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制造大門向中國敞開?
—— 從海力士與ST晶圓航母落戶無錫談起
這個晶圓廠的一期工程總投資為20億美元,成為迄今為止我國單體投資最大的半導體項目,同時它也是無錫市政府引進的江蘇省最大的外商獨資項目,因此被無錫當地的報紙稱為“晶圓航母”。新工廠一投產運營,馬上就可以量產最先進的12英寸的70nm晶圓,而且未來4期項目的總投資額將有望超過100億美元。
業界一些專家和權威人士也對這個項目普遍稱道,認為該項目將使中國和世界半導體頂尖技術的差距縮短5~10年。 對于很難快速掌握到核心半導體技術的中國半導體產業而言,引進國外的晶圓生產線,促其落戶生根,或許是中國半導體制造產業乃至IC產業鏈速成的捷徑。
制造設備是半導體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國外公司幾乎壟斷了這一領域,但是聯想到最近的一則消息:國內目前唯一能為12英寸晶圓生產設備的公司——中微半導體公司再獲美國多家風險投資公司3500萬美元的聯合注資。而在此之前,中微正式與中芯國際簽訂了設備合同,這也是國內設備首次進入全球三大半導體代工企業。我們有理由相信,一直發展緩慢的中國半導體制造業的情況也在發生著改變!
如果說半導體制造大門已經向中國敞開,相關的生產與設備投資開始涌入,如何成為世界級的半導體制造基地,打造具有規模經濟效益的半導體產業鏈?將是我們所面臨的下一個課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