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芯片業:勝者為王,格局已定?
大廠的持續擴產使得中小企業被逐漸淘汰出局。進入2017年,LED芯片行業市場主動權已經掌握在幾家龍頭企業手中,其中,三安、晶電、華燦這前三大廠商市占率為50%,尤其是三安處于一家獨大的局面,占據了近三成的市占率。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06/361060.htm從2016年開始,多家芯片企業對部分產品價格進行了上調,市場需求明顯呈現旺盛態勢,國內LED芯片企業紛紛擴產,產銷量大幅度提升,進一步鞏固了公司在市場中的優勢地位。

在目前已公布的LED芯片上市企業2017年第一季度財報數據可以看到,除德豪潤達外,其余幾家LED芯片廠商紛紛實現了營利雙收。
其中比較亮眼的有三安光電、乾照光電、華燦光電和士蘭微。其中,三安光電一季度營業收入達到了19.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8.90%。乾照光電實現營業收入 26,796.08 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 36.3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4,157.30 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 7,598.90%。
華燦光電和士蘭微也不示弱。報告期內,華燦光電實現營業利潤5,455.96萬元,較年同期增加9,838.76萬元,增幅224.49%;實現凈利潤8,078.01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9,468.07萬元,增幅681.13%。士蘭微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89億元,同比增長36.3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281.02萬元,同比增長1487.62%。
對于業績上漲的原因,在各企業的公告中都提到了市場需求和價格的持續上漲,以及產銷規模的持續擴大,成為本季度營收和利潤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
業績的飄紅也直接印證了市場的火熱。根據統計機構數據顯示,2017年LED芯片需求預計約9235萬片。其中,照明芯片需求4704萬片,戶外全彩顯示屏需求2602萬片,戶內小間距需求102萬片,手機背光需求139萬片,平板電腦背光需求44萬片,電腦及電視機背光需求699萬片,汽車燈具需求106萬片。綜上可以看到2017年,芯片總需求面積預估在9235萬片,增長約12.5%。
同時,隨著國產化率的逐步提升和下游市場的逐步打開,未來一段時間內LED芯片產業仍將迎來確定性的成長。
2017年一季度LED芯片企業主要財務數據(單位:萬元)

大陸芯片崛起,產業集中度提高
近幾年,包括三安光電、華燦光電、德豪潤達等在內的本土芯片廠商通過擴產、整合持續擴大市場份額,大陸LED芯片集中度正在不斷提高。再加上行業的發展與洗牌,我國LED芯片格局已經基本成型,市場話語權主要掌握在幾大龍頭廠商手中。
數據的提升直接反映了產業集中度的提高。在LED芯片領域,2012年前10大芯片企業市場份額是60%左右,目前已經提高到78%的份額,在市場份額的提升中,也夾雜著LED芯片產業的洗牌,大部分中小型企業已經被淘汰出局。
同時,大陸廠商的崛起速度也十分驚人。2016年,我國LED芯片市場前十大廠商占比達77%,三安、晶電與華燦三大芯片廠商拿下了過半市場份額。特別是大陸本土的LED芯片廠商,三安光電、華燦光電、德豪潤達、澳洋順昌等均通過擴產、整合繼續擴大市場份額,實現了“剩者為王”的跨越。同時,產業鏈內部的并購也頻頻出現,加速了產業集中度的提高。例如三安,木林森等公司的并購活動,都可以看成產業鏈整合的過程,對產業鏈整體的布局在不斷加速。
另一方面,臺灣廠商在中國市場的市占率呈逐年下滑趨勢,2016年市占率僅剩下22%,而中國大陸廠商提升至76%。臺灣廠商也基本上只剩下晶電一家,其他廠商基本上可以忽略,而晶電在中國市場的市占率亦日益下滑。
從國際上的地位來看,我國芯片產業正從第三梯隊向第二梯隊上升,中國已經進入第二梯隊。實際上,第一梯隊和第二梯隊的差距,也主要在于第一梯隊掌握的專利數量占據絕對優勢。
市場集中度提升,市場競爭得到緩解,芯片價格有觸底跡象,部分芯片價格上漲。在技術提升以及規模優勢的影響下,我國LED芯片產業正在經歷著高速的成長,市場格局已經初步成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