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業界動態 > 動力電池制造如何繞開“技術空心化”

動力電池制造如何繞開“技術空心化”

作者: 時間:2016-12-11 來源:電池中國網 收藏
編者按:不論是電池企業、裝備企業,都不要為產能困擾,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在核心技術上,盡力把質量搞上去,這涉及到一系列的管理,包括裝備、工藝等。把真正核心技術掌握住,把核心競爭力建起來。

  12月5日,來自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60余名嘉賓圍繞“設計、工藝及裝備”展開討論。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12/341406.htm

  業界一致認為,工藝與設備企業要走高端化和國際化路線,制定大規模智能制造的路線圖,研究制造工藝、方法和標準,謹防制造的“技術空心化”。

  設備企業要向高端化和國際化靠攏

  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帶動鋰電池紛紛擴產,鋰電池設備的需求在2015年下半年開始爆發。鋰電池設備最早出現在日本和韓國,近年來,隨著中國電池企業的市場份額不斷提高,國產設備市場占有率也在大幅度提高。目前鋰電池設備國產化替代已經達到50%,預計2020年將提高到80%。

  與會專家表示,國內設備主要不足存在于配料系統、涂布機、分切機、裝配線、物流倉儲系統、生產制造系統、在線監控系統等方面。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執行副理事長歐陽明高認為,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需要對材料體系優化,根據材料的特性制定制造工藝需求。此外,產品市場終端提出越來越嚴格的要求,自動化程度可能跟國外先進水平還有差距。

  比亞迪第二事業部儲能及汽車電池工廠總經理沈晞指出,對動力電池設備的開發應圍繞“四高”、“兩大”進行。其中,“四高”是指設備必須高可靠性、高精度、高效率、高度自動化。“兩大”是指設備開發應基于大規模生產,在可量產的前提下進行設備的整合和優化;其次,設備開發應該是大系統的集成,將整個大系統進行有機串聯,才能把電池生產的各環節都把控好。

  鋰電池自動化設備直接決定了電芯性能的好壞,目前國內外設備的競爭主要集中在電芯和尖端設備。目前國產設備在中后段已經達到日韓領先企業水平,一批國產領軍企業已經涌現,并不斷進行市場整合和產業布局。

  無錫先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燕清指出,對于國產設備來講,高端化、智能化、國際化是發展方向。

  業內專家表示,除了打造動力鋰電池的龍頭企業外,也要著力打造生產裝備的龍頭企業,加大對龍頭企業在技術改造、研發創新方面的扶持力度。作為龍頭企業,要加大全產業鏈的覆蓋,進行并購整合,追求規模效應。

  政府可以提供在政策法規、融資渠道方面的支持,以及專向資金的補貼。企業要加大研發投入,走國際化路線,快速學習國外先進企業的經驗。當然不是說照搬照抄,還是要堅持自主研發,掌握自主知識產權,以中后端推動前端設備的技術進步和提升。

  標準化是實現動力電池智能制造的前提

  清華大學鋰離子電池實驗室主任李建軍認為,現在電動車或者儲能系統電池都是大規模的串并聯系統,對電池制造工藝、技術水平及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鋰離子的工藝非常復雜,工序非常繁多,而且每道工序對電池的性能都有影響。整個制造過程需要對環境控制,而且生產要更加科學、合理、標準化,減少人為操作。另外,采取高精度和穩定的設備,對電池生產環節的每個節點進行嚴格而有效的監控控制,減少電池的差異性,從而提升電池的質量。

  吉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陽如坤介紹,從控制過程角度來管理,無外乎四個方面:定點控制、異物管理、適度管理、在線監控。有些新技術可以引進來,比如通過濺射工藝制造固態電池、激光模切、疊片式卷繞,高速組裝技術等。

  陽如坤指出,目前動力電池是1MWh為一條生產線,存在著合格產能低、一致性差、安全性差、維護麻煩、成本高等問題。未來是一條生產線需要1GWh到5GWh,在原來基礎上增長了1000倍甚至幾千倍,為實現這一目標,除了需要大規模制造外,智能化制造是其重要解決途徑。

  業內專家分析,我們的動力電池制造現在還處在“初級智能”階段,合格率整個行業里面大概是90%。未來希望通過智能制造,把整個電池的合格率提高到99%以上。

  關于大規模智能制造的實現路徑,業內專家表示,從尺寸、產能、數字化、全過程的監控,到制造過程的一體化,還有設備互聯、互通、互操作,要做很多工作。

  動力電池的制造朝著智能化方向發展,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要實現自動化工廠,各個工序段實現自動化工程降低人工成本。第二階段是實現數字化工廠,有綜合的分析能力,使生產的決策更加快速、準確。第三階段是智能工廠,把現成的資產、資源、基礎設施跟數字化的流程相結合,實現業務的進一步優化。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標準化生產是動力電池智能制造的先決條件。國軒高科工程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楊續來指出,電芯的標準化生產涉及到從前端的制造設備標準化,到后期的PACK設備標準化。福建星云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震則認為,電芯、電池包在設計、工藝等方面實現標準化,是目前實現動力電池大規模制造的前提條件。而他也表示,目前很多動力電池生產設備都沒有實現標準化,這對于設備制造企業而言,也耗費了過多的成本和精力。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動力電池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