長的部分。這百萬大軍基本上都不在中國,所以中國跟國際半導體的距離非常遠。國際半導體不是一個地方,也不是一家公司,是一個產業集群,從大學、研究機構開始,成百上千家公司組成一個產業集群。這是中國半導體從業人員了解或者是要深刻了解的,半導體產業是國際的生態鏈。
另外中國很多新事物發生的時候,一些創新的地方越來越多地跟國際接軌。投資界這兩年投資了許多公司,他們的產品做出來后都是找三星、華為等大企業,這樣的事情已經在中國開始出現,以前是沒有的;另外中國的研發團隊在國外也做了很多先進的研發,把半成品拿到中國來,最后成品由中國來做,因為中國有市場、資本、人才。
元禾華創投委會主席陳大同指出,我們并不是要取代全世界,這是不可能的。但是發展到一定程度,這個產業應該有我們中國在國際產業鏈當中的地位,跟我們的市場相符合,能夠嵌入到這里面。這個時間點,封測方面我們跟國際差距不大,設計方面可能還需要5到10年,到我們能夠跟人家相比較。制造差距更大,估計一二十年。最難的應該是材料和設備,最少要15到20年以上,才能融入整個世界。可見未來一二十年是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有很多空白可做,等到全部填滿,就變成一個成熟產業,可能機會不會像現在這么大了。
參考文獻:
[1] 王瑩.發展半導體產業必須長期艱苦奮斗.電子產品世界,2018(5):1-2
本文來源于《電子產品世界》2018年第12期第19頁,歡迎您寫論文時引用,并注明出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