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中國廠商遭遇印度“卸磨殺驢”!越南將會是新的投資“樂土”?

中國廠商遭遇印度“卸磨殺驢”!越南將會是新的投資“樂土”?

發布人:芯智訊 時間:2023-04-24 來源:工程師 發布文章

近日,印度法院駁回了小米印度公司對該國執法機構扣押其555.1億盧比(約6.8億美元)資產的申訴一事引發網絡熱議。再度引發在印度投資的國產廠商思考,如何保障自身在印度投資的利益,以及未來是否有必要繼續加大在印度的投資?還是說越南將會是新的投資“樂土”?

中國廠商遭遇印度“卸磨殺驢”

早在2022年4月底,印度反洗錢執行局就指控小米及其旗下印度子公司以假冒成支付特許權使用費(royalty payments)的方式非法匯款給國外實體,違反了印度1999年《外匯管理法》相關規定為由,扣押了其印度子公司銀行賬戶555.13億盧比的資金。

當時小米印度公司就發表聲明稱:“小米印度所有運營活動都嚴格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所支付的這些版稅均用于印度版本產品中所使用的授權技術和知識產權。小米印度支付此類版稅是合法的商業行為,將與政府保持密切合作,以澄清任何誤會。”同時,小米還小米在一家印度法院對印度反洗錢執行局的決定提出上訴,該法院將此事重新提交上訴機構審查。

經過幾個月的調查,2022年10月,印度上訴機構依然認可了印度反洗錢執行局于4月下達的扣押小米印度公司555.1億盧比(約6.82億美元)資產的命令。

對此,小米集團當時發布聲明回應稱,對于印度上訴機構維持凍結其資產的決定感到失望,小米印度沒有違反《印度外匯法》,將繼續采取一切手段保護公司的聲譽和利益。該聲明還表示,執法局今年早些時候扣押的555.1億印度盧比中,超過84%是支付給美國芯片公司高通集團的特許專利費用。小米印度是小米集團的子公司,與高通公司簽訂了法律協議,授權其生產智能手機的相關知識產權。在這份聲明還表示,小米和高通均認為,小米印度向高通支付專利費是合法的商業程序。

隨后小米印度公司向法院提起了上訴,希望解除對其555.1億印度盧比財產的凍結。但是,隨著印度卡納塔克邦法院駁回了小米印度公司的上訴,這也意味著這筆資產有可能將會被印度政府沒收。

從市場端來看,由于印度政府的打壓,以及小米對于印度市場的誤判,使得小米手機自去年以來在印度市場的銷售受到了較大影響,原本第一位置也被三星超越。根據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最新的報告顯示,在2023年一季度,三星以630萬部的出貨量拿下了21%的市場份額,而小米則下滑到了第四位,出貨量僅為500萬部。

當然,這其中部分原因也是由于小米對于印度市場的誤判所造成的。小米長期以來專注于銷售低于1萬印度盧比(約833元人民幣)的低價手機市場,但是在全球市場需求下滑的趨勢之下,印度消費者更愿意為機型美觀、功能豐富、性價比高的高端手機買單,三星在調整策略之后,精準瞄準了印度用戶需求推出相關產品,并為用戶推出申請門檻極低的貸款融資方案,成功奪取了小米在印度手機市場的領頭羊地位。

圖片

根據Counterpoint的數據也顯示,印度售價120美元(約824元人民幣)以下手機的市場份額從兩年前的41%降至2022年的26%。而那些售價在3萬盧比(約2498元人民幣)以上的高端手機在同一時期內的市場份額翻了一番,已達11%。這或許也解釋了為什么OPPO和vivo的市場份額也超過了小米。

但是,對于OPPO、vivo等中國智能手機廠商來說,也同樣面臨著印度政府的打壓。

比如在2021年12月21日,印度財政部稅務部門就曾對OPPO、一加(目前已重新并入OPPO)、小米等多家中國企業在印度的辦公室和工廠進行了突擊搜查,涉及德里、加爾各答、孟買和班加羅爾等十幾個地方。搜查的理由則是這些中國企業存在“避稅”和“做假賬”的嫌疑。

2022年7月5日,印度執法局還以涉嫌違反《防止洗錢法案》有關規定,突擊檢查了包括vivo印度在內的23家關聯公司和48處經營地點,并凍結了vivo及其關聯公司在印度的119個銀行賬戶及價值約46.5億盧比 (約合人民幣3.9億元) 的資產。隨后在,7月13日,印度財政部又發布聲明稱,印度稅收情報局經過調查發現,OPPO累計逃避關稅近439億盧比,并表示“已向OPPO印度公司發出通知,要求繳納稅款”。

隨后,在2022年8月,彭博社還曾爆料稱,印度打算限制小米、OPPO、vivo等中國智能手機品牌廠商在當地出售價格低于1.2萬盧比(約合美元150美元、人民幣1000元)的智能手機,希望借此扶持苦苦掙扎印度本土手機產業。雖然之后有印度官員否認了這一消息,但不可否認的是,印度確實在以各種理由針對中國智能手機廠商。

資料顯示,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在印中企就曾多次被印度政府以各種理由持續打壓。截至2022年5月底,印度企業事務部已著手審查了500多家在印中企的賬目。其中,中國智能手機廠商就是印度打壓的重點。

眾所周知,自2014年莫迪上臺后提出“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計劃之后,當時印度為發展當地的手機制造業,不遺余力的通過各種政策來吸引中國手機廠商到當地設廠生產。

但是,當中國手機廠商紛紛進入當地制造之后,印度又開始逐步通過調零部件進口稅率,來迫使眾多中國手機零部件廠商到當地設廠。時至今日,印度已經建立起了完整的智能手機制造產業鏈,而這背后中國廠商當居首功。但是現在,印度政府各種針對中國廠商之舉,確實有“過河拆橋,卸磨殺驢”之嫌。

面對印度政府的舉動,國產廠商也確實需要思考,未來是否還要繼續在印度擴大投資。相比之下,近兩年同樣備受中國企業青睞的越南是否更值得投資?

越南是否將是中國廠商的“新樂土”?

根據越南統計總局的數據,今年4月中旬越南人口將達到1億,這意味著越南將成為世界第15個人口過億的國家。從人口結構來看,越南2019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越南總人口平均年齡僅32.5歲,其中15—64歲人口占69.3%,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只占到了總人口的5.5%,年輕化程度很高。

在教育方面,目前越南已形成包括幼兒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師范教育、職業教育及成人教育在內的教育體系。2000年,越南宣布已基本實現普及小學義務教育目標。2001年開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截至2021年,越南全國共有376所高等院校。著名高校有河內國家大學、胡志明市國家大學、順化大學、峴港大學等。

有數據顯示,越南年輕人大部分文化程度都在初中以上,越南的成年人識字率高達約95%,相比之下印度則要低很多。文化程度較高成為了越南勞動工人的一大優勢,這使得他們具有很強的學習與適應能力,并能夠在技能水平上有快速的提高。另外越南在文化、習俗上也與中國比較接近(越南也使用農歷、過春節)。

按照此前越南方面有關專家的預估,越南“人口紅利”時期從2006年開始,預期將于2042年結束;在2034-2039年勞動年齡人口數字將達到峰值約7200萬人。而按越南當前2.0左右的總和生育率,未來越南的人口還會進一步增長,“人口紅利”在接下來一段時間還會繼續凸顯。

人口紅利一方面有助于提高越南制造業的競爭力。另一方面,人口紅利也有助于越南拉動國內消費,推動經濟持續增長。

從薪資水平上來看,根據2022年7月,越南公布最新的最低工資標準來看,由于越南各地的經濟發展并不均衡,因此,各地的最低工資水平,劃分為4個標準。其中,第一區每月最低工資為442萬越南盾,按照目前的匯率,約合人民幣1297元;第二區每月最低工資392萬越南盾,約合人民幣1150元;第三區每月最低工資為343萬越南盾,約合人民幣1006元。第四區每月最低工資為307萬越南盾,約合人民幣921元。

從內需方面來看,2022年,越南社會消費品和服務零售總額為5679.9萬億越盾,比上年增長19.8%。按照越南國內9950萬的總人口計算,平均每人每年消費支出5680萬越南盾(約合人民幣16665元,相對于收入水平來說,這個支出水平是很高了),內需力量十分活躍。

在對外貿易政策方面,越南已與很多國家和地區簽訂了眾多自由貿易協議,而這些協議最核心的條款就是降低和免除關稅,使得越南在大量進口原材料和出口商品項目上可以享受到零關稅待遇。除了我們熟悉的RCEP、CPTPP之外,2019年越南與歐盟簽署了《歐盟-越南自由貿易協定》(EVFTA),2020年越南和英國簽署了《越南英國自貿協定》(UKVFTA)等等。

此外,稅收優惠政策也是越南吸引外資的重要因素。目前,越南的稅收優惠政策主要針對新投資和擴大投資項目,具體為4年免稅、9年減稅或2年免稅、4年減稅。據預測,在一般稅率為20%的情況下,優惠期內外資企業的實際稅率平均為12.3%,用于研發、完成出口合同、生產軟件產品或形成固定資產的進口貨物也可免征關稅。

得益于人口紅利、市場潛力、貿易及稅收政策等方面的優勢,近年來越南也持續吸引了大量的海外投資,國內經濟也保持了高速的增長。

根據越南官方統計,2022年,越南出口額達到3718.5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0.6%。在外貿的強勢拉動下,2022年越南的GDP增長率為8.02%,是25年來最高,也因此位居全球新興經濟體前列。在2022年全球經濟下滑趨勢之下,這個增長率可以說是非常的高。雖然在今年一季度越南GDP增速將至了3.32%,但是越南2023年全年的經濟增長目標仍維持在6.5%。

同時,越南還制定了中長遠發展目標,即到2030年越南人均收入達到1.8萬美元,到2035年成為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到2045年成為高收入國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中美對抗之下,眾多的美企開始推動將部分供應鏈轉移出大陸,而越南則是一個“熱門”的落腳點。其中,以PC為代表的電子組裝供應鏈已經在越南初具規模。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TrendForce的預估,今年全球會有20%成的筆記本電腦來自越南制造。業界也認為,隨著供應鏈分散成為頭部終端品牌大廠的共識,上下游零組件廠商也必然會跟著行動起來,相對于其他東南亞國家來說,越南在電子制造方面優勢更高,除代工大廠的移轉外,還有合理的人工成本與相對較高的勞工素質。

據統計,目前除了三星電子等一線大廠持續投資越南之外,鴻海、廣達、和碩、英業達、仁寶、緯創等頭部臺系電子代工大廠都已經在越南投資建廠,同時也帶動了眾多的臺系零部件廠商在當地設廠。

圖片△越南北部北寧省的三星電子手機工廠產線(圖片來源:三星電子)

中國大陸廠商方面,目前龍旗、舜宇、光弘科技、立訊精密、藍思科技,領益智造、歌爾股份、碩貝德等電子供應鏈大廠都有在越南設廠。今年以來,京東方、歌爾、舜宇和伯恩光學等企業都已經在越南拿下地塊,擴大公司在越南的業務。

這些年來,外溢至越南的制造業企業越來越多,其中不乏立訊精密、藍思科技,領益智造等主要大廠。進入2023年以來,電子信息制造企業外遷勢頭不減。包括京東方、歌爾、舜宇和伯恩光學等企業都已經在越南拿下地塊,擴大公司在越南的業務。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關鍵詞: 芯片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