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業界動態 > 小米變“大米”:沒有工廠的中國“智能制造”

小米變“大米”:沒有工廠的中國“智能制造”

作者: 時間:2016-01-27 來源:中國機床商務網 收藏
編者按:從手機到手環、空氣凈化器、小米盒子,創造了粉絲經濟、互聯網思維的小米正在摸索一條新型制造業的道路。

  北京北五環外的“之家”,一大早就排起了隊。前不久北京霧霾頻繁,這些都是前來購買二代空氣凈化器的“米粉”。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01/286311.htm

  “互聯網+制造業”,打造“新國貨”

  2015年,成立5周年。高配置、低價格,小米手機甫一出世就收獲了大量粉絲。如今小米擁有1.5億用戶、6款出貨量超千萬的手機。小米手環2015年銷量已超千萬,躋身智能可穿戴產品的全球市場前三。

  作為一個年輕的公司,小米卻經常被拿來與蘋果、三星這樣的企業對比。

  “大家對小米的要求太高了,小米畢竟只有5歲,但小米確實有著自己獨特而系統化的一套打法。”小米網副總裁魏來說。

  小米的打法是什么?是徹底的互聯網思維。魏來介紹,在小米的發展邏輯中,互聯網不是渠道也不是工具,而是“提綱挈領”。



  雷軍一直堅持小米是個實業公司

  “小米從成立初始就以互聯網為基礎,將互聯網與制造業結合得比較徹底。”魏來表示。在開發設計環節,消費者、供應商都可以通過論壇、微博、微信、QQ等方式參與;在制造環節,小米沒有工廠,尋求全球分工合作,迅速地將用戶線上線下反映的需求在產品上體現;在銷售、營銷環節,以電商直銷為主,去除冗余的中間渠道,大幅降低營銷費用。

  在魏來看來,徹底的互聯網思維造就了小米的性價比優勢。“小米的營銷主要是口碑營銷,依靠線上線下與粉絲的良好互動。蘋果、三星等手機廠商營銷費用占總銷售收入比例在5%—10%不等,小米的營銷費用占比則要低不少,再加上我們主要的銷售渠道就是自己的電商平臺,渠道成本也大大節約,才實現了高性價比。”魏來說。

  小米想要塑造“新國貨”的形象——老百姓買得起,質量又可以與國際品牌媲美。魏來認為“小米模式”為中國制造業智能轉型提供了一種可復制的道路。

  專注研發設計和營銷服務,向微笑曲線兩端走

  有不少人認為輕資產的小米不算制造業。小米創始人雷軍曾經反駁:“小米是國內領先的手機公司、領先的電視和機頂盒公司,怎么會不是實業呢?”

  雷軍認為這樣的觀念轉變恰恰是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升級中必經的過程:“制造并非必須有工廠、流水線。產品設計研發、營銷以及互聯網服務,是制造中附加值更高的環節,是智造的關鍵。新型制造業、智造不一定要大而全、全產業鏈通吃,企業可以專注于自己最擅長、最專業的部分。”

  沒有工廠的小米將精力更多地放在營銷服務和研發設計上。

  對營銷服務環節的重視,可以從小米員工的分布中看出來。小米有8000多名員工,其中3000多人是客服和售后人員。魏來說,“購買小米手機是享受小米服務的開始。讓用戶傳播口碑是最好的營銷,是成功的關鍵。”

  消費者可以在研發階段參與新品的開發與設計,小米的工程師會把產品升級信息發在論壇里,并根據用戶反饋改進升級。哪個功能用戶點贊最多,小米就給設計該功能的工程師頒發“爆米花獎”。小米的客服隊伍平時也通過微博、微信、QQ空間與消費者頻繁互動,還每個月舉辦一次“爆米花”米粉同城會。目前,小米的1.5億用戶活躍度非常高,其中不少核心用戶都是互聯網重度使用人群。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小米 智能制造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