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謀劃全新智能互聯時代
根據IDC調查分析,智能系統市場正在快速增長,當前有超過18億個智能系統,未來十年預計將增加至200億。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44335.htm現在看看我們周圍,手機、平板、PC皆為我們生活中的智能終端,人手一機已經成為標配,而且都有互聯上網的需求,計算、互聯每時每刻都在我們身邊。作為計算領域的核心公司,Intel如何謀劃大數據時代智能互聯系統的未來呢?
到底什么是智能互聯系統呢?英特爾架構事業部副總裁、智能系統事業部總經理唐迪曼解釋說,英特爾目前定義的智能系統框架主要有三個具體指標,分別是互聯性、安全性和可管理性。未來英特爾還會和生態系統的相關合作伙伴進行下一步的開拓發展。唐迪曼表示,英特爾說的這個智能互聯架構并非在打造一種行業標準,而是希望在英特爾的領導下,達成業內的一種共識。
英特爾架構事業部副總裁、智能系統事業部總經理唐迪曼
唐迪曼表示,要實現真正的智能互聯需要經歷三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要實現互操作性(Driving interoperability),就是要實現消費者終端和云端的連接,并且是在有安全保證和可管理的前提下,即為首先要實現安全可控的連接。在這個階段,英特爾會和很多安全軟件商合作,比如McAfee和WindRiver等,而且還會與英特爾生態系統中的多個廠商合作,提供跨越不同的操作系統和不同的安全解決方案相關的解決方案。第二階段是要打開邊緣數據(Unlock edge Data),現在很多的設備運行在傳統的基礎設施里,數據完全鎖定在自己的系統里,在互聯的世界需要把這些數據的潛力充分打開,讓所有的數據浮在表面,挖掘這些數據背后的潛力。 第三個階段是進行數據的過濾(Data Filtering),在大數據時代,本身數據量已經很大了,其中還摻雜了很多無用的數據,給智能網絡系統增加了不少負擔,如何在數據為客戶使用之前,先行對數據庫去偽存真就顯得尤為重要。英特爾希望能夠在設備層面上進行數據的過濾和分析,而且也在積極推動這方面工作。比如和Bocom公司的合作,對邊緣數據進行一些分析,實時獲取數據后,首先在設備的層面上進行分析,然后再把上載到數據中心進行分析。這樣既可以允許對于數據進行實時的響應,也可以限制網絡中的工作負荷,無需像過去一樣,把所有的數據都上傳到云里面進行分析了。
在實現真正智能互聯的過程中,英特爾既然是倡導者,也會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唐迪曼表示,英特爾可以在三個方面發揮作用,首先是硬件層面,開發讓整個生態系統具備可擴展的產品組合,提供從凌動到至強各個層面所需的處理器;其次,在固定件和軟件層面上,來確保系統的安全性和可管理性;最后,和更多的硬件和軟件商合作,包括全面的系統集成商,為業內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而非只針對某一個具體應用的方案。
唐迪曼總結,嵌入式市場,今天全部由CPU完成,未來主要側重在基于云端的服務,真正提供智能化的互聯系統,英特爾未來會融合包括軟件、硬件以及安全等不同元素,來實現真正意義的互連。
智能互聯的時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物聯網時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